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营管理
抓好“三清”用活资金
上海市宝山县城镇集体工业联社
宝山千斤顶厂是生产螺旋千斤顶的专业厂。五年来生产发展较快,产量从2.5万台增加到5.2万台,占全国同行业总产量的一半以上,产值与销售收入分别增长71.09%与84.13%利润增长近一倍。随着生产的不断增长,流动资金的需要量也相应增加。企业自有流动资金增长29.3%,而定额流动资产却增长46.16%。“六五’期间的前三年尚能自给自足,但后二年银行贷款逐步增加。至1985年末银行贷款已达40万元,仍难以维持正常生产,因而资金短缺已成为生产发展中的最大问题。今年初,厂领导认真进行调查分析,发现流动资金紧缺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管理不善,要解决资金紧缺矛盾,只有“眼睛向内’深挖潜力。从而在银行和税务部门的共同配合下,建立专业组织,发动全厂职工全面开展了以清外协,清物资清资金为主要内容的‘三清’工作。并且贯彻边清查,边处理,边建制的“三边’方法,从而压缩了不合理资金占用,促进企业加强了资金管理。今年上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 产值增长10.31%,销售增长27.93%,定额流动资金平均余额下降17.71%,资金周转加速35.67%o
该厂的具体做法是:
一、清“外协”。
螺旋千斤顶有十八个主要零部件,其中十一个部件发外加工。由于外协管理偏松,资金占用多,交货周期长,帐实不相符问题比较严重,这是资金紧缺的主要因素。
布点太多,分散在二省一市九个县,共三十二个单位。加工计划性不强,经常与本厂月季度生产计划脱节。据统计,1985年末沉垫在加工单位的部件就有13,59万件,金额达18.13万元。另外有六个单位是由千斤顶厂代购材料交由对方生产,应收材料款待对方交售产品时在产品价款中扣除,据统计,长年无理被占用20万元。以上两项合计共占用资金38.13万元,约占1985年定额流动资金平均余额的16.16%。
委外加工台帐不健全,收发手续不严密,经济责任不明确。由于放松管理,多年失查,因而帐帐,帐实不符现象相当严重,造成定额流动资产虚假因素,经济利益遭到损失。经过清查,该收的则收,该赔的由对方赔偿,预计可收回资金14.26万元。
二,清物资。
由于生产不均衡,物资储备不合理,致使1985年定额资金平均余额比上年增长9.52%,每百元销售占用资金增加2.,9元。他们对全厂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半成品等11个仓库和3个车间进行认真清查,共排出超储物资8.3万元,呆滞物资16.7万元,两项合计25万元,为1985年期末定额流动资金的11.03%。在定额资产的结构上也很不合理,在产品资金占用高达96万元,占年末定额资金的化.38%。
三,清资金。
该厂对所有应收款项逐一清理造册,排队分析。发现三个问题:一是时间长,如应收销贷款,有的被占用长达七年之久,一般也有二、三年。二是占用大。1985年应收销贷款总额为64.3万元,比上午增加35.4万元,占全部流动资金的19.7%。三是虚计收入。经过清理发现有12笔,一物二销重开发票,形成虚假利润16.97万元。
在抓好“三清·的同时,他们针对暴露出的问题,建立和健全了必要的管理制度,改进企业经营管理。
一、制订外协管理条例。
将生产、供应、技术,质检,财务、仓库部门归口建立统一对外的外协管理体制。加强生产计划调度,避免多头管理和相互扯皮现象,根据本厂特点因地制宜,制订外协管理十条。本着择优、择廉、择近的原则,清理整顿筛选一批加工单位。对继续保持加工生产的近二十个单位,重新签订了零部件加工合同。在确保产品质量、数量、交货期的前提下,重申加工材料不代采购,资金不得无故占用,并且规定、定期清查核对制度。
通过清理整顿,沉垫在加工单位的零部件压缩59%,压缩金额12.7万元,下降48.9%.
二、建立和健全物资采购制度。
首先对今年的采购合同进行全面清理,凡已超储或暂不需要的物资都要逐一调整,压缩资金14.3万元,钢材储存量压缩一半。为改变多头采购,明确物资采购统一由供应部门办理,对外签订合同必须经厂企整科签证,由财务科办理结算,并监督执行。其次组织人员积极处理呆滞积压物资,上半年共处理呆滞物资2.97/元,利用3.7万元。再次在厂长主持下,每月定期召开资金平衡会议,供应部门按生产计划制定物资采购计划,财务部门按照物资采购和产品销售计划对全厂的资金进行积极平衡。现在该厂盲目采购物资的现象已基本上得到控制,生产均衡发展,资金紧缺状况有所缓,银行贷款基本保持去年水平。今年五月底与去年同期相比,生产资金下降16%,产成品资金下降33%,储备资金下降2.5%。
三、大力组织催收应收帐款。
在催收帐款方面突出‘三抓’,即抓历年欠款,抓拖欠金额大户、抓疑难欠款单位。具体做法是发催款通知和派员上门催款。目前止,已收回应收销货款12万多元,并落实7万元拖欠款。今年六月底应收帐款比年初下降62%。
宝山千斤顶厂“三清’和*三边’工作的实践证明,在当前资金供需矛盾仍较突出的情况下,坚持立足本企业,眼睛向内,深挖潜力,狠抓管理,是提高资金使用效果和解决资金紧缺的一条重要途径.
(赵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