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创新和发展是嘉联永恒的话题
发行时间:2006-04-20
网站编辑:未知者
来源:研究所

创新和发展是嘉联永恒的话题

周家翼

在贯彻落实全总六代会精神,维护发展区社经济的关键时刻,作为上海嘉加(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加)的母体——嘉定区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以下简称嘉联)的生存与发展被进而提上了议事日程,成为系统内广大干部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甚至公司外部分群众关注的焦点,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因为,嘉联历来就是嘉加集团的“根”、是嘉加集团的“本”,是万千嘉加人得以成长的“摇篮”和在行业内颇值自傲的“航空母舰”。

不图消亡为轻装

多年来,嘉联按照邓小平同志“发展就是硬道理”的指示精神,提出了“经济工作要做加法不做减法、思想政治工作淡化不得”的总体要求,在企业两个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经济建设成绩卓著。集团公司十分重视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内在质量,大抓技术革新和产品升级换代,尤其是抓住了高压电器、钢铁制品、驾驶员培训、房产等产品与项目的开发和投稿有力地壮大了嘉联的集体经济。使之在嘉定乃至沪上甚而全国同行中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多次蝉联全国和上海市先进联社的誉称。上海市天灵开关厂、上海佳艺冷弯型钢厂等企业的产品又被命名为市级著名品牌。

文明建设硕果累结。集团公司发扬了“务实、高效、团结、创新”的企业精神,注重“精神文明软件与凝聚力工程硬件建设、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与企业形象的塑造、领导班子廉政建设与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的结合,把两个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目标,做到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和一起考核,取得了卓著的硕果。上海市天灵开关厂曾多次被评为市文明单位。

弊端展现无法避免。在嘉联所属企业多年运作中,暴露出许多诸如“人员老化、素质退化、设备陈旧、技改乏力、信息闭塞、市场萎缩、费用日重、负担倍增”等深层次的问题,这些问题只有且只能通过企业改制才能予以解决。因为,改制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摆脱束缚生产力的桎梏,是为了让企业能有一获得进而发展的机会。

对嘉加这一颇具活力的企业集团来说,有胆识的嘉定地方政府领导为她注入的是催化剂、生长素,并多次为嘉联派入主要领导,让集团公司通过企业改制扬长避短、进而轻装上阵,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不图守旧为创新

有人说,这一时期的干部是嘉联(嘉加)历史上最难为的领导,职工是最难为的职工。此话确有几分道理。一石激起浪千层。因为,在这短暂的几年里,集团公司必须对下属企业进行脱胎换骨式的改造,予以资产重组;对每个干部职工而言,被彻底地砸破了原有的“铁饭碗”,开始从企业人向社会人的角色转换。

抓好改制企业的资产重组。嘉联按照“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发展速度,确保平稳过渡”的工作方针,成功地设计了切合集体公司自身实际的“改制宣传、改制形式、改制进程、改制顺序”等线路图,成功地对60多户企业进行了资产重组。改制使企业进一步激发了活力,改制后的企业无不呈现出全线飘红的喜人局面。

抓好员工分流的矛盾处置。多年来,嘉联采用“政策无情与操作有情的圆满结合,贪污治改制与依法治信访的圆满结合,解决后顾密之忧的‘实’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虚’的圆满结合”等做法,成功地对近7000名员工进行了劳动关系的置换或分流。为推进企业的顺利改制,嘉加在嘉定地区又率先成立劳动服务公司,把近4000名退休、等退休、协保人员从所有改制的企业中剥离出来,进行统一管理;为推进企业的顺利改制,把十几位离休干部从下属企业收到集团公司进行统一管理,义不容辞地承挑起许多本应有政府和社会承担的职能。实践证明,这是一明智之举。

勾勒企业改制后发展框架。嘉加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所属企业经过多年的改制,干部职工的思想觉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集团公司的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不仅做活了生意,而且做大了“蛋糕”。现已在全系统初步建立起以本部为主体、以资产为纽带、搞活相关企业的现代化企业制度,成功地形成了以“汽车、钢铁、房产、电器”为主的四大板块,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夯实了基础。

不图小富为发展

嘉联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及几代人的运作,有了一定的积累即经济基础。从这几年企业改制的情况来看,嘉加干的最出色的就是用去的几亿人民币都是自有资金,没让政府掏一分钱的腰包。她的成功,对确保企业顺利改制、推进嘉定四化建设和维护社会安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是,联社要生存、要发展,就不能“小富即安”,而应大踏步地向前迈进。

