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关于橡胶工业公司四个集体所有制分厂自主权问题的调查
发行时间:1986-08-20
网站编辑:候得山 黎佩青
来源:研究所

关于橡胶工业公司四个集体所有制分厂自主权问题的调查

市集体办  候得山  化工局集体办  黎佩青

    前些时候,我们在化工系统部分集体企业座谈会上,发现橡胶公司所属四个集体企业在自主权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为此,我们会同该公司集体办的同志一起进行了调查。

    这四个分厂都是1981年为安排返城知青和待业青年,由全民厂扶办起来的新集体企业。在兴办过程中,全民厂派出百余名干部职工,以有偿转让或租赁等形式提供厂房、场地、机械设备,并安排了加工任务和进行技术培训,为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促进社会安定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四个集体厂,1984年有职ZE2292人,产值、利润分别为842.9万元和400万元,其中再生胶分厂利用废胶加工成再生胶年产4500余吨,中南分厂生产力车内胎年产千余万条,这两个厂都是为全民厂加工的独立产品,鞋五分厂承接解放鞋、童鞋总装任务,1984年加工五百三十四万四千余双,乳胶检包厂除独立生产少量海棉管以外,主要承接避孕套等乳胶产品末道工序检验包装任务。四个分厂几年来在满足市场需要、缓和供需矛盾等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存在问题也相当突出,主要是生产任务一直完成较好,但产值却增长不快,而利润还年年下降。1981年以来四个分厂产值,平均每年只增长3.3%,利润平均每年下降6%,人均创利由1981年的5877元,下降为1746.9元,下降了70%。而橡胶公司直属六个独立集体厂1984年产值2851~.6万元,利润738.9万元,人均创利4258元,比1981年平均每年增长分别为14.7%、9.?9%、4.3%,产值增长为四个分厂的四倍多,利润在四个分厂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增长接近百分之十。四个扶办的全民厂,虽然产值每年平均增长2.5%,利润平均每年却增长4.67%,也与四个分厂利润平均每年下降6%形成鲜明对照。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组织上没有独立建制。四个分厂虽然都依法领取了工商执照,具有法人资格,实际上党、政、工、团都作为全民厂的车间对待,检包厂的党组织还归全民厂的一个车间党组织领导,再生胶分厂,鞋五分厂的行政印章都由全民厂管理。领导骨干调动频繁。鞋五分厂的厂长、书记,1981年以来调动了八个人次,再生胶分厂的厂级领导干部调去达七人之多,特别是有点独创精神的同志,往往很快就被调离。

    第二,资产管理上没有支配权。鞋五分厂的资产管理全部统在全民厂手里,集体厂就是少量开支也得全民厂批准。其它三个分厂虽然都有财务人员,也仅仅行使车间的财务职权而已。在此情况下,一是全民厂可以随意调低加工费。再生胶分厂承接全民厂的加工任务,合同规定所得利润实行四(全民)六(集体)分成。后来上海橡胶厂竟单方面改按加工费结算,之后又二次单方面调低加工费标准,使分厂三年减少收入120万元。而再生胶销售价提高以后,再生胶分厂却不能分享。鞋五分厂等也有类似情况。二是全民厂可以随意平调、挪用集体厂资产。中南分厂、鞋五分厂、检包厂,被全民厂占用的资金达250余万元,仪胶鞋五厂就被占用190万元。1981年借为职工建造住房的名义,占用分厂福利基金38万元,最后分厂只分到一套房子。1984年四季度全民厂向职工发衬衫,礼券7.7万万元,全在分厂开支。上海橡胶厂也以同样名义,拿去资金七,八十万元,至今只给分厂一套房子,其余资金用途不明。

