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不断完善共建共享 彰显集体经济属性
发行时间:2012-02-20
网站编辑:孙志伟
来源:上海市集体经济研究会

不断完善共建共享  彰显集体经济属性

孙志伟

  新徐汇集团是由原徐汇区集体事业管理局系统经三次体制和产权制度的改革演变而来,其前身是1958年解放妇女劳动生产力而建立的里弄生产组和生活服务站。在“文化大革命”后期,安置了大批上山下乡返城知青,同时吸纳了相当部分的病退、病休以及残障人员,高峰时有职工2万多人,承担了大量社会责任。200112月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实施了区政府批准的“人资捆绑、整体改制”为特征的产权制度改革,集团公司形成了由经营者和职工群体个人入股与未入股职工和退休职工共同共有持股的多元投资主体的股权结构。但是由于全系统长期处于社会低收入水平,改制当时还有退休职工、下岗职工吃饭吃药等问题没有解决,很多职工不看好集团的长远发展,故只有294名职工出资入股,共认购了1600余万股。区国资委持有的400万股作为期股,由集团29名主要经营者团队于2001年受让。改制设定的700万退休职工股权于2004年由徐汇区地区工业联合会收购,与此同时,设立了退休职工专项资金,并建立了一套完备的管理办法,这也是我们后续建立退休职工共建共享制度的雏形。

  早年前,集团主要从事工业为主,还有一部分小商小店以及幼托学前教育等业态。2001年新徐汇集团改制后,集团逐步实施“退二进三”的产业结构调整,投资了一批高新科技企业,如交大慧谷信息、交大科技园、理日科技、复旦绿源等等。近年来,集团定位于以发展都市服务产业为主带动经济发展,逐步淘汰传统制造业等落后产能,形成了以旧厂房改建而成的商务宾馆、商务办公、商务园区的经营业态以及云洲古玩城、连锁农贸市场、对外投资管理等。目前,集团经济总量一般在4.7亿元左右的规模,其中都市服务业比重占集团经济总量的66%左右。

  改制以来,集团始终把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维护好企业的和谐稳定大局作为集团工作的重中之重,注意统筹兼顾好上岗职工与非上岗职工、入股职工与非入股职工、在职职工与退休职工、主要经营者和一般职工、集团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等问题。所以,集团从改制以来对分红水平一直是严格控制的,而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提高全系统职工的收入水平上。通过六年连续两位数增长,2008年全系统在岗职工收入水平第一次达到了同年市平工资水平,现在已达人均4900元左右。集团历史上,有近3800名职工签订了新老协保,我们一直以高于全市最低保障水平标准发放托底保障费,并且达到了托底保障全覆盖。集团对协保公积金封存的对象给予退休一次性补贴,目前执行4000元水平,最近准备进一步提高该标准。2009年,集团针对大龄下岗职工就业困难等突出问题,对距退休五年内的大龄下岗职工发放共享生活补贴,月增加80400元不等。

  退休职工补充福利方面,2009年集团召开两代会表决通过,加大力度提高退休职工补充福利水平,即2009年安排退休职工补充福利资金500万元,2010700万元,2011年达到900万元,三年共比原规划确定的总体标准高810万元。增拨部分将主要用于进一步提高全体退休职工春节、敬老节慰问标准。与此同时,集团为每一名退休职工办理了邮政储蓄卡,也就是深受退休职工广泛欢迎的“第二卡”。现在,集团承担的退休职工补充福利总计约1000万左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全员参加上海市退休职工住院补充医疗互助保障计划,人均费用135元,年支出为198万元,此标准按照市有关政策同步调整。2. 20115月实施的退休职工住院帮困补助,按每住院一天给予20元补贴,1000元封底。3. 退休职工困难补助:50万元。4. 春节团拜会活动费用:12万元。5. 退休干部旅游费:15万元(450名干部享受)。6. 春节慰问金开支:300万元左右(分标准执行:每人200元,干部450名加发200元)。7. 敬老节慰问金开支:323万元(分年龄段执行:70岁以下150元,70-80200元,80-90300元,90-100500元,100岁以上1000元)。

  以上是我们一些不成熟不全面的做法,执行下来基本符合集团集体资产属性和特点,也符合当前“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我们始终认为,15000名退休职工是集体企业共建共享的重要群体,我们现在所做的是对长期处于弱势地位社会群体的一种福利保障,也是对历史欠帐的一种补偿,更是对集团长远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动力。

