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改革 创新 发展
发行时间:2008-12-20
网站编辑:未知者
来源:研究所

改革 创新 发展

——上海新工联(集团)有限公司产权制度改革后的变化

创立于1992年的上海新工联(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新工联)是上海市工业合作联社投资兴办的经济实体。10多年来,公司坚持在改革中求创新,在创新中谋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自上世纪末以来,新工联把员工“劳动和资本两个联合相结合”的产权制度改革作为企业深化改革的首要任务,形成了新型集体经济企业集体模式;对企业的经营结构加大力度进行调整,确立了“以现代服务业引领和优化经营结构”的指导思想,经济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2007年实现利润总额比2005年翻了一番,提前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经济指标,为企业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改革和创新使这个企业从一个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推动创办的经济实体,发展成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具有一定经济竞争力的现代企业集团。

一、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推动新型集团经济的发展

党的十六大提出: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1999年,为打破传统集体企业“二国营”陈旧僵化的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企业与员工的联系紧密,新工联按照上海市企业改革的有关精神,把产权制度改革列为企业深化改革的首要任务,并委托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组成产权管理制度改革研究课题组,从理论上和实证分析上明晰企业集体资产的产权主体,着重在产权管理制度上进行探索创新。经过近两年的精心准备,形成了实施方案。2001年12月,市有关部门批准了新工联产权制度改革的总体方案。从2002年初起,新工联坚持建设新型集体企业的目标,先后进行两轮产权制度改革。

新工联的具体做法:一是鼓励员工持股。通过员工自愿出资组建公司职工持股会成为公司出资人之一。二是创新产权配置方式。经营者群体按自然人持股;子公司的员工可在母、子公司双层持股;划出部分股权由公司退管会委托工会持股,其收益用于公司离退休员工的生活补贴。三是充分准备,内外结合,精心组织,循序渐进。在工作中,新工联坚持改革与发展结合的正确指导思想,充分体现广大员工的意志和利益,把员工的意愿和利益放在首位,兼顾企业内部不同的利益主体,使产权制度改革涵盖整个系统。这样做,既符合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改革方向,又保留了集体经济“互助合作”的特点,更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经济效益实现翻番,提供了强大的原动力。

产权制度改革,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经济发展。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惠及广大干部职工。企业建立正常的员工工资增长机制,每年明确员工工资增长指导线。2000年至今,新工联系统员工收入每年都有增长。在工资性收入不断增长的基础上,每年的股权分红收益也不断增加,一些老职工说,一年股权红利收益,供养孩子上大学的费用不担心了。在公司的统一组织下,一些起有条件的子公司参加了职工门急诊医疗保险,为职工改善医疗水平提供了一定的帮助。新工联还关心特殊群体,提高协保职工保障,从2007年1月1日起,对协保人员的各类生活补贴高于上海市的标准。为改善退休职工福利,新工联对全体退休职工购买医疗保险,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完善职工退休保障机制的办法,办好离退休职工活动中心,对退休职工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同时,还进一步加大对困难职工的帮困力度,实施“特事特办”帮困措施。

上海新工联(集团)有限公司通过产权改革,把公司真正办成职工自己的企业,成为市联社强有力的经济支柱,在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系统引起了很大反响,并多次被作为全国集体企业改革典型介绍经验。2006年由国资委研究中心、国资委改革发展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室、经济委员会等单位组成专家组对新工联产权改革进行论证,改革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二、加大经营结构调整力度,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

新工联成立后,对历史上一些已缺乏生命力,甚至仅剩空壳的企业,通过卖壳转让、并壳重组、灭壳清算等方式进行调整,盘活存量资产,制止出血点。同时以创新的思维,按照集体经济的特点来构建具有自身特点的一系列管理模式,诸如建立财务全面预算管理,子公司财务主管的垂直管理,财务人员的交流制度、审计、纪检、监察三位一体的“大审计”制度;建立责任董监事制度;组建法律事务室,专职对各类合同、协议、公司章程等重要法律文本进行预审,形成了分工联动的资产监控模式,确保企业重大决策的科学性,各项管理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责任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企业坚持实施战略管理,根据上海经济重点发展的战略要求和本单位的实际,先后制定了新工联“十五”、“十一五”发展纲要,提出了“品牌建设”、“创利梯队建设”、“现代服务业引领”等明晰的发展战略,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落实和深化。