    第三,没有独立自主的生产经营权。鞋五分厂为全民厂加工解放鞋,产品热销,迫切需要扩大生产规模,但因厂房面积小,破旧漏雨,设备陈旧,无法大幅度增产,分厂领导想用161万元生产发展基金,将现有场地翻建六层楼厂房,  并更新老设备,这样可扩大生产能力一点七倍,每年多创利110万元。因全民厂没点头,这一设想未能实现。检包厂的加工任务逐年下降,全民厂外协、联营项目相反不断扩大,虽然全民厂领导曾计划支持集体厂加层建设厂房,提供新的任务,但却长期不能蒋实,集体厂又无权自找出路,只得处于吃不饱,饿不死的尬尴局面。中南橡胶厂利用集体分厂的部分陈旧厂房为集体厂翻建新的内胎生产大楼3250m2,计划投资146万元。集体分厂已投入资金80余万元,施工正在进行,但全民厂领导要将大楼改为全民所有,动员集体厂厂长签字同意,集体厂厂长十分为难。

    第四,分配上无自主权。全民厂怕集体分厂分配搞活奖金超过全民摆不平,对集体分厂提出种种限制。鞋五分厂1984年8月开始试行超定额计件奖。9月份就超产39610双解放鞋,虽然增发奖金只占增利部份的19。+%,入均12元多一点,但因奖金标准不能超过全民,奖金列支等问题得不到解决,只好中途退下来。检包厂为鼓励进集体厂的全民干部,曾设想给他们浮动一级工资,扶办厂怕影响全民职工情绪没有同意,而全民厂1984年10月实行中层干部浮动半级或一级工资时,却不管集体分厂,经多次要求才同意跟上。

    第五、大量劳动力为全民厂搞劳务,潜伏着很大的后遗症。四个分厂2292名职工中为全民厂搞劳务的有984人,占43%,  占全民职工人数的17%。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严重影响集体企业的发展壮大,二是劳务费过低。过去每工劳务费4.54元,鞋五分厂1985年1~6月份实际开支测算为5.83元(不含住房建设投资等),即使按公司意见从七月起提高为6元,也只能维持当前的日常开支,工人住房等一系列问题尚无着落。

    另外分厂有些同志,对公司开厂长会,发文件,不把他们当作独立企业对待,对集体企业上缴的统筹基金、管理费使用不公开等问题反映强烈,对公司集体办只起联系协调作用不满意,要求公司适应形势,尽快改变这种局面。

    调查中,我们对集体分厂的自主权问题还分别听取了四个全民厂部分领导同志的意见。    一种意见,如中南橡胶厂、胶鞋五厂的领导不赞成集体分厂独立出去,要求将这批职工转为全民职工。理由是:全民厂、集体分厂都在一个大门里干活,一个食堂里吃饭,供产销一个渠道,水电汽统一供应,改革必须同步进行,不能搞二种制度。又认为集体分厂领导力量薄弱,不具备独立条件,如一旦独立,要影响全民厂的产值、利润。

    另一种意见,如上海橡胶厂厂长认为:以前权力控制在我们手里,集体分厂没有活力。今后我们可以只管大事,如发展规划必须同总厂衔接,其他经营销售,资金使用、人选、分配等分厂可以有权自定,但还是要叫分厂,完全独立出去,我们舍不得,

    第三种意见,如上海乳胶厂总支书记表示,可在领导班子、机构设置、产品任务,厂房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对集体分厂给予支持,使之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针对上述问题和各方面的意见,根据中央和奉市规定的有关集体经济的方针政策,我们建议如下:

    第一,统一指导思想。建议各级有关领导认真学习国务院(83)67号、市府(80)83号,(84)42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支持和扶持集体经济发展的意义,明确集体经济的性质以及国家对集体经济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使这些集体企业从国营的模式和行政机构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真正按照集体经济的特点办成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按劳分配,民主管理的企业。

    第二、分厂应实行独立建制。我们认为这几个分厂在全民厂的多年扶持下,已基本具备了独立生产经营的条件,现在应当让它有独立的建制和独立的厂名,并直接由公司进行管理。鞋五分厂、乳胶检包厂,在生产经营业务上可继续接受扶办厂的指导。集体厂的领导班子成员,要逐步选拔集体企业的人员担任。目前可以先做到党、政领导正副职成员中集体企