  (作者为上海新徐汇(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不断完善共建共享 彰显集体经济属性
发行时间:2012-02-20
网站编辑:孙志伟
  
来源:上海市集体经济研究会

不断完善共建共享  彰显集体经济属性

孙志伟

  新徐汇集团是由原徐汇区集体事业管理局系统经三次体制和产权制度的改革演变而来,其前身是1958年解放妇女劳动生产力而建立的里弄生产组和生活服务站。在“文化大革命”后期,安置了大批上山下乡返城知青,同时吸纳了相当部分的病退、病休以及残障人员,高峰时有职工2万多人,承担了大量社会责任。200112月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实施了区政府批准的“人资捆绑、整体改制”为特征的产权制度改革,集团公司形成了由经营者和职工群体个人入股与未入股职工和退休职工共同共有持股的多元投资主体的股权结构。但是由于全系统长期处于社会低收入水平,改制当时还有退休职工、下岗职工吃饭吃药等问题没有解决,很多职工不看好集团的长远发展,故只有294名职工出资入股,共认购了1600余万股。区国资委持有的400万股作为期股,由集团29名主要经营者团队于2001年受让。改制设定的700万退休职工股权于2004年由徐汇区地区工业联合会收购,与此同时,设立了退休职工专项资金,并建立了一套完备的管理办法,这也是我们后续建立退休职工共建共享制度的雏形。

  早年前,集团主要从事工业为主,还有一部分小商小店以及幼托学前教育等业态。2001年新徐汇集团改制后,集团逐步实施“退二进三”的产业结构调整,投资了一批高新科技企业,如交大慧谷信息、交大科技园、理日科技、复旦绿源等等。近年来,集团定位于以发展都市服务产业为主带动经济发展,逐步淘汰传统制造业等落后产能,形成了以旧厂房改建而成的商务宾馆、商务办公、商务园区的经营业态以及云洲古玩城、连锁农贸市场、对外投资管理等。目前,集团经济总量一般在4.7亿元左右的规模,其中都市服务业比重占集团经济总量的66%左右。

  改制以来,集团始终把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维护好企业的和谐稳定大局作为集团工作的重中之重,注意统筹兼顾好上岗职工与非上岗职工、入股职工与非入股职工、在职职工与退休职工、主要经营者和一般职工、集团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等问题。所以,集团从改制以来对分红水平一直是严格控制的,而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提高全系统职工的收入水平上。通过六年连续两位数增长,2008年全系统在岗职工收入水平第一次达到了同年市平工资水平,现在已达人均4900元左右。集团历史上,有近3800名职工签订了新老协保,我们一直以高于全市最低保障水平标准发放托底保障费,并且达到了托底保障全覆盖。集团对协保公积金封存的对象给予退休一次性补贴,目前执行4000元水平,最近准备进一步提高该标准。2009年,集团针对大龄下岗职工就业困难等突出问题,对距退休五年内的大龄下岗职工发放共享生活补贴,月增加80400元不等。

  退休职工补充福利方面,2009年集团召开两代会表决通过,加大力度提高退休职工补充福利水平,即2009年安排退休职工补充福利资金500万元,2010700万元,2011年达到900万元,三年共比原规划确定的总体标准高810万元。增拨部分将主要用于进一步提高全体退休职工春节、敬老节慰问标准。与此同时,集团为每一名退休职工办理了邮政储蓄卡,也就是深受退休职工广泛欢迎的“第二卡”。现在,集团承担的退休职工补充福利总计约1000万左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全员参加上海市退休职工住院补充医疗互助保障计划,人均费用135元,年支出为198万元,此标准按照市有关政策同步调整。2. 20115月实施的退休职工住院帮困补助,按每住院一天给予20元补贴,1000元封底。3. 退休职工困难补助:50万元。4. 春节团拜会活动费用:12万元。5. 退休干部旅游费:15万元(450名干部享受)。6. 春节慰问金开支:300万元左右(分标准执行:每人200元,干部450名加发200元)。7. 敬老节慰问金开支:323万元(分年龄段执行:70岁以下150元,70-80200元,80-90300元,90-100500元,100岁以上1000元)。

  以上是我们一些不成熟不全面的做法,执行下来基本符合集团集体资产属性和特点,也符合当前“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我们始终认为,15000名退休职工是集体企业共建共享的重要群体,我们现在所做的是对长期处于弱势地位社会群体的一种福利保障,也是对历史欠帐的一种补偿,更是对集团长远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动力。

  (作者为上海新徐汇(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