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完善经营体制发展股份合作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行时间:2006-06-20
网站编辑:未知者
来源:研究所

完善经营体制发展股份合作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太仓市沙溪镇太星村党委

去年,我们太星村可谓是“双喜临门”:10月荣获“中国(东部)小康建设十佳村”称号;11月省委书记李源潮亲临视察,并对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予高度评价,诸多新闻媒体也报道了有关信息。在强村林立的苏南地区,既不够规模大村,又算不上经济强村的太星村却引起了上级和诸多媒体的关注。正因为我村党委以“股份化理念、产业化思路、市场化机制”,对原村经济合作社进行了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造,吸取了“股份制”和“合作制”的长处,把村集体积累的资产,经依法规范化操作后,明晰折股到户、到人,还实行增量扩股。同时,农户还以土地承包权入股,每亩1股,全村1400亩,折合为1400股。新成立的村社区股份合作社和土地股份合作社,二块牌子、一套班子,对外统称村社区股份合作社。三年实践证明,这种“股份”加“合作”的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是实现“农村城市化、农民变市民”,引领世世代代面对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过上城里人一样好日子的有效组织形式,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明智选择。

主要特点

我村社区股份合作社的组建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规范操作,历经了清产核资、资产量化、土地折股、股权设置、建立法人治理机构、建章立制等必不可少的阶段和步骤。我们认为,农村股份合作制就其实现形式来看,并不是公有制的一种倒退,而是一种产权更为明晰,利益更为紧密,机制更为灵活的进步。村党委提出了三个确保:一是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二是确保集体可支配收入有所增长;三是确保农民可持续增收。向全体党员提出,组织领导广大农民群众走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神圣使命,要“挺直腰板维护公有制,理直气壮振兴发展集体经济!”在不排斥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同时,奏响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主旋律”,指挥好农民可持续增收的“多重奏”。在实践中,坚持“三转、三不转、三个不变”。 

1.村办企业转制不转向,农民“贴肉布衫”的作用不变。在村经济合作社实行股份合作制改造时,对村办企业的经营机制进行了转换,村党委首先在党员干部中认真开展“村办企业是集体经济的支柱,产权制度改革不是村级经济的消亡,而是为了进一步理顺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教育,纠正了把村办企业改制同集体经济收场划等号、把发展私营经济同取消集体经济划等号的错误思想,统一了村办企业转制决不能“一转了之”和“一卖了事”的糊涂认识。其次,决定在村办企业转制时村干部不拿集体一份干股。用动产转让、不动产租赁的办法,把全村30亩工业用地、15000多平方米厂房全部租赁给转制企业,确保每年100多万元的集体收益。明确了村办企业转制必须有利于“以工建农、以工补农和以工富民”的指导思想。在资产重组时,把原企业名称、供销渠道、产品品牌等无形资产作价50万元,作为集体股参加企业红利分配,并且还与各转制企业协议约定,每年按企业销售收入千分之五上交管理费,作为支持农业发展,为农民办实事之用。这样,我村集体可支配收入从2002年的 80万元增加到去年240万元,年递增率为442%。 

2.集体资产经营机制转换不转私,全体社员集体所有的性质不变。经过清理确认村可收益集体资产270万元,年净收益在100万元左右。在向村党员大会和全体村民代表公开的同时,还认真听取各方的意见。坚持机制转换、不转私,选择增量扩股的股份合作形式。股金分为享受股、增量股和增量配股三种:(1)享受股是按集体资产净额折股量化,由符合条件的本社社员平均享有;(2)增量股是指社员出现金投入新增加的增量股金;(3)增量配股是指村集体对出现金购买增量股的本村社员实行“买一配一”的优惠股金。集体资产净值从原来的270万元增加到450万元,增长了67%,有效地扩大了集体经济规模和可经营资产的盘子。 