业的干部占半数以上。

    第三、处理好全民与集体的关系。集体分厂独立后,与全民厂的关系由从属变为兄弟关系,在平等互利、有偿扶持的原则下,全民厂可继续以产品,渠道、设备、技术、人材等方面对这几个集体厂进行帮助。为使全民厂产值、利润不受影响或基本上不受影响,集体厂已经承接的加工配套任务的形式仍可保持,加工费标准除很不合理需要进行调整的外,一般维持原协议不变,今后新增任务,采取的形式,价格水平等,在公司领导下由双方协商确定。

    第四,集体厂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应予保护。集体厂在保证完成国家计划和全民厂协作配套任务外,有权根据市场需要,  自行承接协作加工任务和经营其他项目,有权支配企业的资产,通过更新改造扩大生产能力。除全市有统一规定的外,任何单位不得平调、挪用、私分集体厂的资产、设备、房屋、原材料、劳动力,已经平调,挪用的,应抓紧进行清理,限期还清。在国家政策规定范围内,集体厂有权实行以酬利挂钩为中心内容的各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自选内部搞活分配的形式。    ’

    第五、实行民主管理。劳动人民集体占有生产资料的性质决定了集体企业一定要实行民主办厂,建立健全职工大会和职代会制度。职工大会或职代会是企业的权力机构,企业的重大问题,在国家政策规定范围内由职工大会或职代会决定。企业的各级领导干部,应逐步实行民主选举产生或聘请。厂长副厂长要报上级机关批准,任职期间不经职工大会或职代会讨论同意,不得任意调离。

    第六、劳务职工要逐步返回集体厂。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特别是集体厂独立后,劳务职工的问题必须同步确定解决办法。具体建议是:(一)全民厂帮助集体厂广开门路,创造条件使劳务职工返回集体厂。(二)如果全民厂需要,又长期脱不开的少数人,则应合理确定劳务费水平,今后可实行与所在全民企业利润挂钩浮动的办法。未经协商不能单方面任意调整劳务费。

    最后建议公司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对集体企业的领导:(一)调整公司科室对集体企业管理的职责,适当扩大公司集体办的职能,相应充实加强干部力量。(二)建立为基层服务的联合会,协会或经济实体性质的服务部等,更好地为基层服务,(三)公司管理集体企业的资金、财产,应当实行民主管理帐目公开。

关于橡胶工业公司四个集体所有制分厂自主权问题的调查
发行时间:1986-08-20
网站编辑:候得山 黎佩青
  
来源:研究所

关于橡胶工业公司四个集体所有制分厂自主权问题的调查

市集体办  候得山  化工局集体办  黎佩青

    前些时候,我们在化工系统部分集体企业座谈会上,发现橡胶公司所属四个集体企业在自主权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为此,我们会同该公司集体办的同志一起进行了调查。

    这四个分厂都是1981年为安排返城知青和待业青年,由全民厂扶办起来的新集体企业。在兴办过程中,全民厂派出百余名干部职工,以有偿转让或租赁等形式提供厂房、场地、机械设备,并安排了加工任务和进行技术培训,为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促进社会安定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四个集体厂,1984年有职ZE2292人,产值、利润分别为842.9万元和400万元,其中再生胶分厂利用废胶加工成再生胶年产4500余吨,中南分厂生产力车内胎年产千余万条,这两个厂都是为全民厂加工的独立产品,鞋五分厂承接解放鞋、童鞋总装任务,1984年加工五百三十四万四千余双,乳胶检包厂除独立生产少量海棉管以外,主要承接避孕套等乳胶产品末道工序检验包装任务。四个分厂几年来在满足市场需要、缓和供需矛盾等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存在问题也相当突出,主要是生产任务一直完成较好,但产值却增长不快,而利润还年年下降。1981年以来四个分厂产值,平均每年只增长3.3%,利润平均每年下降6%,人均创利由1981年的5877元,下降为1746.9元,下降了70%。而橡胶公司直属六个独立集体厂1984年产值2851~.6万元,利润738.9万元,人均创利4258元,比1981年平均每年增长分别为14.7%、9.?9%、4.3%,产值增长为四个分厂的四倍多,利润在四个分厂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增长接近百分之十。四个扶办的全民厂,虽然产值每年平均增长2.5%,利润平均每年却增长4.67%,也与四个分厂利润平均每年下降6%形成鲜明对照。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组织上没有独立建制。四个分厂虽然都依法领取了工商执照,具有法人资格,实际上党、政、工、团都作为全民厂的车间对待,检包厂的党组织还归全民厂的一个车间党组织领导,再生胶分厂,鞋五分厂的行政印章都由全民厂管理。领导骨干调动频繁。鞋五分厂的厂长、书记,1981年以来调动了八个人次,再生胶分厂的厂级领导干部调去达七人之多,特别是有点独创精神的同志,往往很快就被调离。

