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讲:城镇工业合作经济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邢 逸 初
在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这是我们党和国家的长期方针,其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一、工业合作经济的组织形式
经济形式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者的主体,生产资料所有者主体不同,决定经济形式不同。经济形式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从整个国民经济来看,经济形式分为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和个体经济。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形式,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近几年来,由于我国实行了开放、搞活,改革的方针,出现了许多新的经济形式。如国内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经济联合的发展,涌现了多种多样的经济联合体。这种联合经济,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又如在对外开放的城市和地区,同外商举办了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济企业,另外还有外商独资经营的企业。这些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和独资经营企业,也是社会主义经济有益的补充。
第二个层次,就是工业合作经济内部的多种具体经济形式,通常称为组织形式。探讨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合作经济的概念。也就是说合作经济同集体经济是同一概念,这是不同概念,两者的内画和外延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提出了五种不同见解:一是合作经济同集体经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是合作经济就是集体经济,两者是一致的,三是合作经济包含集体经济,比集体经济广泛得多,四是集体经济包含合作经济,比合作经济变为厂眨,五足合作经济和集体经济既有同一的方面,又有不同的方面是相互交叉的。这五种不同见解各有理由,还在深入探讨。
我们认为集体经济是所有制的概念,而合作经济是组织形式的概念,不是所有制的概念。合作经济可以建立在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也可以建立在社员个人所有制的基础上,还可以建立在集体所有制,部分个人所有制联合的基础上,从这种含义来说,合作经济已超出集体所有制的范围。合作经济包含集体经济。合作经济与集体经济是各有自己的含义,它们是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既不能把它们对立起来,又不能把它们混同。
从合作经济的概念来看,合作经济的内容非常广泛,它内部的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是只有一种模式。
从历史上看,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为了有利于吸引个体手工业者走社会主义道路,确定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三种组织形式,这三种组织形式是按社会主义集体化的程度来确定的。这就是高级形式的手工业合作社,低级形式的手工业生产小组,以及过渡形式的手工业供销生产合作社。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坚持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在现有的合作经济中,客观上存在着四种组织形式:
(一)社员个人所有的合作社经济组织。近几年来,为了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由社员集资入股兴办了一些自负盈亏的合作社。这些合作社的生产资料归社员个人所有,实行共同劳动,合作经营,社员同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促使职工关心企业的生存,因而富有生命力。这类小型的合作社,在城镇手工业和服务行业中,能够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要允许其存在和发展。
(二)企业集体所有的经济组织。工业合作企业的生产资料由本单位劳动群众共同占有,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企业的分配取决于经营的好坏,因而用职工的经济利益结合比较紧密,有利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推动生产力发展。
(三)联社所有的经济组织。就是联社直接投资兴办和经营的企业,其资产为本联社范围内的劳动群众所共有。多年来,随着合作经济的发展,联社已积累了相当数量的集体资产。这些资产的构成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联社历年来经营所得收益,二是企业上缴的各项基金,三是国家为了支持集体经济发展给予的援助。这些联社的资产,是扶持合作经济的发展,为基层企业服务的物质基础。
坚持和发展联社所有经济,是合作工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工业合作企业绝大多数是小企业,经济技术力量薄弱,竞争和消化能力差,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蓬勃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势下,迫切需要联合起来,形成集团的优势,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发展联社所有经济,为基础企业生产经营服务,能增强合作企业竞争能力和发展的后劲,促进合作工业经济发展。
(四)联合经济组织。就是由国家,集体、社会集团以及个人共同投资举办企业。在现代工业经济中,一个企业单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生产是很缓慢的,而且缺乏竞争能力,难以在市场竞争中立足,发展企业之间的联合,可以扬长避短,迅速形成雄厚的经济实力,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发展各种形势的经济联合建立各种经济联合体,就成为加速合作工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工业合作企业是一种比较灵活的组织形式,适应性比较强,它的组织规模可大可小,它既可容纳手工劳动和半机械化的生产力,也可容纳机械化和自动化的生产力。发展多种组织形式,可以增强工业合作经济组织灵活,适应强的优势,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二,工业合作经济的经营方式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与经营形式,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内容,包括所有,占有、文配和使用多种关系,所有权指的生产资料的归属问题,经营方式指的是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支配和使用。由于生产资料经营者的主体不同,经营方式也就不问。因此.同一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可以采取不同方式进行经营。
工业合作企业的经营方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探索这个问题,先要明确工业合作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关系。对两者的关系,现有三种意见:一是认为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统一是合作企业的特征,二是认为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合作企业的特点,三是认为所有权和经营权既可统一,也可分离。我们认为,工业合作企业的经营方式很多,其中有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分离的,有的则是统一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统一的,还是分离的,要视企业的经营方式而定,不能说两者只能统一,不能分离,或者只能分离,不能统一。
在工业合作企业的经营方式中,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承包经营,承包经营就是根据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通过签订承包经营合同,明确企业的经济责任、经济权力和经济利益,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实行承包经营,是工业合作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的一项改革,也是搞活合作企业,发展工业的重要措施。承包经营有三种类型:一是由厂长(或经理)代表企业向上级联社或主管部门承包;二是由企业领导者向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承包三是由企业外部人员投标承包。承包经营一般以利润为承包指标,充分发挥利润指标的综合作用。同时,要有必要的保证指标,把“包、保’结合起来。承包的方式主要有:(1)上缴利润递增包干,(2)上缴利润基数包干,超收分成,(3)微利,亏损企业的利润包干或亏损包干。实行承包经营,简单易行,激励作用大,适合我国当前企业管理水平和职工的觉悟水平。实行这种经营方式,把权、责,利密切结合起来,把企业、职工的经济利益同他们承担经济责任和实现的经济效果紧密联系起来,使企业有奔头,职工有盼头,厂长有干头,有利于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因而取得显著的效果,深受广大职工欢迎。
(二)租赁经营。它是在保持所有权不变的前堤下,通过租金的形式把经营权转让给承租者的经营方式。租赁经营是承包经营的发展,它同承包经营相比,经营者承担的风险更大,经营自主权更大,责、权,利结合更为紧密。实行租赁经营,由于承担经营风险的压力,可以推动承租者勇于开拓创新,不断改进经营管理,迅速改变企业落后面貌,租赁经营可先在微利、亏损的合作企业中试行,租赁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由厂长代表企业全员集体承租,联合承租,个人承租,也可以企业之间承租。但不管采取哪种承租形式,都必须有利于搞活企业,促进生产发展。
(三)合作经营。就是由合作企业的成员自愿入股,自筹生产经营资金,共同生产和经营。企业实现的利润,缴纳所得税后,按照股金多少实行分红。这种合作经营的方式,有些地区正在推行。
(四)股份经营。这里是指工业合作企业的股份经营制,它的外延不涉及跨所有制的股份企业。实行股份经营,就是由投资者各自派出自己的代表,共同组成董事会。董事会是股份企业所有权的代表,委任或聘请经理,实行经理负责制。经理是企业的法人代表,也是企业的经营者。经理根据董事会的决策,全权负责企业的生产经营,并向理事会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