10多年来,新工联以积极稳健的原则开展结构调整和投资经营活动,并针对主营业务非相关性大,下属产业多而散的情况,加快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出了建设企业联合体的工作思路,起到了产业联动、扩大品牌影响力、发挥地域和业务优势的作用。

以房地产业务为主的“鼎隆联合体”从一个专门从事建造系统内职工住房的企业逐步打造成为一个跨地域开发、项目多样化、初具市场竞争力的企业。

以商贸零售业务为主的“惠罗联合体”的惠罗羽绒、惠罗钻石、惠罗琴行都以自己的经营特色确立了自己在市场的形象,用好“惠罗”品牌,使百年品牌焕发出新的时尚气息。连续办了26届的“惠罗羽博会”被评为上海市服务名牌,还获得中国商业联合会授予的“上海羽绒第一家”的荣誉称号。

以外贸、资本运作为特色的南方联合体,利用香港、深圳、珠海的地域优势,加大资本运作的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宝隆国际贸易公司取得了爱玛仕、高宝喜姆、WEDGWOOD、莱莉等世界顶级品牌奢侈品销售代理,提高了企业知名度。

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新工联产权经纪公司、惠罗典当行等发展健康。如产权经纪公司业务交易量逐年上升,连年名列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前茅,并把业务拓展到全国各地,成为新工联现代服务业的新亮点。

经过10多的年改革实践,公司新工联已初步走出了一条集体经济依靠自身力量,自我改革、自我奋斗、自我发展的新路,联社的集体资产得到了保值增值。据统计,2002年至2007年,企业的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和总资产分别增长16.29%、1.9倍和47.65%。6年间,企业上缴市联社投资回报已达2700万元,成为联社强有力的经济支柱。

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把企业文化建设落到实处

新工联注意发挥企业文化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积极倡导集体经济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互助合作、同甘共苦等企业精神,并结合新形势,在实践中提炼出了“诚信、合作、进取、图强”作为企业精神,以此来激励员工积极进取,奋发有为,为企业的发展和集体经济事业自强不息。

新工联在实施民主管理中,重点是将建设员工自己企业的企业价值观真正落到实处。为进一步加强党政领导班子与职工群众的联系和思想沟通,确保员工能够全面准确地知情、真正地参政议政,采取一系列的举措,如坚持领导与普通员工的恳谈制度,坚持职工代表对重大投资项目的考察制度,坚持定期向职工通报经营管理工作的司务公开制度,坚持与工会的民主协商制度等。通过职工论坛等渠道使职工的意见与建议能够在日常的工作中充分表达,确保企业重大决策的科学性和较好执行。科学决策与民主管理相结合,既继承了集体企业优良的传统,又使企业上下一心,形成了干事业的合力。

针对企业在人力开发方面的瓶颈,新工联从落实科教兴市战略需要、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采取措施,加大对人才开发的力度,以优化企业专业人才、干部文化、年龄结构。努力形成育才、聚才和用才的良好氛围,形成一支人才辈出、有创新意识和市场竞争力的团队。一是引进一定数量的高素质适用人才和一批应届大学生,并加强对青年人才储备、培养工作。借鉴外企对青年人力资源管理的有益经验,注重感情培养,依靠感情留人、文化留人和事业留人。二是人才的培训与提升。企业于2003年底设立了“自学成才基金”,鼓励员工自学上进,成为复合型人才。几年来,公司系统共有56名职工获得该项基金的奖励。如公司对本部专职驾驶员复合使用进行改革尝试,原来单纯从事驾驶工作的10名员工都被安排到各部门进行复合使用,已有6名同志成为业务骨干。

为进一步丰富“诚信、合作、进取、图强”的企业精神内涵,挖掘其中的深意,使之贯彻在一切经营管理活动之中,将发挥以人为本,凝聚人心,以德治企的重要功效。新工联遵照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形成全面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推动企业的文化建设。在具体工作中,公司注意把创建学习型组织和推进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近年来,新工联已先后成功举办两届职工企业文化节,凝聚了员工的人心和力量。从2001年起,新工联连续三届蝉联上海市文明单位,2002年被评为上海市建设工业新高地优秀企业,2007年荣获“全国轻工行业先进集体”、“全国轻工企业文化建设优秀集体”称号。

面对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上海新工联(集团)有限公司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成功经验,找出存在问题,以新的姿态、新的面貌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推进新型集体经济的创新发展而努力奋斗。

(执笔人:骆德芸、吴兆铭)

