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镇集体工业企业实行集资入股制
柳 江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城镇集体工业经济围绕搞活企业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是,这些改革,并未触及到集体所有制形式的改革,不改革集体所有制形式,就不能真正恢复集体企业的本来面目,也不能真正按照集体经济的性质和特征办好集体企业。要改革集体所有制形式,集体工业企业必须实行集资入股制。
一、实行集资入股的意义
(--)集资入股是按照合作经济的原则改革集体所有制形式的重要措施。城镇集体工业企业是劳动群众集体占有生产资料的经济组织,要由参加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动群众共同集资入股来兴办,这是集体企业必须遵循的原则。早在1844年,英国罗奇戴尔的纺织工人建立的‘公平先锋社’,就提出合作社‘由社员集资创办’,作为合作社的基本原则之一。后来,这一原则已成为世界各国合作运动的共同原则。1963年,我国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社员代表大会通过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也规定,参加合作社的社员都要缴纳股金,生产资料要折价入社。1983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城镇集体所有制经济若干政策问题的暂行规定,重申,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应当遵循‘职工集资,适当分红‘的原则。但是多年来,在‘左‘的思想影响下,把集体企业职工集资入股当作“资本主义尾巴’来割,只准劳动联合,不允许资金联合,原有集体企业将股金退还社员,新建集体企业由各级行政部门来筹资兴办。这样,在经济上割断了职工同企业的密切联系,使集体企业的基本特征消失,这是严重的失策。为了坚持集体企业的特征,必须按照合作经济的原则改革集体所有制形式,实行集资入股制度;职工入厂(社)要缴纳股金,使集体职工真正成为企业资产:的所有者,在经济上与企业紧密结合在一起,增强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这种由劳动群众自筹资金创办的集体企业,才是名副其实的集体经济。
(二)集资入股是集体工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当前城镇集体工业面临三个挑战:一是随着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活力逐步增强和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竞争日趋激烈。二是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消费品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消费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而很多城镇集体工业企业素质差,产品结构单一,品种老化,质量又差,不能适应人民消费结构的变化。三是新技术革命正在兴起,新兴工业不断涌现。城镇集体工业面对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和市场变化,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进行技术改造,促进技术进步,开拓新领域,开辟新门类,开发新产品,这就需要大量资金。但不少集体企业底子薄,资金缺乏,因此,城镇集体工业企业必须鼓励职工集资入股,筹集必需的资兔 以改造传统工业,发展新兴工业,加速集体工业经济发展。
(三)集资入股发展集体工业经济,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由于经济不够发达,国家能够集中和支配的财力和物力有限,只能把有限的资金适当集中用于重点建设。有许多领域的生产建设和生活服务事业,需要依靠群众,利用民间的资金和物力来兴办。积极发动职工群众集资入股,广开社会财源,把民间的经济力量调动起来,大力发展集体工业经济,让各种类型的集体企业全面开花,必将打破国家‘独家经营’的冷冷清清局面,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
二,集资入股的形式和作用
在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中,各地城镇集体工业企业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创造丁多种集资入股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职工入股制。一是新举办的工业合作企业要由职工集资入股。凡是参加工业合作企业的职2E,必须向企业缴纳等额的股金,这是每个职工应尽的义务。股金可以一次缴清,职工有困难,也可分期缴纳。年终结算,企业有盈利,可在税后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股金分红,亏损时,用股金弥补。这种工业合作企业,职工同企业利益同享、风险共担,促使职工关心企业的生存,因而富有生命力。
二是现有集体工业企业实行职工参股制。集体企业按照“入股自愿,退股自由’的原则,鼓励本企业职工入股。企业根据生产需要,可限股额,也可不限股额。企业盈利时,提取一定金额,按股分红。
实行职工入股制,职工成为企业生产资料的实际所有者,使职工切实感到自己既是企业的劳动者,又是企业的主人,更加关心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从而使企业和职工融合成一个血—肉相连的经济体。
(二)向社会集资。企业向社会集资,分为集体股和个人股两种。集体股由集体企业、全民企业,社会集团以自有资金购买。个人股,凡城镇职工、居民均可以认购。为了吸收社会资金,对股金保息和分红。根据上海市《关于发行股票暂行管理办法,的规定,集体股按相当于企业存入银行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计算股息,个人股按相当于个人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计算股息。每年度终结,根据企业盈利情况,从税后利润中提取一部分按股金分红。但股息和红利两者的总额,集体股以不超过7.2%为度,个人股以不超过15%为度。