3.承包土地转股不转权,农户承包土地收益权不变。在增量扩股的同时,农户自愿以土地承包权入股,交给集体统一经营。在土地转股的组织落实工作中,始终做到“三个坚持”,即:(1)坚持农户土地入股自愿,不搞“拉郎配”,由农户提出书面申请,村民代表会议作出决议;(2)坚持按照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为准,不得重新分包,不得改变承包权;(3)根据市场行情,坚持土地股红利分配保底的原则,每亩()每年600元,随着粮价的上涨,红利分配也随之上涨。同时村里还成立了粮食供应站,向股份合作社社员平价供应外地优质大米。

初步成效

五年来,村社区股份合作制的成功运作,使我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康庄大道上迅跑,已取得了以下初步成效。

1.股份合作体制,农民新村建设有了新基础、新环境。村党委根据社区股份合作社积聚的资金、土地机制、人心向往等因素,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启动了农民新村建设。规划总建筑面积65000平方米,其中:三层连体别墅A型房8栋、16户、面积5600平方米;三层连体别墅C型房67栋、134户、面积37520平方米;三层公寓房B3幢、18户、面积2400平方米;单体别墅38幢、 38户、面积12540平方米;公共服务会所建筑3300平方米,其他配套辅房3640平方米。建设资金预算总额6500万元。目前,新村规划建设的建筑进度已达70%,今年11月可基本竣工,至2007年农民新村将全面建成,村民们将搬进“碧波荡漾、绿树成荫、交通便捷、设施齐全”的优美环境居住。 

2.股份合作精神,公共事业有了新设施、新发展。我村的公共事业设施原本就比较好,近几年在股份合作精神的引导下又有了新的发展。合作精神在公共事业建设中随处可见。在全村道路硬化过程中,村主干道费用由合作社承担,通向家家户户的支干道由村和用户各半负担;消灭传统露天粪坑和家庭马桶,改装现代卫生设施的费用则基本上各半负担;在全村推行清洁能源——秸秆气过程中,主体工程由股份合作社承担,而炉灶等则由农户自负。我村是全市首个家家户户都安装电脑的“电脑宽带村”,其入网费用由村合作社承担,而电脑等除村每台补贴1000元外,其余费用全部也由社员个人负担。村集体负担大头,个人承担小头的做法促进了村公益事业发展。我村的社区公益事业在合作建设方式的引领下,越做越大、越做越好,村域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村域改厕率达100%;村里统一建立了有古建筑风味的“安息堂”,平掉了一家一户的坟地,为村集体增加了30多亩耕地;为全村311名老年社员办理了社会养老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了100%。秸秆气化厂用管道向家家户户输送清洁能源;村里还建有农民舞厅、俱乐部、老年文化茶室、门球场等文化娱乐设施,家家户户安装有线电视。全村绿化覆盖率已经突破40%,以优美的田园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文明卫生村”和“生态平衡村”。

3.股份合作平台,农民增收、生产发展有了新保证、新渠道。在太星村,工资和红利已经成为农民收入和增收的主要源泉,进而使可持续增收有了保证。村股份合作社给每户农民提供了一个乃至几个稳定的工资收入的岗位,目前全村劳动力的就业率基本已达到了100%。去年,我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093元,其中:村办企业工资收入5400元/人,占486%;镇级以上内外资企业打工收入1266元/人,占114%;村花木基地打工工资收入500元/人,占45%;股份合作社红利分配2987元/人,占27%;农副业其他收入940元/人,占85%,人均纯收入比上一年增长766元/人,主要是股份合作社的红利分配和村办企业打工收入。稳定的工资收入,给广大农民生活习惯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前不久一家报社记者是这样描述的:“在太星村,早上8点上班,下午5点下班,吃完晚饭看电视、学习专业知识,农民过的也是城里人的生活。”太星股份合作社在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方面的成效也是十分显著的。近几年来新增工业固定资产1500多万元,增添厂房10000多平方米,其中村股份合作社持股的宝达齿条厂投资400多万元,进行技术改造,使齿条的产量从原先的45000支提高到 100000支。近年来,太星村年上交国家工业税收稳定在600万元以上。土地的统一经营,引进了花卉苗木业,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花木村,绿色产业为“4050”的弱势群体每年带来30多万元的打工收入。实践告诉我们,股份合作化最直接、见效最快的是非农化,目前在我们村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已经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镇村办企业工人和“农业工人”。全村的社员除了打工收入外,还凭股权证领取红利分配;凭土地使用权证领取土地股份分红;老年社员凭退保证领取养老金;家家户户凭粮卡,购买股份合作社补贴的平价粮食。有的社员高兴地说,拿着“三证一卡”,人虽在农村,但生活与城里人没啥两样。

