
关于集体企业试行资产股份制中 职工股问题的浅见
张德荪 盛后庆
为了贯彻执行国务院(86)103号文件精神,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探索集体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途径,建立和完善企业的经营机制,上海市郊县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决定自今年起,在郊区十个县的城镇集体企业中进行资产股份制的试点。初步规划十一个企业,到六月底止,已有松江县的电子元件厂、精益手套厂、精美机械厂和奉贤县的工具四厂四家集体企业的试点方案和章程,经市联社批准试行。
资产股份制的基本做法是:在清理资产,明确归属的基础上,将企业的全部资产(包括现金、实物,工业产权等)按照资产归属划分为联社股,集体股和个人股三种。企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民主管理,按资(股金)分红。这就使企业从原来由县联社直接经营管理的状况中解脱出来,闯出了一条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路子,为搞活企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试点中,集体股分为两种:一种是将一部分企业自有资产按职工的工龄,贡献等不同 情况划分给职工,称为职工股,另一种是其余不划给职工的部分,称为企业股。职工股可以 有两种;一种是名义上为职工所有,其股金只作股金分红的依据,不得退股,转让、继承,称为虚股;另一种是实际上为职工所有,职工在离开企业时,可以退股,转让或继承,称为实股。个人股也可分为两种:—种是每个职工必须投入的股金,称为基本股,每人一股,每股一百至三百元,在职工离厂前不得中途退股,另——种是职工按照自己的经济情况,自愿投服,称为期限股,规定期阻,期满归压。由手这种人股形式主要是在企业内部进杆,不向社会公开召股和发行股票,实质上是五十年代实行过的股金合作制的继续和发展,其根本目的旨在使所有者和生产者相结合,集体企业的性质,特点和优良传统在新时期中得到恢复和发扬,从而使职工更加爱护集体,关心企业,真正以主人翁的姿态来搞好生产经营。它的积极意义和作用正随着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而被愈来愈多的人所认识。
但是,总的米说,试点工作的进展还不快,多数还处于犹豫、观望、徘徊之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将集体股中的一部份资产划分给职工作为职工股,是不是“化公为私”,改交了集体企业的性质,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对于这个问题,不少同志在理论上思想上和实践上至今还没有弄清。因此,确需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以利于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职工股的建立,是新时期内恢复和发扬集体企业的性质,特点和传统的需要
大家知道,郊县三百多个城镇老集体工业企业,是在五十年代初期一家—‘户的手工业劳动者自愿集合、投资入股的手工业合作社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到现在,即使是一些规模只有几十人,利润只有几千元的小企业,其自有的固定资金、流动资金和各项专用基金,少则几十万元,多则一、二百万元,其规模之大、资金之多,大大超过丁五十年代初的手工业合作社。因此,光靠职工持币入股(包括基本股,期限股)一‘条途径来解决所有者和生产者的结合问题,由于股金所占比例较小,已不足以使职工以所有者的身份来关心和爱护企业,于是,一些联社和企业提出;把企业自有资金的一部分,按照职工的工龄和贡献等不同情况划分给职工,按资定股、按股分红,使职工的股金比例提高到占企业自有资产的一半左右,从而达到职工以所有者的身份来爱护集体,关心企业的生产经营,据松江县三家试点企业统计,职工持币入股的金额合计为40万元,只占企业自有资金的19.2%,企业总资产的4.3%,如果加上从企业自有资金中划给职工的部份56.5万元,(分别占40%、20%、30%)合计为96.5万元,则分别占企业自有资金的46.3%和企业总资金的10.1%,情况就大不同了。所以,职工股的建立,是一种勇敢的探索,有益的尝试,应予因势利导,积极支持。
鉴于郊县城镇集体工业企业自有资产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时期的曲折的复杂的过程,其中既有国家的支持、照顾,又有企业自身的逐年积累,既有现有职工的劳动成果,又有已经离厂的职工的无偿贡献。因此,要把企业自有资金的来源和每个职工的贡献完全划分清楚,并按此来分资定股,势必对实际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而且也不利于企业这一层次的集体经济的巩固和发展。所以,试点企业对企业自有资金划给职工的部分(即职工股)均本着宜粗不宜细的原则,取虚股而不取实股。这样做,既照顾到历史的复杂因素,又考虑了现实的客观需要。因而得到试点企业干部、职工的拥护和支持。
二、职工股的建立,是使企业所有权的主体人格化、具体化
