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展集体经济大有可为
中共吉林省委副书记 林炎志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集体经济具有“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特点,具有国有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所不具有的特殊优势,在发展国民经济、体现政权性质、实现共同富裕等方面大有可为。
一、发展集体经济意义重大
1、发展集体经济是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把集体经济写进《宪法》,说明集体经济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要鼓励、指导和帮助发展的,这是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
集体经济作为—种所有制形式,从诞生开始就具有市场经济的某些特征,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实现形式。近些年来,集体企业积极探索改革与发展的途径,主动与市场经济接轨,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制和机制,取得了积极成果。据2001年《中国统计年鉴》对规模以上31018个集体工业企业的统计,工业总产值为14887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5.7%。其中,集体企业同比增长10.8%,股份合作制企业增长13.4%,增长速度居国有、股份制、外资等各类企业之首。作为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济是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两种公有制并存向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转轨过程中,从行政性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在国有经济占国民经济比重趋于下降的形势下,积极发展集体经济,才能保持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巩固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
2、发展集体经济是“第一要务”的重要方面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必须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集体经济的发展能够有效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集体经济符合我国的生产力状况,可以容纳从手工劳动到现代化生产的不同层次的生产力,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符合中国国情。建国初期,党和国家引导个体劳动者建立集体所有制的合作经济,实行互助合作,对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集体企业坚持改革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探索集体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发展集体经济是“第—要务”的重要方面,绝不可偏废。
3、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途径
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也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使人民群众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前进。
发展集体经济不仅对坚持和巩固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意义重大,而且也是广大劳动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途径。新型集体企业的劳动者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共同出资、共同劳动、共享收益,职工既是劳动者,又是所有者,成为企业真正的主人,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真正为劳动群众实现共同富裕创造了条件。集体企业大都是中小企业,投资少,见效快,易于群众就业创业,易于把民间经济力量调动起来,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2002年全国民间投资共17516亿元,其中集体经济投资5987亿元,占民间投资总量的34.2%。
就业和创业是民生之本。劳动者只有实现了就业(创业),才能摆脱贫困,不断提高生活水平。集体经济生产力容量很大,经营方式灵活,生产技术多种多样,产品种类繁多,规模可大可小,行业遍布城乡。而且集体企业多数是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劳动者的技能素质要求相对较低,能容纳各类人员就业和再就业,能为社会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这就为广大弱势群体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收入,脱贫致富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01年我国规模以上集体(含股份合作制)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为14886.3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5.7%,集体经济的增长率位于其他类型经济的前列。另据对4万个规模以上集体工业企业的统计,2000年集体资产总额达到1万多亿元;仅城镇集体单位的从业人员就达到1600多万人,
4、发展集体经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和谐社会是“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社会,是“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社会。而集体经济以其实现形式的多样性,可以把分散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组织起来,有助于克服个体经济力量单薄的弱点,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产品;有利于实现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大联合,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集体经济具有扩大社会就业、鼓励人们创业、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共同富裕等功能,能够公平地分配社会利益、消除贫困、化解矛盾。