4.股份合作机制,民主管理有了新内容、新机制。我村村民 (社员)参与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主要有两大块:第一块是村两委确立的三项制度。一是村干部民主选举和民主评议制度。村委会采取无候选人直选,党委委员每年有党员评议,坚持党员活动制度,每年各党支部活动12次以上。二是村民议事制度。村里的大事都要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不由少数干部说了算。三是村务公开制度。集体的财务收支,农民负担,企业转制,村干部报酬,困难户安排等每年办的大事实事,所有涉及群众利益,群众关心的事,定期不定期地在“村务公开栏”中公布,接受群众的审查和监督。第二块是村社区股份合作社建立的民主管理机制。股份合作社的民主机制主要有以下三项:一是民主选举制度。合作社最高权力机构社员代表大会的代表,由参股全体股东大会民主选举产生;董事会、监事会由社员代表大会无记名投票过半数当选。二是民主决策和管理机制。股份合作社董事会的经营方针、重大经营决策、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财务预决算、年终利益分配都必须经社员代表大会三分之二以上通过。三是民主监督机制。监事会是股份合作社的常设监督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列席参加董事会,检查监督合作社日常经营和财务活动,监督检查集体资产不受损失,保护社员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完善经营体制发展股份合作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行时间:2006-06-20
网站编辑:未知者
  
来源:研究所

完善经营体制发展股份合作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太仓市沙溪镇太星村党委

去年,我们太星村可谓是“双喜临门”:10月荣获“中国(东部)小康建设十佳村”称号;11月省委书记李源潮亲临视察,并对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予高度评价,诸多新闻媒体也报道了有关信息。在强村林立的苏南地区,既不够规模大村,又算不上经济强村的太星村却引起了上级和诸多媒体的关注。正因为我村党委以“股份化理念、产业化思路、市场化机制”,对原村经济合作社进行了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造,吸取了“股份制”和“合作制”的长处,把村集体积累的资产,经依法规范化操作后,明晰折股到户、到人,还实行增量扩股。同时,农户还以土地承包权入股,每亩1股,全村1400亩,折合为1400股。新成立的村社区股份合作社和土地股份合作社,二块牌子、一套班子,对外统称村社区股份合作社。三年实践证明,这种“股份”加“合作”的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是实现“农村城市化、农民变市民”,引领世世代代面对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过上城里人一样好日子的有效组织形式,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明智选择。

主要特点

我村社区股份合作社的组建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规范操作,历经了清产核资、资产量化、土地折股、股权设置、建立法人治理机构、建章立制等必不可少的阶段和步骤。我们认为,农村股份合作制就其实现形式来看,并不是公有制的一种倒退,而是一种产权更为明晰,利益更为紧密,机制更为灵活的进步。村党委提出了三个确保:一是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二是确保集体可支配收入有所增长;三是确保农民可持续增收。向全体党员提出,组织领导广大农民群众走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神圣使命,要“挺直腰板维护公有制,理直气壮振兴发展集体经济!”在不排斥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同时,奏响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主旋律”,指挥好农民可持续增收的“多重奏”。在实践中,坚持“三转、三不转、三个不变”。 