从理论上看,集体企业的自有资产是这个企业的全体职工共同创造和积累起来的,并归这个企业的所有者——全体职工所有的。因此,在试点中把企业自有资金的一部分拿出来,按工龄、贡献等不同情况划分给职工,按资定股、按股分红,是完全顺理成章的。过去,在‘左’路线的影响下,企业不断升‘高’并“大’,集体企业参照全民企业办法管理,形成‘企业集体所有,而职工实际则谁也没有”的状况,这倒是极不合理的。所以,职工股的建立,既不是“化公为私”,也不会改变企业的所有制性质。而是使企业所有制的主体人格化,具体化了,是符合集体企业职工既是劳动者,又是所有者的基本特征的,既有利于调动每个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也有利于加强每个职上的责任心和事业心,真正做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把企业的命运和职工的命运紧紧地捆在一起。
从实践夹看.把企业自有资金的一部分划分给职工.并不改变企业的集体所有制性质.众所周知,所有权是指财产所有人对其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其中处分权是最基本的权利。在试点中,大家搞的是虚股而不是实股,即职工对其股份的权利,只限于作为盈利分红的依据,享有收益的权利,并且明确规定:持股者不得退股、转让或者继承,离厂时要缴还给集体所有,十分明显,这样做并不存在“化公为私’的问题,也不会改变财产的集体所有制性质。
三、职工股的建立,有利于增强职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有利子集体经济的巩固
和发展
从松江县三家试点企业来看,由于职工股的建立,大大激发和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经营积
极性。据统计,今年上半年,精益手套厂利润达到:9.6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55%,精
美机械厂利润达30.44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15%,只有电子元件厂因受产品结构起变化、原材料涨价幅度大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利润比去年同期下降下24.7%,但据最近分析预测:到87年底电子元件厂的利润仍可达到31.4万元,与上年持平,精美机械厂的利润可达74.2万元,比上年70.6万元增长5.1%,精益手套厂的利润可达156万元,比上年118万元增长32.2%这在当前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企业自我消化能力超负的情况下,确是非常堆能可贵的,这不正是生动地说明资产股份制的优越性和生命力吗I
再从这三家试点企业税后利润分配的测算方案来看,职工从虚股(职工股)参与股金分红分得的红利中,要分别以40%(电子元件厂),50%(精美机械厂)、80%(精益手套厂)的比例进行再投资,作为虚股伪增资,只有红利中的20~60%,才为职工个人所得。其中最高的为电子元件厂,计5560元,人均32,33元,其次精益手套厂,计10654元,人均22,81元:最少的是精美机械厂,计5973元,人均12.16元。可见,职工个人所得部分只有七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月标准工资,其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从职工的增资情况来看,上述三个企业分别为人均21.55元(电子元件厂)、91.25元(精益手套厂)、45元(精美机械厂),除电子元件广外,其职工增资的金额与个人所得相比,精美厂为三点七倍,精益厂为四倍。这样随着时间的逐步推移,职工在企业中的虚股股金越来越多,分得的红利将越来越高,职工的命运与企业的命运也将越捆越紧,职工对企业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也就越来越大。
同时,由于企业股和职工股中分别以不同的比例(前者为60%一80%,后者为40~80%)进行再投资,所以企业实行资产股份制后,虽然分别要从企业税后的净利润中分别提取25.3%<电子元件厂)、15.48%(精美机械厂)、15.51%(精益手套厂)的股金分红基金<包括职工股、基本股、期限股三个方面),但是企业公积金的比例,仍分别达到50%,63%、50%,随着企业盈利的逐步增长,其绝对金额将有所增加,上述三个企业中,除了电子元件厂金额为52350元,比上年降低3.4%以外,精益手套厂为25.56元,比上年增加12.6%,精美机械厂为73667元,比上年增长9.8%。由此可见,实行资产股份制后,不是集体经济削弱了。而是更加巩固和壮大了。
总之,资产股份制的试点,职工股的建立和股金分红办法的试行,毕竟是当前改革中出现的一个新事物。在理论上还需研究、探讨,在实践上还需经受检验。因此,其结论是肯定还是否定?是利多弊少,还是弊多利少?有待今后的事实来回答。我们的态度是;对改革中出现的任何一种新事物,都应持研究、探索的态度,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扬长避短、去弊存利,因势利导,逐步完善。使这一改革真正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
(作者工作单位:张德荪,上海市郊县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盛后庆,松江县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