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做大做强服务产业
发行时间:2009-10-20
网站编辑:张觉良 季载国 王旭
来源:研究所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做大做强服务产业

——对浏河镇服务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

张觉良 季载国 王 旭

强镇、壮村、富良,是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浏河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沿江、沿沪区位优势,因镇制宜,大力发展特色服务业,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佳绩。

(一)

浏河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该镇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着力推进城镇化、工业化的同时做大做强三产服务业,呈现出总量大、有特色、创名牌、提品质、强后劲的态势。三产服务业已成为该镇的重要经济支撑。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391500万元中第三产业增加值161053万元,占比为4114%,今年上半年,该镇完成三产增加值96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23%,该镇服务业税收占地税份额为596%。

近年来浏河镇不断提升三产服务业水平,创名牌,提高竞争力,增强知名度,扩大影响力。一是做好以“江海河三鲜”为特色的餐饮服务业。目前全镇共有各类饭店117家,其中三星级宾馆1家,再建1家四星级宾馆,同时在已经形成餐饮一条街的基础上,整合资源再创特色餐饮一条街。今年已利用特色餐饮文化资源,成功承办了“2009中国太仓江海河三鲜美食节”,在为期一个月时间内,接待各方游客10万人次,餐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近30%,有效扩大了浏河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尤其是吸引了众多的上海人到浏河来旅游消费。二是做强房地产业。通过招商推介并参加上海房交会等措施,引进房地产业的大公司到浏河来开发建设,目前全镇共有29家房地产开发公司,近三年来开发了24个楼盘,建筑面积达到170万平方米。今年还将投资2445亿元,建筑面积达83万平方米。上海假日三期、远洋广场、中宝置业、御景苑等房地产项目已开工建设,建成后浏河镇高楼大厦林立,将成为市镇的又一闪亮名片,房地产业红红火火,今年上半年已销售各类商品房350套。三是做大仓储物流业。充分发挥原有的海水产品仓储物流的优势,进一步扩大规模延伸产业链。目前全镇共有大小冷库60多个,仅海水产品库储能力达6万吨。全镇现有物流企业15家,2008年营业额为11133万元,今年还将建造两大仓储物流项目,一个占地60多亩,投资18亿元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东仓物流中心将于今年10月竣工,将会带来一年近2000万元的收入;一个是占地160亩投资36亿元华东水产品交易市场,将建30万吨仓储能力的冷库一座,2010年底竣工投营后,将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海水产品储运交易中心。将使浏河镇仓储物流传统行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四是做美旅游业。浏河镇先后投入11600万元资金开发建设了15个旅游景点,其中政府投入资金4600万元,民间资本投入7000万元。镇政府通过承办各种推荐活动为载体,吸引各地宾客来浏河旅游、观光、休闲。园花园“江南牡丹”、“千猴雕”、“江海河三鲜”等深受游客青睐。近三年来共吸引游客675万人次,旅游经营额高达20250万元,旅游业已成为浏河三产服务业中一个新兴产业。

同时,该镇也建成了较为繁荣的商贸业,到目前为止达一定规模的商贸企业有69家,2008年营业额达9600万元。加大力度搞好市场建设,投入7600万元,建设农贸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设置了800多个摊位,2008年度市场交易次数达320万次,交易额达到9600万元,已成为三产服务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产业。

(二)

发展服务产业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要求,也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浏河镇的实践,已经彰显了服务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一是有利于提升城镇形象,改善投资环境。由于餐饮业发达,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大大带动和促进了城镇的建设,老镇换了新貌,镇建成区面积也不断扩大,从原来的35平方公里拓展到12平方公里,先后对镇区的7条主干道进行提档改造,投入500多万元对古镇街坊进行了保护性修缮,投入2000万元新建了全市一流的5万平方米的市民广场,成为百姓休闲、娱乐、锻炼身体的舒心场地。城镇面貌日新月异,使城镇的形象和品位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大大改善了投资环境,各路客商纷至踏来,仅今年上半年新增内外资项目35只。

二是有利于发挥区位优势,无缝接轨上海。浏河镇三产服务业的迅猛发展,大大提高了浏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快了实施接轨上海战略的速度。浏河的海水产品和绿色食品深受上海人青睐,成为餐桌上的佳品;浏河的特色餐饮,上海人成为座上宾;浏河的旅游景点,成为上海人观光、休闲的好去处;浏河的房地产已经成功融入上海市场;浏河优越的软硬环境,成为上海人投资的乐园。仅今年上半年就成功引进9家沪上企业,注册资本1.6亿元,占全镇同期引进的内资企业注册资本总量的842%。到目前为止,已有40多家规模型沪上企业落户浏河。

三是有利于扩大就业规模,增加居民收入。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百姓勤劳致富的根本途径,浏河镇三产服务业兴旺发达,为城乡居民提供了较多的就业岗位。目前全镇不但没有零就业家庭,而且全镇城乡居民愿意就业的基本上都能就业,据2008年底统计,全镇第三产业吸纳就业人员达12479人。就农村而言,全镇农村劳动力19691人,其中在一产务农的为5726人,在二产务工的为9842人,在三产就业的为4123人,没有闲置劳动力,农民的充分就业增加了收入,2008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752元。