改革 创新 发展
发行时间:2008-12-20
网站编辑:未知者
  
来源:研究所

改革 创新 发展

——上海新工联(集团)有限公司产权制度改革后的变化

创立于1992年的上海新工联(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新工联)是上海市工业合作联社投资兴办的经济实体。10多年来,公司坚持在改革中求创新,在创新中谋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自上世纪末以来,新工联把员工“劳动和资本两个联合相结合”的产权制度改革作为企业深化改革的首要任务,形成了新型集体经济企业集体模式;对企业的经营结构加大力度进行调整,确立了“以现代服务业引领和优化经营结构”的指导思想,经济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2007年实现利润总额比2005年翻了一番,提前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经济指标,为企业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改革和创新使这个企业从一个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推动创办的经济实体,发展成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具有一定经济竞争力的现代企业集团。

一、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推动新型集团经济的发展

党的十六大提出: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1999年,为打破传统集体企业“二国营”陈旧僵化的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企业与员工的联系紧密,新工联按照上海市企业改革的有关精神,把产权制度改革列为企业深化改革的首要任务,并委托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组成产权管理制度改革研究课题组,从理论上和实证分析上明晰企业集体资产的产权主体,着重在产权管理制度上进行探索创新。经过近两年的精心准备,形成了实施方案。2001年12月,市有关部门批准了新工联产权制度改革的总体方案。从2002年初起,新工联坚持建设新型集体企业的目标,先后进行两轮产权制度改革。

新工联的具体做法:一是鼓励员工持股。通过员工自愿出资组建公司职工持股会成为公司出资人之一。二是创新产权配置方式。经营者群体按自然人持股;子公司的员工可在母、子公司双层持股;划出部分股权由公司退管会委托工会持股,其收益用于公司离退休员工的生活补贴。三是充分准备,内外结合,精心组织,循序渐进。在工作中,新工联坚持改革与发展结合的正确指导思想,充分体现广大员工的意志和利益,把员工的意愿和利益放在首位,兼顾企业内部不同的利益主体,使产权制度改革涵盖整个系统。这样做,既符合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改革方向,又保留了集体经济“互助合作”的特点,更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经济效益实现翻番,提供了强大的原动力。

产权制度改革,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经济发展。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惠及广大干部职工。企业建立正常的员工工资增长机制,每年明确员工工资增长指导线。2000年至今,新工联系统员工收入每年都有增长。在工资性收入不断增长的基础上,每年的股权分红收益也不断增加,一些老职工说,一年股权红利收益,供养孩子上大学的费用不担心了。在公司的统一组织下,一些起有条件的子公司参加了职工门急诊医疗保险,为职工改善医疗水平提供了一定的帮助。新工联还关心特殊群体,提高协保职工保障,从2007年1月1日起,对协保人员的各类生活补贴高于上海市的标准。为改善退休职工福利,新工联对全体退休职工购买医疗保险,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完善职工退休保障机制的办法,办好离退休职工活动中心,对退休职工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同时,还进一步加大对困难职工的帮困力度,实施“特事特办”帮困措施。

上海新工联(集团)有限公司通过产权改革,把公司真正办成职工自己的企业,成为市联社强有力的经济支柱,在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系统引起了很大反响,并多次被作为全国集体企业改革典型介绍经验。2006年由国资委研究中心、国资委改革发展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室、经济委员会等单位组成专家组对新工联产权改革进行论证,改革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二、加大经营结构调整力度,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

新工联成立后,对历史上一些已缺乏生命力,甚至仅剩空壳的企业,通过卖壳转让、并壳重组、灭壳清算等方式进行调整,盘活存量资产,制止出血点。同时以创新的思维,按照集体经济的特点来构建具有自身特点的一系列管理模式,诸如建立财务全面预算管理,子公司财务主管的垂直管理,财务人员的交流制度、审计、纪检、监察三位一体的“大审计”制度;建立责任董监事制度;组建法律事务室,专职对各类合同、协议、公司章程等重要法律文本进行预审,形成了分工联动的资产监控模式,确保企业重大决策的科学性,各项管理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责任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企业坚持实施战略管理,根据上海经济重点发展的战略要求和本单位的实际,先后制定了新工联“十五”、“十一五”发展纲要,提出了“品牌建设”、“创利梯队建设”、“现代服务业引领”等明晰的发展战略,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落实和深化。