1.村办企业转制不转向,农民“贴肉布衫”的作用不变。在村经济合作社实行股份合作制改造时,对村办企业的经营机制进行了转换,村党委首先在党员干部中认真开展“村办企业是集体经济的支柱,产权制度改革不是村级经济的消亡,而是为了进一步理顺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教育,纠正了把村办企业改制同集体经济收场划等号、把发展私营经济同取消集体经济划等号的错误思想,统一了村办企业转制决不能“一转了之”和“一卖了事”的糊涂认识。其次,决定在村办企业转制时村干部不拿集体一份干股。用动产转让、不动产租赁的办法,把全村30亩工业用地、15000多平方米厂房全部租赁给转制企业,确保每年100多万元的集体收益。明确了村办企业转制必须有利于“以工建农、以工补农和以工富民”的指导思想。在资产重组时,把原企业名称、供销渠道、产品品牌等无形资产作价50万元,作为集体股参加企业红利分配,并且还与各转制企业协议约定,每年按企业销售收入千分之五上交管理费,作为支持农业发展,为农民办实事之用。这样,我村集体可支配收入从2002年的 80万元增加到去年240万元,年递增率为442%。 

2.集体资产经营机制转换不转私,全体社员集体所有的性质不变。经过清理确认村可收益集体资产270万元,年净收益在100万元左右。在向村党员大会和全体村民代表公开的同时,还认真听取各方的意见。坚持机制转换、不转私,选择增量扩股的股份合作形式。股金分为享受股、增量股和增量配股三种:(1)享受股是按集体资产净额折股量化,由符合条件的本社社员平均享有;(2)增量股是指社员出现金投入新增加的增量股金;(3)增量配股是指村集体对出现金购买增量股的本村社员实行“买一配一”的优惠股金。集体资产净值从原来的270万元增加到450万元,增长了67%,有效地扩大了集体经济规模和可经营资产的盘子。 

3.承包土地转股不转权,农户承包土地收益权不变。在增量扩股的同时,农户自愿以土地承包权入股,交给集体统一经营。在土地转股的组织落实工作中,始终做到“三个坚持”,即:(1)坚持农户土地入股自愿,不搞“拉郎配”,由农户提出书面申请,村民代表会议作出决议;(2)坚持按照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为准,不得重新分包,不得改变承包权;(3)根据市场行情,坚持土地股红利分配保底的原则,每亩()每年600元,随着粮价的上涨,红利分配也随之上涨。同时村里还成立了粮食供应站,向股份合作社社员平价供应外地优质大米。

初步成效

五年来,村社区股份合作制的成功运作,使我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康庄大道上迅跑,已取得了以下初步成效。

1.股份合作体制,农民新村建设有了新基础、新环境。村党委根据社区股份合作社积聚的资金、土地机制、人心向往等因素,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启动了农民新村建设。规划总建筑面积65000平方米,其中:三层连体别墅A型房8栋、16户、面积5600平方米;三层连体别墅C型房67栋、134户、面积37520平方米;三层公寓房B3幢、18户、面积2400平方米;单体别墅38幢、 38户、面积12540平方米;公共服务会所建筑3300平方米,其他配套辅房3640平方米。建设资金预算总额6500万元。目前,新村规划建设的建筑进度已达70%,今年11月可基本竣工,至2007年农民新村将全面建成,村民们将搬进“碧波荡漾、绿树成荫、交通便捷、设施齐全”的优美环境居住。 

