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准确定位 强化服务 科学发展
四川省工业合作联社
四川省工业合作联社自2004年起独立开展社务活动,在历经5次审计、界定后,圆满完成总社要求:保住了资产不损失,保住了牌子不遗失,保住了阵地不丢失,保住了人员不流失,探索出一条适合四川省实际的路子。
一、以转变观念,找准定位为契机,探索联社生存的支撑点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管理经济职能的根本性转变,集体经济的管理模式也正在发生新的变化。改革的深入,也给我们带来新的拓展机遇,作为集体经济的联合组织,必须顺势而为,开拓创新,主动当好集体企业改革发展的指导者、集体资产的管理和维护者、集体经济政策制订的建议者、中小企业互助合作的组织者,为政府部门当好帮手,真正成为政府与企业间的纽带和桥梁。尤其是按照省编委28号文件规定,到省联社工作的轻工行办的同志,不再保留公务员身份,也就是说去联社工作,一是要退出公务员队伍,不吃皇粮;二是原处级、厅级待遇不保留,成了实实在在的自筹资金、无行政级别的“平民”百姓。为了保留联社,扛起集体经济这面大旗就必须舍弃“官本位”思想,变管理者为服务员。明确了定位,找准了目标,更加坚定了我们新一代联社人搞好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的信心。
二、以转变职能,强化服务为突破口,探索联社发展的支柱点
1.健全调研机制,深入基层第一线,为各级联社和企业提供政策服务
为全面、迅速、准确了解各级联社在改革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联社要求机关中层以上干部每年必须安排三分之一及以上时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以增进联社内部工作交流。2006年2季度,省联社主任刘志藩同志、顾问李发祥同志分别带队,采取“抓市带县,分片集中,突出重点,点面结合”的办法,深入全省12个市县(区),行程上万公里,对各级联社机构、人员、经费、资产现状和企业经济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并完成分析、汇总工作,直接掌握联社改革和建设、集体经济创新与发展、企业改革改制的第一手资料,为指导基层联社事业发展定位提供可靠依据。同时,联社还采取分片召开基层联社主任和企业法人代表座谈会的方式,在成都、乐山、巴中等地就新时期集体经济实现方式、各级联社自身建设及集体企业深化改革与创新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各市、县(区)联社的负责同志和企业代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意见,通过学习交流,统一了思想,开拓了视野,提高了认识,坚定了信心。改变了以往省不指导市、市不指导县、县不指导企业的各自为阵、互不往来、自生自灭的不良状况,逐步建立起省市县三级联社相互联动的良性循环工作运行机制。
一年来,我们把对成员单位的支持、指导、服务作为工作重点,积极发挥联社作用,为基层联社排忧解难,努力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为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政策咨询、法律咨询和指导服务。同时还下发了《关于做好联社法人登记维护联社合法权益的通知》、《四川省工业合作联社集体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为深化集体企业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2.强化协调作用,为各级联社和企业提供有效性服务
联社以健全协调机制,强化协调作用,主动帮助基层联社和企业协调各方关系,帮助解决具体问题为己任,集中精力抓难点、解难事。一是帮助基层联社在政府机构改革中,积极寻求新的定位,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界定自己的组织形式与法人架构。宜宾市联社在政府机关机构改革时,被予以撤销处置。得知这一情况后,我们立即前往宜宾进行协调处理,召开联社工作人员座谈会,与市经委有关领导、原市轻工局有关领导交换意见,强调联社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取得一致意见后,立即与市编办负责同志联系沟通,并将市编办主任、市经委有关领导、市联社有关人员约请到一起召开现场办公会。会上省联社积极宣传集体经济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新型集体经济所拥有的生命力,市编办主任当场拍板决定及时纠正以前的错误决定,并表示一定帮助市联社争取到合法定位,目前此问题正在解决之中。乐山市联社在省联社的多次过问、帮助之下,目前也正根据自身实际办理联社社团法人登记。二是积极协调,指导企业改革。对频临倒闭的四川省塑料厂,省联社多次与泸州市政府衔接,经过反复接触、反复磋商,在联社同意承担改革成本的前提下,市政府同意该厂参照国企改革的政策实施解体。同时,还争取到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的支持,引进了投资商。最终做到,市政府未出一分钱,工商银行收回2200余万元贷款本息,省联社最大限度减少损失,职工安置超过市国企安置标准,近千人的企业顺利实施解体。呈现了政府满意,银行满意,省、市联社满意,企业满意,职工满意的多赢局面。
3.发挥帮促作用,为各级联社和企业提供指导性服务
按照总社要求,我们始终把坚持帮助和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引导企业搞好经济转型,促进企业的发展。过去的一年里,我们采取“抓两头,促中间”的办法,积极推进集体经济的发展,通江县地处川东北秦巴山区,是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温家宝总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联系点。该县工业基础薄弱,去年省联社将该县作为全省唯一的定点帮促县和重点联系点,迅速建立了联系机制,具体落实了帮促项目和措施,引起了县委县政府对县联社工作的关注和重视。由于县政府的信任和支持、企业的理解和拥护、省联社的帮促,通江县联社的工作一年连上新台阶。