    第二,资产管理上没有支配权。鞋五分厂的资产管理全部统在全民厂手里,集体厂就是少量开支也得全民厂批准。其它三个分厂虽然都有财务人员,也仅仅行使车间的财务职权而已。在此情况下,一是全民厂可以随意调低加工费。再生胶分厂承接全民厂的加工任务,合同规定所得利润实行四(全民)六(集体)分成。后来上海橡胶厂竟单方面改按加工费结算,之后又二次单方面调低加工费标准,使分厂三年减少收入120万元。而再生胶销售价提高以后,再生胶分厂却不能分享。鞋五分厂等也有类似情况。二是全民厂可以随意平调、挪用集体厂资产。中南分厂、鞋五分厂、检包厂,被全民厂占用的资金达250余万元,仪胶鞋五厂就被占用190万元。1981年借为职工建造住房的名义,占用分厂福利基金38万元,最后分厂只分到一套房子。1984年四季度全民厂向职工发衬衫,礼券7.7万万元,全在分厂开支。上海橡胶厂也以同样名义,拿去资金七,八十万元,至今只给分厂一套房子,其余资金用途不明。

    第三,没有独立自主的生产经营权。鞋五分厂为全民厂加工解放鞋,产品热销,迫切需要扩大生产规模,但因厂房面积小,破旧漏雨,设备陈旧,无法大幅度增产,分厂领导想用161万元生产发展基金,将现有场地翻建六层楼厂房,  并更新老设备,这样可扩大生产能力一点七倍,每年多创利110万元。因全民厂没点头,这一设想未能实现。检包厂的加工任务逐年下降,全民厂外协、联营项目相反不断扩大,虽然全民厂领导曾计划支持集体厂加层建设厂房,提供新的任务,但却长期不能蒋实,集体厂又无权自找出路,只得处于吃不饱,饿不死的尬尴局面。中南橡胶厂利用集体分厂的部分陈旧厂房为集体厂翻建新的内胎生产大楼3250m2,计划投资146万元。集体分厂已投入资金80余万元,施工正在进行,但全民厂领导要将大楼改为全民所有,动员集体厂厂长签字同意,集体厂厂长十分为难。

    第四,分配上无自主权。全民厂怕集体分厂分配搞活奖金超过全民摆不平,对集体分厂提出种种限制。鞋五分厂1984年8月开始试行超定额计件奖。9月份就超产39610双解放鞋,虽然增发奖金只占增利部份的19。+%,入均12元多一点,但因奖金标准不能超过全民,奖金列支等问题得不到解决,只好中途退下来。检包厂为鼓励进集体厂的全民干部,曾设想给他们浮动一级工资,扶办厂怕影响全民职工情绪没有同意,而全民厂1984年10月实行中层干部浮动半级或一级工资时,却不管集体分厂,经多次要求才同意跟上。

    第五、大量劳动力为全民厂搞劳务,潜伏着很大的后遗症。四个分厂2292名职工中为全民厂搞劳务的有984人,占43%,  占全民职工人数的17%。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严重影响集体企业的发展壮大,二是劳务费过低。过去每工劳务费4.54元,鞋五分厂1985年1~6月份实际开支测算为5.83元(不含住房建设投资等),即使按公司意见从七月起提高为6元,也只能维持当前的日常开支,工人住房等一系列问题尚无着落。

    另外分厂有些同志,对公司开厂长会,发文件,不把他们当作独立企业对待,对集体企业上缴的统筹基金、管理费使用不公开等问题反映强烈,对公司集体办只起联系协调作用不满意,要求公司适应形势,尽快改变这种局面。