2.股份合作精神,公共事业有了新设施、新发展。我村的公共事业设施原本就比较好,近几年在股份合作精神的引导下又有了新的发展。合作精神在公共事业建设中随处可见。在全村道路硬化过程中,村主干道费用由合作社承担,通向家家户户的支干道由村和用户各半负担;消灭传统露天粪坑和家庭马桶,改装现代卫生设施的费用则基本上各半负担;在全村推行清洁能源——秸秆气过程中,主体工程由股份合作社承担,而炉灶等则由农户自负。我村是全市首个家家户户都安装电脑的“电脑宽带村”,其入网费用由村合作社承担,而电脑等除村每台补贴1000元外,其余费用全部也由社员个人负担。村集体负担大头,个人承担小头的做法促进了村公益事业发展。我村的社区公益事业在合作建设方式的引领下,越做越大、越做越好,村域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村域改厕率达100%;村里统一建立了有古建筑风味的“安息堂”,平掉了一家一户的坟地,为村集体增加了30多亩耕地;为全村311名老年社员办理了社会养老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了100%。秸秆气化厂用管道向家家户户输送清洁能源;村里还建有农民舞厅、俱乐部、老年文化茶室、门球场等文化娱乐设施,家家户户安装有线电视。全村绿化覆盖率已经突破40%,以优美的田园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文明卫生村”和“生态平衡村”。

3.股份合作平台,农民增收、生产发展有了新保证、新渠道。在太星村,工资和红利已经成为农民收入和增收的主要源泉,进而使可持续增收有了保证。村股份合作社给每户农民提供了一个乃至几个稳定的工资收入的岗位,目前全村劳动力的就业率基本已达到了100%。去年,我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093元,其中:村办企业工资收入5400元/人,占486%;镇级以上内外资企业打工收入1266元/人,占114%;村花木基地打工工资收入500元/人,占45%;股份合作社红利分配2987元/人,占27%;农副业其他收入940元/人,占85%,人均纯收入比上一年增长766元/人,主要是股份合作社的红利分配和村办企业打工收入。稳定的工资收入,给广大农民生活习惯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前不久一家报社记者是这样描述的:“在太星村,早上8点上班,下午5点下班,吃完晚饭看电视、学习专业知识,农民过的也是城里人的生活。”太星股份合作社在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方面的成效也是十分显著的。近几年来新增工业固定资产1500多万元,增添厂房10000多平方米,其中村股份合作社持股的宝达齿条厂投资400多万元,进行技术改造,使齿条的产量从原先的45000支提高到 100000支。近年来,太星村年上交国家工业税收稳定在600万元以上。土地的统一经营,引进了花卉苗木业,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花木村,绿色产业为“4050”的弱势群体每年带来30多万元的打工收入。实践告诉我们,股份合作化最直接、见效最快的是非农化,目前在我们村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已经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镇村办企业工人和“农业工人”。全村的社员除了打工收入外,还凭股权证领取红利分配;凭土地使用权证领取土地股份分红;老年社员凭退保证领取养老金;家家户户凭粮卡,购买股份合作社补贴的平价粮食。有的社员高兴地说,拿着“三证一卡”,人虽在农村,但生活与城里人没啥两样。

4.股份合作机制,民主管理有了新内容、新机制。我村村民 (社员)参与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主要有两大块:第一块是村两委确立的三项制度。一是村干部民主选举和民主评议制度。村委会采取无候选人直选,党委委员每年有党员评议,坚持党员活动制度,每年各党支部活动12次以上。二是村民议事制度。村里的大事都要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不由少数干部说了算。三是村务公开制度。集体的财务收支,农民负担,企业转制,村干部报酬,困难户安排等每年办的大事实事,所有涉及群众利益,群众关心的事,定期不定期地在“村务公开栏”中公布,接受群众的审查和监督。第二块是村社区股份合作社建立的民主管理机制。股份合作社的民主机制主要有以下三项:一是民主选举制度。合作社最高权力机构社员代表大会的代表,由参股全体股东大会民主选举产生;董事会、监事会由社员代表大会无记名投票过半数当选。二是民主决策和管理机制。股份合作社董事会的经营方针、重大经营决策、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财务预决算、年终利益分配都必须经社员代表大会三分之二以上通过。三是民主监督机制。监事会是股份合作社的常设监督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列席参加董事会,检查监督合作社日常经营和财务活动,监督检查集体资产不受损失,保护社员合法权益不受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