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改革创新中谋发展建和谐
上海新徐汇(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新徐汇(集团)有限公司以构建和谐企业为总要求,与国家的改革开放同行,在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不断探索,在改革创新中谋发展、建和谐,顺利完成了企业的改制,较好地实现了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企业的综合实力有了明显提升。
在计划经济时期,像我们这样的集体经济是国有企业的配角,起拾遗补缺的作用。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集体企业面临着难以生存的困境,改革势在必行。我们走出了三大步:第一步是1992年撤局建公司。由政府行政命令撤消徐汇区集体事业管理局,成立徐汇区工业总公司。这是解决政企分开,搞活地区集体经济的一个重大步骤。第二步是1996年将行政性公司改制成公司制企业。按照《公司法》的要求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解决行政性公司不适应集体经济发展的状况,通过产权界定,还集体资产劳动群众共有的属性,保护集体资产的完整性。为了解决出资者的难题,我们创造性地塑造了一个投资主体即徐汇区地区工业联合会,和另一投资方区国资经营公司组建了新徐汇(集团)有限公司。这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我们实际的改革之路。第三步是深化产权制度的改革。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明晰资产,2001年12月实施了“人资捆绑、整体改制”为特征的产权制度改革。我们从集体企业的特性和职工利益出发,推出了让全体职工共享的改制方案。改制方案在职工代表大会和联合会会员代表大会上,以无记名方式、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充分体现了改制的前瞻性、民主性、公开性。
在经历了三次改制后,我们从历史上一个以加工为主的集体小企业群体,发展为目前主要以物业租赁和投资管理以及部分工商业、高新科技产业、幼托敬老等第三产业的综合性集团公司。特别是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以来,集团公司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一、经济效益较快增长,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集团改制以来,在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集体资产实现了快速增值。
在集团的发展上,我们一是大力扶持尚能正常经营的基层企业发展生产,形成了一批产品有市场、经营有效益的骨干企业。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创办了市场管理公司,兴办和委托管理了区内的5家菜市场。将集团最大的商业企业(云洲商厦)的业态从百货调整为收藏品和古玩专业市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盘活存量、做好增量。近年来,我们将动迁所得的补偿购置了一批产权清晰、质量好、收益高的房产,提高了房产的质量和收益。三是依托区域科研院所和高校等力量,投资高科技企业、金融服务、现代服务等行业。这些投资项目,有的获得了较高的投资回报,部分企业的投资回报稳定。
集团公司在经济发展同时,还受惠于政府相关社会保险制度的逐步完善,从根本上减轻了企业沉重的负担。改制以来,彻底改变了集团系统历史上长期须由政府财政转移支付补贴、艰难度日的局面,较好地实现了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为建设和谐企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劳动关系和谐稳定,职工收入显著提高
改制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不管企业体制怎么改,股权怎么变,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宗旨不能变。保护职工、善待职工、尊重职工、提高职工的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是企业经营者的一种责任。由于我们比较重视逐步提高职工工资福利、加强生活保障和帮困工作,职工收入在企业经济效益不断增长的同时逐年提高,经营者和一般职工的收入差距控制在适当比例,有力地推进了集团公司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促进了企业健康平稳的发展。
集团公司在册职工近3000人,其中下岗、协保和长病假职工占60%。面对职工中大多数是上山下乡回沪的老职工,如何妥善处置出资职工和非出资职工、在岗职工和非在岗职工、改制企业职工和非改制企业职工、经营者与一般职工、眼前与长远等五个利益关系,是改制后企业能否稳定发展,维护和保障好各类职工的切身利益、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的一个重要课题。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资报酬是最核心的。集团公司提出了“五个统筹发展”和“五个利益兼顾”的工作方针,始终把提高职工收入和保障水平作为重要任务,将提高职工收入的目标列入集团发展规划,每年提出明确的目标和措施,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并先后制定了《关于提高职工收入,加大保障帮困力度的实施意见》、《关于构建新徐汇集团和谐劳动关系的实施意见》和多个补充实施意见。
劳动关系协商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手段。通过工会代表职(员)工与企业进行工资集体协商的方式,确定工资标准、支付形式和工时定额,逐步形成规范的工资增长机制。平等协商增进了职工和企业之间的相互理解,促进了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
改制6年来,在岗职工的月平均工资收入年均增长14.7%,基本改变了职工收入明显偏低的状态。逐步扩大非在岗职工的托底保障覆盖面,提高托底生活费标准。全系统职工参加市总工会的职工住院、大病重病和女职工特种重病等三项保障计划,参保率达到100%。坚持“应保尽保、需帮必帮”的原则,加大帮困力度,建立了领导干部结对帮困、资助困难职工子女大学学费、困难职工医疗帮困基金等制度,每年的帮困款支出达60多万元。对全系统15466名退休职工同样给予关心和帮助,退休职工的补充福利基金逐年增长,2008年将达到330万元,住院医疗保险的参保率达到100%。以上一系列措施,职工切实感受到了和谐企业的温暖和集团改制带来的实惠。
三、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集团公司改制以来,坚持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制度建设和内部控制。健全了股东会、董事会、理事会和监事会,按改制后修订的有关章程和各项议事规则开展工作。制订并严格执行董事会投资决策程序;实施对涉及重大决策事项的通报制度;坚持派出董监事述职制度;建立财务预决算制度;完善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2006年完成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
企业的分配制度是企业经营者和职工最敏感的问题,也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改制后,我们进一步完善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坚持实行经营者收入增长与上岗职工收入增长水涨船高的联动机制,规定其收入增幅不得高于职工平均收入的增幅,以逐步缩小干部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努力做到合理分配,使企业的利益分配处于合理有序状态。集团公司领导班子的收入水平,由集团公司工会代表和非班子的“四会”成员组成的考核小组经考核后确定。
四、民主法治逐步健全,精神文明建设成效突出
企业民主管理,是企业和谐的润滑剂。企业赋予职工知情、参与、监督企业经营管理的权利,形成开明、民主的企业氛围,有利于提高职工主人翁精神,有利于调动职工积极性,有利于增进企业的和谐。坚持民主管理,完善制度、规范操作。坚持每年召开两次职代会和联合会代表大会,实施企务公开、民主评议,推进企业持续、健康、和谐的发展。
构建和谐企业必须强化依法治企的理念。近几年,我们认真贯彻《公司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规范用工特别是严格依法执行劳动合同制度,劳动合同的签订率达到了100%。
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和企业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氛围,是建设和谐企业的强大精神支撑。我们在员工中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广泛开展职业道德格言、企业精神的征集等活动;在基层企业深入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集团共有区文明单位20家。集团公司还因地制宜地经常开展职工业务技能培训和职工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不断满足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努力把我们新徐汇集团建设成为“人际关系融洽、充满友爱、精诚团结、蓬勃向上”的和谐企业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