以人为本是前提。联社要发展,必须重视和使用人才,利用人才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技术含量,才能不断地开发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新产品,这是企业得以发展的一大出路。巧妙地运用内外相结合的用人办法,充分发挥人才效应,确保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必要的社会效益。对人才竞争化的挑战采取“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也用适当的待遇留人”的办法。其中用事业留人是根本、是核心;用感情留人是纽带,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爱护人才”的氛围;适当的待遇留人是条件,要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为他们排忧解难,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与生活环境。

固本强身是责任。根据流城工联(200408号文件精神,在维护联社利益和发展方面,必须依法加强对联社资产的管理,防止联社资产被平调、侵占等行为的发生,必须保证联社资产的独立和完整,维护集体资产的合法权益,以促进集体经济的稳步发展。嘉联按照“要依法办事、做诚信企业,把好资金关、借贷和经营中严防失手”等要求,对企业改制后整理出的数额巨大的应收款,加强催收力度,防止应收款因时逾追诉期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获取效益是根本。嘉联要在嘉定甚至沪上立足,要有“能说话”和“说活硬”的一席之地,要真正成为政府的好帮手,成为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就必须具一定的经济实力,就必须有新的生长点,所谓要具有“正在做一个、手里抓一个、心里想一个”的雄心和魄力,这与企业生存是以赢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和一定的社会效益为目的的宗旨并不矛盾。

在扩容方面形成多元经济:在自愿、自主、合作、互利、民主、平等和承认联社《章程》的前提下,将区内混合所有制企业、民营企业和其他集体经济组织、原成员中经改制后成立和新企业吸纳在嘉联的大旗下,使之成为新的集体经济联合组织。

在职能方面形成三大转变。首先,在不少同志原有思想上要有所转换,才能在具体职能的行使上有所体现。即将原来的“领导式”转为“指导式”,将“管理式”转为“服务式”,将“上级式”转为与有资产纽带关系者的“合作式”。

在维权方面强调依法椎权。以国务院19921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为准绳,依法维护联社独立自主和主体地位,正确运用好对联社集体资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和权利,防止联社资产被平调、侵占等行为的发生。

在发展方面必须与时俱进。以六代会精神为动力,努力把联社坚守好、维护好、发展好。包括开源节流、强化管理、开拓创新、强身扩体,巧把机遇、抓住亮点等,千方百计地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

我们深信,只要坚持改革创新,嘉联(嘉加)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创新和发展是嘉联永恒的话题
发行时间:2006-04-20
网站编辑:未知者
  
来源:研究所

创新和发展是嘉联永恒的话题

周家翼

在贯彻落实全总六代会精神,维护发展区社经济的关键时刻,作为上海嘉加(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加)的母体——嘉定区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以下简称嘉联)的生存与发展被进而提上了议事日程,成为系统内广大干部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甚至公司外部分群众关注的焦点,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因为,嘉联历来就是嘉加集团的“根”、是嘉加集团的“本”,是万千嘉加人得以成长的“摇篮”和在行业内颇值自傲的“航空母舰”。

不图消亡为轻装

多年来,嘉联按照邓小平同志“发展就是硬道理”的指示精神,提出了“经济工作要做加法不做减法、思想政治工作淡化不得”的总体要求,在企业两个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经济建设成绩卓著。集团公司十分重视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内在质量,大抓技术革新和产品升级换代,尤其是抓住了高压电器、钢铁制品、驾驶员培训、房产等产品与项目的开发和投稿有力地壮大了嘉联的集体经济。使之在嘉定乃至沪上甚而全国同行中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多次蝉联全国和上海市先进联社的誉称。上海市天灵开关厂、上海佳艺冷弯型钢厂等企业的产品又被命名为市级著名品牌。

文明建设硕果累结。集团公司发扬了“务实、高效、团结、创新”的企业精神,注重“精神文明软件与凝聚力工程硬件建设、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与企业形象的塑造、领导班子廉政建设与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的结合,把两个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目标,做到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和一起考核,取得了卓著的硕果。上海市天灵开关厂曾多次被评为市文明单位。

弊端展现无法避免。在嘉联所属企业多年运作中,暴露出许多诸如“人员老化、素质退化、设备陈旧、技改乏力、信息闭塞、市场萎缩、费用日重、负担倍增”等深层次的问题,这些问题只有且只能通过企业改制才能予以解决。因为,改制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摆脱束缚生产力的桎梏,是为了让企业能有一获得进而发展的机会。

对嘉加这一颇具活力的企业集团来说,有胆识的嘉定地方政府领导为她注入的是催化剂、生长素,并多次为嘉联派入主要领导,让集团公司通过企业改制扬长避短、进而轻装上阵,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不图守旧为创新