10多年来,新工联以积极稳健的原则开展结构调整和投资经营活动,并针对主营业务非相关性大,下属产业多而散的情况,加快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出了建设企业联合体的工作思路,起到了产业联动、扩大品牌影响力、发挥地域和业务优势的作用。

以房地产业务为主的“鼎隆联合体”从一个专门从事建造系统内职工住房的企业逐步打造成为一个跨地域开发、项目多样化、初具市场竞争力的企业。

以商贸零售业务为主的“惠罗联合体”的惠罗羽绒、惠罗钻石、惠罗琴行都以自己的经营特色确立了自己在市场的形象,用好“惠罗”品牌,使百年品牌焕发出新的时尚气息。连续办了26届的“惠罗羽博会”被评为上海市服务名牌,还获得中国商业联合会授予的“上海羽绒第一家”的荣誉称号。

以外贸、资本运作为特色的南方联合体,利用香港、深圳、珠海的地域优势,加大资本运作的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宝隆国际贸易公司取得了爱玛仕、高宝喜姆、WEDGWOOD、莱莉等世界顶级品牌奢侈品销售代理,提高了企业知名度。

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新工联产权经纪公司、惠罗典当行等发展健康。如产权经纪公司业务交易量逐年上升,连年名列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前茅,并把业务拓展到全国各地,成为新工联现代服务业的新亮点。

经过10多的年改革实践,公司新工联已初步走出了一条集体经济依靠自身力量,自我改革、自我奋斗、自我发展的新路,联社的集体资产得到了保值增值。据统计,2002年至2007年,企业的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和总资产分别增长16.29%、1.9倍和47.65%。6年间,企业上缴市联社投资回报已达2700万元,成为联社强有力的经济支柱。

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把企业文化建设落到实处

新工联注意发挥企业文化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积极倡导集体经济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互助合作、同甘共苦等企业精神,并结合新形势,在实践中提炼出了“诚信、合作、进取、图强”作为企业精神,以此来激励员工积极进取,奋发有为,为企业的发展和集体经济事业自强不息。

新工联在实施民主管理中,重点是将建设员工自己企业的企业价值观真正落到实处。为进一步加强党政领导班子与职工群众的联系和思想沟通,确保员工能够全面准确地知情、真正地参政议政,采取一系列的举措,如坚持领导与普通员工的恳谈制度,坚持职工代表对重大投资项目的考察制度,坚持定期向职工通报经营管理工作的司务公开制度,坚持与工会的民主协商制度等。通过职工论坛等渠道使职工的意见与建议能够在日常的工作中充分表达,确保企业重大决策的科学性和较好执行。科学决策与民主管理相结合,既继承了集体企业优良的传统,又使企业上下一心,形成了干事业的合力。

针对企业在人力开发方面的瓶颈,新工联从落实科教兴市战略需要、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采取措施,加大对人才开发的力度,以优化企业专业人才、干部文化、年龄结构。努力形成育才、聚才和用才的良好氛围,形成一支人才辈出、有创新意识和市场竞争力的团队。一是引进一定数量的高素质适用人才和一批应届大学生,并加强对青年人才储备、培养工作。借鉴外企对青年人力资源管理的有益经验,注重感情培养,依靠感情留人、文化留人和事业留人。二是人才的培训与提升。企业于2003年底设立了“自学成才基金”,鼓励员工自学上进,成为复合型人才。几年来,公司系统共有56名职工获得该项基金的奖励。如公司对本部专职驾驶员复合使用进行改革尝试,原来单纯从事驾驶工作的10名员工都被安排到各部门进行复合使用,已有6名同志成为业务骨干。

为进一步丰富“诚信、合作、进取、图强”的企业精神内涵,挖掘其中的深意,使之贯彻在一切经营管理活动之中,将发挥以人为本,凝聚人心,以德治企的重要功效。新工联遵照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形成全面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推动企业的文化建设。在具体工作中,公司注意把创建学习型组织和推进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近年来,新工联已先后成功举办两届职工企业文化节,凝聚了员工的人心和力量。从2001年起,新工联连续三届蝉联上海市文明单位,2002年被评为上海市建设工业新高地优秀企业,2007年荣获“全国轻工行业先进集体”、“全国轻工企业文化建设优秀集体”称号。

面对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上海新工联(集团)有限公司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成功经验,找出存在问题,以新的姿态、新的面貌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推进新型集体经济的创新发展而努力奋斗。

(执笔人:骆德芸、吴兆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