    调查中,我们对集体分厂的自主权问题还分别听取了四个全民厂部分领导同志的意见。    一种意见,如中南橡胶厂、胶鞋五厂的领导不赞成集体分厂独立出去,要求将这批职工转为全民职工。理由是:全民厂、集体分厂都在一个大门里干活,一个食堂里吃饭,供产销一个渠道,水电汽统一供应,改革必须同步进行,不能搞二种制度。又认为集体分厂领导力量薄弱,不具备独立条件,如一旦独立,要影响全民厂的产值、利润。

    另一种意见,如上海橡胶厂厂长认为:以前权力控制在我们手里,集体分厂没有活力。今后我们可以只管大事,如发展规划必须同总厂衔接,其他经营销售,资金使用、人选、分配等分厂可以有权自定,但还是要叫分厂,完全独立出去,我们舍不得,

    第三种意见,如上海乳胶厂总支书记表示,可在领导班子、机构设置、产品任务,厂房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对集体分厂给予支持,使之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针对上述问题和各方面的意见,根据中央和奉市规定的有关集体经济的方针政策,我们建议如下:

    第一,统一指导思想。建议各级有关领导认真学习国务院(83)67号、市府(80)83号,(84)42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支持和扶持集体经济发展的意义,明确集体经济的性质以及国家对集体经济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使这些集体企业从国营的模式和行政机构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真正按照集体经济的特点办成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按劳分配,民主管理的企业。

    第二、分厂应实行独立建制。我们认为这几个分厂在全民厂的多年扶持下,已基本具备了独立生产经营的条件,现在应当让它有独立的建制和独立的厂名,并直接由公司进行管理。鞋五分厂、乳胶检包厂,在生产经营业务上可继续接受扶办厂的指导。集体厂的领导班子成员,要逐步选拔集体企业的人员担任。目前可以先做到党、政领导正副职成员中集体企

业的干部占半数以上。

    第三、处理好全民与集体的关系。集体分厂独立后,与全民厂的关系由从属变为兄弟关系,在平等互利、有偿扶持的原则下,全民厂可继续以产品,渠道、设备、技术、人材等方面对这几个集体厂进行帮助。为使全民厂产值、利润不受影响或基本上不受影响,集体厂已经承接的加工配套任务的形式仍可保持,加工费标准除很不合理需要进行调整的外,一般维持原协议不变,今后新增任务,采取的形式,价格水平等,在公司领导下由双方协商确定。

    第四,集体厂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应予保护。集体厂在保证完成国家计划和全民厂协作配套任务外,有权根据市场需要,  自行承接协作加工任务和经营其他项目,有权支配企业的资产,通过更新改造扩大生产能力。除全市有统一规定的外,任何单位不得平调、挪用、私分集体厂的资产、设备、房屋、原材料、劳动力,已经平调,挪用的,应抓紧进行清理,限期还清。在国家政策规定范围内,集体厂有权实行以酬利挂钩为中心内容的各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自选内部搞活分配的形式。    ’

    第五、实行民主管理。劳动人民集体占有生产资料的性质决定了集体企业一定要实行民主办厂,建立健全职工大会和职代会制度。职工大会或职代会是企业的权力机构,企业的重大问题,在国家政策规定范围内由职工大会或职代会决定。企业的各级领导干部,应逐步实行民主选举产生或聘请。厂长副厂长要报上级机关批准,任职期间不经职工大会或职代会讨论同意,不得任意调离。

    第六、劳务职工要逐步返回集体厂。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特别是集体厂独立后,劳务职工的问题必须同步确定解决办法。具体建议是:(一)全民厂帮助集体厂广开门路,创造条件使劳务职工返回集体厂。(二)如果全民厂需要,又长期脱不开的少数人,则应合理确定劳务费水平,今后可实行与所在全民企业利润挂钩浮动的办法。未经协商不能单方面任意调整劳务费。

    最后建议公司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对集体企业的领导:(一)调整公司科室对集体企业管理的职责,适当扩大公司集体办的职能,相应充实加强干部力量。(二)建立为基层服务的联合会,协会或经济实体性质的服务部等,更好地为基层服务,(三)公司管理集体企业的资金、财产,应当实行民主管理帐目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