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把功夫下在“新”字上
居德里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而且还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点。这是中央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战略决策。现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尤其是农村党委、政府和涉农部门已经行动起来,做调查,作规划,下措施,定政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出谋划策。我们坚信,一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将在全国农村扎实兴起和有序推进。这是广大农民世世代代的期盼和最大的福祉。我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功夫要下在“新”字上。
一、思想认识要有新高度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对我国经济社会进行全面分析、准确判断而提出的新的历史任务,含意深刻,意义深远。新农村函经济发展、社会繁荣、生态优化于一体,函和谐农村、全面小康、农村现代化于一体,函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设施于一体,也函村容村貌、人际关系、农村稳定于一体……因此,我们应从以人为本的高度,“三个文明”(物质、精神、政治文明)的高度,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
二、农村经济要有新发展
经济是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经济。尽管农村情况千差万别,自然条件优劣各异,原有基础也各不相同,但加速经济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更多的资金积累。经济发展走什么路?要从各地的具体条件出发。但从一个乡镇、一个村庄说,普遍规律是:“农业安家、工业发家、三产富家”。这是实践已经证明的成功之路。只有经济发展了,尤其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了,才能为新农村建设夯实基础。
三、农民共富要有新水平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后,带领全体农民在较高水平上实现共同富裕。如果一部分人富起来了,一部分人穷下去了,甚至出现“两极分化”,那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意,更不是农民的愿望。“共富”不是低水平的平均主义,而是较高水平的“共富”。譬如说,“十一五”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发达地区过万元,高的超万元,低的也有七八千元,差别不是很大,算是共同富裕了。这也是新农村的一个重要标志。
四、农业经营要有新方式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基础产业、战略产业的农业怎么办?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和现实的问题。人多地少的经济发达地区,目前的状况是一家三四口,一户三四亩,自种自吃,自给自足。这种自然经济的格局同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相悖的。必须走上“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机械化耕作,现代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产业链延伸”的现代农业之路。只有这样,农业的经营才与新农村相匹配。尤其要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其他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使单家独户的经营同千变万化的市场对接起来。
五、社会保障要有新拓展
社会保障,农村来说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简称“三保”。这是新农村的保障措施和重要标志。翻开中国历史,世世代代的农民,都是靠“养儿防老”、“积谷防荒”过来的。新农村就要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扶”,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使他们都能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体会到社会主义和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当然,老保、医保、低保放在一个什么水平上,这要看各地的具体条件。但不管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原有的“三保”水平应有所提高,没有实行的要创造条件实行。
六、社区建设要有新规划
实践已经证明,建立农村社区,是一项创新工程、暖心工程、民本工程。社区,通常是一个行政村,选择地点适中,交通便捷,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地方,把分散的农户,通过向社区变迁靠拢,形成一个新的居住区。建立社区,有利于改造老村庄,建设新农村;有利于统一兴办公益事业,惠及全村百姓;有利于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培养新一代农民;有利于做好农村治安保卫,建设和谐农村……目前,已经建立农村社区的地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气息非常浓厚,受到广大农民的认同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称赞。
七、村容村貌要有新改变
应该把建设新社区,改造老村庄作为新农村的一个重要载体。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村容村貌。社区有四通八达的道路,有错落有序的住宅,有高低相间的绿化,有配备完全的设施,有开展活动的场所,有专业经营的餐饮,有生活必需的超市,有公共管理的厕所,有清扫保洁的队伍,还有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校、门诊室、活动室等,真正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人文环境。这样的村容村貌同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相匹配的。
八、人的素质要有新提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归根结底要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有文化、懂知识、会技术、善管理、能当家的新一代农民。因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定义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了人,依靠人,适应人,也造就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目的也是造福农民,而且在实践中也能发展人。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以人为本应该贯穿始终,而且使人的素质不断提高、升华。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个大课题、新课题,这里只是简单叙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