和谐社会是既有公平又有效率的社会。新型集体经济,融合了合作制与公司制的特征,劳动者与出资人以劳动和资本要素共享企业收益,在分配方式上体现了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劳动与资本的平等。新型集体经济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坚持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有利于实现全社会的公平与和谐。
二、集体经济的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拓展了集体经济的内涵和实现形式,劳动者劳动联合与劳动者资本联合为特征的新型集体经济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1、集体经济是劳动者的联合,企业多数出资人具有劳动者和所有者的双重身份。在合作制、股份合作制企业中,职工可以劳动和资本要素出资,拥有法定的个人产权,并在企业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我国股份合作制企业一般要求51%以上的职工持股,强调以职工为主体,既坚持了合作制基本原则,又灵活采用股份的形式,引入企业外部的出资人作股东。这种企业产权主体的设置,改变了合作社资金制度的封闭性,拓展了吸引企业外部物力和人力资本的渠道,成为集体经济的一种新形式。合作制企业投资入股者是特定对象——社员,不吸纳企业外部的自然人、法人投资入股,不以股份形式向社会筹集资金,是一种典型的劳动者劳动联合的企业组织形式。而在私营企业和合伙企业中,不允许劳动者入股,或者投资者不一定是劳动者,这些与集体经济主要由大多数劳动者共同出资、共同劳动的特征是根本不同的。
2、集体经济是劳动者有控制权的经济形式,劳动者在企业产权结构中占有控股地位。劳动者主要通过控股和企业章程规定取得对企业的控制权,选择适当的治理结构和决策方式,参与重大问题决策,从而保证自己主人地位和根本利益。合作制企业的股本结构是由社员或合作社法人出资构成,社员以自然人出资成为企业法定的产权主体,社员是企业的主人。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股本结构是以劳动者出资为主,与部分外来资本共同构成。劳动者控股是指企业的股本结构中职工直接或间接持股的总额大于其他股东的产权安排,一般有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两种。职工持股的总额超过企业资本的50%称绝对控股;职工持股的总额超过企业其他各出资人的出资额,称相对控股,一般达到30%左右;在利益或经营者选择等重大问题上,职工有“一票否决权”。私营企业股本结构是自然人或法人出资构成,不论出资人在企业内部,还是外部,但总是由私人控股,决定财产的使用、处置、收益权。通过企业股本结构的分析,劳动者持股取得对企业的控制权这一特征,划清了集体经济与私有经济的边界,保证了职工是企业主人的法律地位,保证了职工对企业经营者的选择、重大经营决策、内部分配形式等方面权利。因此,这是确定企业集体经济性质的主要原则。
3、集体经济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劳动者可以劳动要素和资本要素共享企业收益。股份合作制企业职工参与分配的途径有两条:一是按照职工在企业中的劳动贡献获取的工资收入,这是按劳分配的形式;二是按股分红,即按照股东(包括企业内职工与企业外出资者)投入的资本折股获取红利。企业股份中货币(实物)资本与劳动要素形成的股份按“同股同利”的原则分配。职工持有股份中有以货币(实物)资本出资的,这部分是按股分配;也有以劳动要素(按年资、岗位、职务、贡献设置的企业职工岗位股)折股的,这部分名义上按股分红,实际上是按劳分配。这种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不仅保证了劳动要素的收益权,而且也保证了企业外部出资人与职工股东“同股同利”的权利。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这种分配形式突破了合作制的传统规定,使之与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更相吻合。这样做也有利于合理配置劳动与资本要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能为企业职工和其他股东带来更大的利益。
4、集体资产(包括联社资产)共同共有是集体经济的重要特征。集体经济也是一种劳动者共有制经济。集体共有资产的归属有明确的员工(成员)边界,其财产可以是劳动者共同共有,也可以是劳动者按份共有,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集体共有资产采用基金会、持股会等法人形式成为企业出资人,员工(成员)具有所有、占有、处置、收益的权利。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是集体所有,社区集体资产归社区成员所有,集体企业资产归劳动者所有,工会及社会团体资产由成员所有等,这都是财产共有的具体形式。
5、集体经济具有较大的兼容性,能在各种行业中发展。集体经济既能适应较小规模的手工业生产,又能适应高度自动化、专业化的社会化大生产。同时,集体企业独立自主性强,既有主动联结现代产业链,进行协作配套的能力,又有适时调整产品结构的机制。集体经济量大面广,遍及城乡的农业、工业、商业、建筑业、服务业、运输业以及教科文卫等各个系统。
6、集体经济具有较好的成长性。集体经济的成长性体现在它所具有的六个功能之中:一是建立有集体经济特点的员工养老补充的保障功能;二是形成对经营者和企业优秀专用人才的激励功能;三是提高员工共同利益,实现共同富裕的共享功能;四是培养集体合作经济的专用人才的教育功能;五是抵御风险,加强企业间合作的发展功能;六是保证企业内部股份转让流动的蓄水池功能。
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是多样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多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都可以是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当前有新组建的合作制,也有改制而来的股份合作制、公司制、企业集团、中外合资等,还有租赁、承包、托管的集体企业,也有集体资本与国有、非公有资本互相参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