(三)合资经营。就是由国家、集体,社会集团共同投资举办企业。其中包括集体企业之间的合资经营、集体企业同国营企业的合资经营、集体企业同社会集团的合资§营等等。合资经营企业在所有制,隶属关系和财政收缴关系不变的前提下,实行‘联合投资,利润分成’的办法。企业内部,的领导体制,可由投资各方组成董事会,在民主讨论的基础上,对企业的重大事项作出决策,由董事会聘任厂长或经理,负责对决策贯彻执行。
开展集资是解决社会化大生产资金需要的一种重要手段。马克思曾经指出;“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某些单位资本增加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末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第688页)通过股份公司集中巨额资本,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曾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产会主义制度下,集体企业集资入股仍然具有重要作用。不仅有利于发展生产,扩大经营,促进新产品开发和技术进步,而且各企业能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经济效益。当前各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优势。有的在资源、劳动力方面拥有优势,有的则在技术装备、资金,经营管理方面拥有优势。如果单独经营,各搞各的,都有局限性。实行合资经营,互相配合,密切协作,可以使自己的优势得以发挥,短处得以弥补,加快生产建设,提高经济效益。如上海富丽服装厂,原来生产一般服装,经营管理落后,不适应市场供求变化,服装大量积压,经济效益低。1981年,这个厂同爱建公司合资经营后,爱建公司利用自己的优势,派出富有经营管理经验的干部帮助该厂改进经营管理。一是搞综合服装生产,服装淡旺季便于调节。二是把生产一般性服装,改为生产具有竞争能力的时新服装。三是产品自行销售,厂店挂钩,以销定产。这个厂由于搞活了生产经营,服装生产迅速发展,经济效益大为提高。1984年,总卢值和利润比1982年分别增长3.32倍和2.14倍。
三、清理资产,划清产权,为集资入股创造条件
多年来,城镇集体工业企业由于多次改组、合并、升级,造成了很多企业产权不清。产权不清主要表现在:有些企业的资产并不完全是企业职工的劳动积累,企业无偿占有,有些企业名为集体所有制,而行政主管部门对企业资产却拥有支配权。由于产权不清,给企业集资,实行股份制带来很大困难。因为不划清集体企业资产的所有权,企业就难以实行‘资产股份化·,也不能自主地参加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体,组建股份制企业。所以,清理资产,划清产权,就成为集体企业实行集资入股的首要条件。由于城镇集体工业企业存在着各种类型,对不同类型企业应采取不同清理资产的方法。
一类是在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老集体工业企业。这类企业经过多年的演变,原有资产的所有权已经变异。应尊重历史,按资产形成的几个不同时期划分产权。(一)1957年前的合作社时期。在这一时期,合作社主要是社员集资入股,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所形成的资产是社员群众劳动创造的,应全部归企业所有。(2)1958年至1978年,实行统收统支、统负盈亏时期。在这一时期,凡是联社没有投资的企业,所形成的资产归企业所有。少数全部由联社投资兴办的企业,其资产归联社所有。既有联社投资,又有上缴利润的企业,可按照联社投资和企业上缴利润的比例划分,(三)1979年以来税后利润分成时期。凡是企业用自有资金形成的资产归企业所有,由联社投资形成的资产归联社所有。通过划分产权,集体企业资产的所有权将出现三种形式:企业集体所有,联社所有,联社和企业共同所有。联社和企业共同所有的单位,可实行股份制,企业税后利润,按照联社和企业的资金所占比例,实行分红。
另一类是街道工业企业。这类工业企业,是在1958年“大跃进”中,以家庭妇女为主体,依靠社会力量的支援建立起来的,参加街道工业企业的成员,既没有缴纳股金,又没有生产资料加入企业。长期来,街道工业公司<或管理部门)对街道工业企业实行四统一:资金统一调拨,厂房统一安排,劳动力统一调配,经营统负盈亏。这类工业企业所形成的资产,是属于街道工业公司全体职工所共有。因此,这类工业企业清理资产,划分产权,可采取人均占用资产的办法来划分。计算方法是:
人均占用资产数额:
工业公司现有固定资产(净值)+流动资金
工业公司现有职工总数
划归每个企业的资产为:企业职工数乘人均占用资产数额。现有资产低于应划资产数额的企业,其不足部分可作为对超出单位的投资,并按投资数额取得一定比例的红利。各个企业的产权确定后,用自有资金形成的资产归企业所有。
再一类是国营工业企业扶持兴办的集体企业。为了安排待业知识青年和职工子女就业,从1979年起,由国营工业企业扶持兴办了一大批集体企业。这类企业的厂房,设备,资金,大都是由国营企业提供的,是靠国营经济力量发展起来的。它的柠点是对国营企业的依赖性很大。有的集体企业在经济上同国营企业‘混帐’,没有建立独立的财务帐目,不搞独立核算,同国营企业一起吃‘大锅饭’。也有些国营企业把集体企业作为自己的‘自留地’,‘小金
库”,随意平调集体企业的资财。这种混淆两种公有制界限的现象,既不利于国营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改进企业管理,又不利集体经济的发展。为了把集体企业办得名副其实,必须清理集体企业的资产,划清全民和集体两种所有制的界限。国营企业要维护集体企业的所有权,不能平调集体企业的资产,集体企业也不能无偿地占有国营企业的资产。凡是国营企业借给集体企业的厂房,设备,必须收取租金,也可折价转让,由集体企业分期偿还。这样,使集体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集体工业企业在清理资产、划清产权的基础上,实行集资入股,发展股份制企业。建立股份制企业涉及企业所有制的性质、如何按资分配,股票是否可以转让和流通、企业领导体制如何设置等问题,首先要在新建集体企业或横向经济联合企业中试行,从中取得经验,才能广泛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