大竹县长期以来一直是四川省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重点县。县委、县政府对集体企业的改革发展一直给予高度重视。去年4月,省联社到该县调研时发现,很多企业地处县城优越位置,商业价值较高,但是由于受区域影响,企业发展规模受到制约,针对此状况,省联社及时向县政府建议,希望政府能在其苎麻园区中增设集体工业园区,采用换笼养鸟的方式给企业以支持。此建议得到县委、县政府的及时采纳。目前,省联社拟将大竹县集体工业发展模式向全省推广,并将组织各市、县(区)联社和企业到该县学习。
4.强化监管,盘活资产,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增强实力来提高联社的服务能力
新的历史时期,联社作为集体资产的管理和维护者,必须坚持“兴办经济实体,增强经济实力,强化服务功能”的办社方针,联社作为联合经济组织,有实力才能有位置,有影响。对此,省联社给予高度重视,一是建立了强有力的集体资产监管和运营体系,在成员企业中,明确了联社作为资产所有者代表和集体资产监管人的合法地位,行使所有者和监管人的职责。并且结合四川实际,制订了资产监管的办法,抓住所有权、行使监督权、放开经营权、把住收益权。二是抓好资本运营,推动资本大幅增值。我们抓住各种有利时机,充分发挥地理优势,抓好土地开发,提升楼盘价值;抓好物业租赁和物业管理,最大限度地挖掘存量资产的潜能,确保联社收入稳步增长。三是抓好对外投资,寻找新的增长点。近年来,联社采取兼并、控股的办法收购改制企业,成立资产经营公司、成立物业管理公司,以此增强联社实力,提升联社服务功能,活跃各项社务活动,拓展发展空间。
三、以狠抓落实、强力造势为切入点,探索联社健康发展的着力点
1.以召开四川省工业合作联社第四次代表大会为切入点,为集体经济强力造势
为确保省“四代会”高规格、高质量、高效率召开,省联社一是利用去年2季度的调研机会,深入各市、县(区)听取基层联社和企业的心声及建议。二是及时向总社和省委省政府领导汇报调研情况和大会筹备情况,争取他们的支持。去年6月调研结束后,联社立即向省委分管领导甘道明副书记作了专题汇报。9月,省联社主任刘志藩、顾问李发祥、老领导夏素琴等同志一行又专程前往北京,向总社陈士能主任等领导作会议筹备工作汇报并诚邀总社领导能出席会议。三是隆重召开四川省工业合作联社第四次代表大会,圆满完成大会各项议程,社会反响强烈。总社和省委领导的到会和重要讲话,激发了到会代表作为联社人和集体经济战线一份子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也激发了大家搞好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的决心和信心,代表们纷纷表示:四川省集体经济的第二个春天来临了。四是借党的报刊及其他媒体所具有的社会影响力和推动力,宣传省“四代会”。五是制作光盘,广为赠送,宣传集体经济。六是借大会胜利召开的东风,深入基层再做宣传。联社分三个调查组,以召开片会、深入企业等形式向市、县有关部门强力宣传“四代会”精神,取得很好效果。
2.以与省人事厅联合表彰四川省集体经济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为切入点,扩大联社社会影响
1991年后,省联社一直未对全省集体经济战线上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基层联社和企业十几年来默默无闻地辛勤耕耘,辛苦工作,为四川集体经济的改革发展做贡献,为弘扬先进,省联社决定在“四代会”上表彰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增加表彰份量,加重表彰力度,增强联社凝聚力和向心力,我们多次到省人事厅汇报,求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反复的汇报、数次的登门,终于打动了省人事厅领导的心,并通过他们向省政府作专题汇报。为支持四川集体经济的改革发展,省政府破例同意省联社在没有提前于年初报预案的情况下,与省人事厅联合表彰全省集体经济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省政府的支持,省人事厅的参与,加重了省联社表彰的份量,也让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倍感珍惜,同时也让所有的联社人和企业职工真切感受到集体经济在工业强省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更坚定了大家珍惜荣誉、勤奋工作、开拓创新的信心。
3.以开展公益事业为切入点,扩大联社社会影响
四川省工业合作联社自50年代成立以来,一直与政府轻工主管部门合署办公。社会对联社知之甚少,尤其是近年来,由于机构变化、人员变化、形势变化、经济发展,尤其是一大批年青干部进入各级领导机构,他们对集体经济应有的地位、作用不了解,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联社工作的开展。对此,省联社本着守土有责、实事求是的原则,抓住一切机会,向地方政府宣传联社的性质、职能和作用,宣传发展集体经济的重大意义,争取各级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联社还花大力气在公益事业上做文章,通过参与公益事业扩大联社社会影响。我们通过向通江县政府、县联社赠送工作用车、食盐、缝纫设备等,让革命老区感受到联社的温暖和深情厚意,也让通江县政府感受到联社的实力和作用。我们通过主动与省民政部门、受灾县区、贫困山区等有关部门联系,主动捐助衣物、捐助资金,让省级有关部门、地方政府知晓联社的存在和价值。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和所走过的路,我们深刻体会到: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是联社生存和发展的前提;转变职能,有为有位,是联社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抓好联社自身建设,增强经济实力是联社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坚强、团结的班子,务实、奋进的团队是联社生存和发展的保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联社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宽松的政策环境是联社生存和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