有人说,这一时期的干部是嘉联(嘉加)历史上最难为的领导,职工是最难为的职工。此话确有几分道理。一石激起浪千层。因为,在这短暂的几年里,集团公司必须对下属企业进行脱胎换骨式的改造,予以资产重组;对每个干部职工而言,被彻底地砸破了原有的“铁饭碗”,开始从企业人向社会人的角色转换。

抓好改制企业的资产重组。嘉联按照“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发展速度,确保平稳过渡”的工作方针,成功地设计了切合集体公司自身实际的“改制宣传、改制形式、改制进程、改制顺序”等线路图,成功地对60多户企业进行了资产重组。改制使企业进一步激发了活力,改制后的企业无不呈现出全线飘红的喜人局面。

抓好员工分流的矛盾处置。多年来,嘉联采用“政策无情与操作有情的圆满结合,贪污治改制与依法治信访的圆满结合,解决后顾密之忧的‘实’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虚’的圆满结合”等做法,成功地对近7000名员工进行了劳动关系的置换或分流。为推进企业的顺利改制,嘉加在嘉定地区又率先成立劳动服务公司,把近4000名退休、等退休、协保人员从所有改制的企业中剥离出来,进行统一管理;为推进企业的顺利改制,把十几位离休干部从下属企业收到集团公司进行统一管理,义不容辞地承挑起许多本应有政府和社会承担的职能。实践证明,这是一明智之举。

勾勒企业改制后发展框架。嘉加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所属企业经过多年的改制,干部职工的思想觉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集团公司的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不仅做活了生意,而且做大了“蛋糕”。现已在全系统初步建立起以本部为主体、以资产为纽带、搞活相关企业的现代化企业制度,成功地形成了以“汽车、钢铁、房产、电器”为主的四大板块,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夯实了基础。

不图小富为发展

嘉联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及几代人的运作,有了一定的积累即经济基础。从这几年企业改制的情况来看,嘉加干的最出色的就是用去的几亿人民币都是自有资金,没让政府掏一分钱的腰包。她的成功,对确保企业顺利改制、推进嘉定四化建设和维护社会安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是,联社要生存、要发展,就不能“小富即安”,而应大踏步地向前迈进。

以人为本是前提。联社要发展,必须重视和使用人才,利用人才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技术含量,才能不断地开发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新产品,这是企业得以发展的一大出路。巧妙地运用内外相结合的用人办法,充分发挥人才效应,确保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必要的社会效益。对人才竞争化的挑战采取“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也用适当的待遇留人”的办法。其中用事业留人是根本、是核心;用感情留人是纽带,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爱护人才”的氛围;适当的待遇留人是条件,要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为他们排忧解难,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与生活环境。

固本强身是责任。根据流城工联(200408号文件精神,在维护联社利益和发展方面,必须依法加强对联社资产的管理,防止联社资产被平调、侵占等行为的发生,必须保证联社资产的独立和完整,维护集体资产的合法权益,以促进集体经济的稳步发展。嘉联按照“要依法办事、做诚信企业,把好资金关、借贷和经营中严防失手”等要求,对企业改制后整理出的数额巨大的应收款,加强催收力度,防止应收款因时逾追诉期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获取效益是根本。嘉联要在嘉定甚至沪上立足,要有“能说话”和“说活硬”的一席之地,要真正成为政府的好帮手,成为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就必须具一定的经济实力,就必须有新的生长点,所谓要具有“正在做一个、手里抓一个、心里想一个”的雄心和魄力,这与企业生存是以赢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和一定的社会效益为目的的宗旨并不矛盾。

在扩容方面形成多元经济:在自愿、自主、合作、互利、民主、平等和承认联社《章程》的前提下,将区内混合所有制企业、民营企业和其他集体经济组织、原成员中经改制后成立和新企业吸纳在嘉联的大旗下,使之成为新的集体经济联合组织。

在职能方面形成三大转变。首先,在不少同志原有思想上要有所转换,才能在具体职能的行使上有所体现。即将原来的“领导式”转为“指导式”,将“管理式”转为“服务式”,将“上级式”转为与有资产纽带关系者的“合作式”。

在维权方面强调依法椎权。以国务院19921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为准绳,依法维护联社独立自主和主体地位,正确运用好对联社集体资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和权利,防止联社资产被平调、侵占等行为的发生。

在发展方面必须与时俱进。以六代会精神为动力,努力把联社坚守好、维护好、发展好。包括开源节流、强化管理、开拓创新、强身扩体,巧把机遇、抓住亮点等,千方百计地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

我们深信,只要坚持改革创新,嘉联(嘉加)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