四是有利于满足群众需求,提高生活质量。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生活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而发展三产服务业,就能适应城乡居民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不断满足人们饮食注重营养、穿着喜欢漂亮、住房要求宽敞、生活讲究舒畅、休闲倡导时尚的要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生活质量。尤其是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越来越强烈,市民广场已成为农民求乐、求美、求参与、求健康场所,年年举行万人健步行,月月开展爱国歌曲演唱会,周周进行广场文艺活动。早上,拳操晨炼整齐划一,傍晚,歌舞晚会人山人海,连周边镇村农民开了汽车、摩托车参加市民广场健身娱乐活动。各种活动,多姿多彩、健身强体、愉悦身心、陶冶情操。

五是有利于聚集人气,促进各项事业发展。浏河镇服务产业的发展,有效地带动了人员的流动,商贾、旅游者、食客者、购房者、投资人络绎不绝,有力促进了镇域内人气的旺盛,包括上海市民在内的到浏河购房定居的8000多外地人就购房2200余套,镇域范围内现有居住人口达88312人,其中外籍人口高达38000人。人气旺,百业兴,促进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近二年来,先后成功举办了“江海河三鲜美食节”、“中国江南牡丹文化节”、“首届中国农民文艺汇演走进乡镇”演出会,不仅扩大了浏河的知名度,而且有力推动了浏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

浏河镇在又好又快发展镇域经济中,成功发挥优势,攻坚克难,奋力拼博发展服务业,积累了可贵的经验。

一、解放思想,创新观念。浏河镇地处江海交汇处,是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人称“六国码头”,历来交通运输业、商贸业较为发达,由于一度时期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随着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浏河镇党委、政府践行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从重点抓二产转变为二、三产业并举,猛攻服务业,把发展服务业作为繁荣浏河经济的引擎。想办法,出实招,攻难点,千方百计做大做强服务业,实现了一、二、三产业同步发展,开创了浏河经济社会建设的新局面。

二、科学规划,引领发展。规划是行动的纲领,浏河镇及时完善了2005~2020年全镇总体规划,调整修编了产业布局规划,编制了沿江地段详细规划,按照“一城三轴五区”的功能定位,在服务产业上实施了“北上东进”的行动计划。“北上”就是加快实施西大门改造,在服从整体规划的前提下实施“退二进三”,改变区域形态,郑和路以北全面推进房地产开发建设;“东进”就是郑和路直达长江边,建设商业一条街;东海路直通长江边,加快建设海水产品及特色餐饮业一条街。目前“北上东进”行动计划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

三、机制激励,政策推动。服务业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人气,市场竞争较为激烈,投资风险较大,为了吸引更多的客商来浏河投资服务业,浏河镇先后制订有关优惠政策,出台《关于加快浏河镇区内工业企业退二进三政策措施》,在土地资源比较紧缺的情况下,积极整合土地资源,对能耗高、污染重、效益差的工业企业退出来,发展服务业,目前已有4家企业240亩面积实施了“退二进三”。并且正在酝酿制定出台《“扶持三产服务业的若干政策措施”》,在政策层面上鼓励现有服务企业做大做强,并吸引有一定规模的服务企业入驻浏河,促进服务业再上一个新水平。

四、多措并举,强化宣传。加大宣传浏河服务业的力度是提高知名度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浏河镇多措并举,强化对服务业的宣传,一是通过报纸、电视、电台等大众传媒工具全方位宣传浏河服务业;二是在重要路口上制作大型广告牌,在主要街道制作灯箱广告,广泛开展宣传;三是通过举办房交会、美食节、牡丹节等活动,寓宣传浏河特色服务业于活动之中。近几年来,镇政府每年在宣传服务业上投入上百万元,千方百计全力宣传浏河服务业,打造强烈的舆论氛围,扩大知名度,提高影响力。

五、加强管理,提升品位。服务业面向广大群众,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消费者都能乐意接受服务,满意消费,关键在于加强企业管理,提升服务企业的素质。为此,浏河镇十分注重提高企业档次:一是成立行业协会,实施行业管理。已经组建水产品行业协会,将水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企业集聚起来形成产业链,海丰、海江两个公司的水产品进行深度开发,目前产品全部出口,进入日本、美国市场。并正在酝酿年内将组建房地产业协会和餐饮行业分会。强化行业管理,整体提升行业形象。二是组织培训,提高企业职工素质。通过行业协会组织行业特殊岗位职工培训,先后对餐饮企业服务员、厨师进行培训,请健雄学院专业老师和旅游局干部进行授课,并开展了技能比赛,大大提高了技能,使多数厨师都有上岗等级证书,其中特级厨师一名,一级厨师三名。三是争创品牌,提升形象。该镇在房地产行业中开展争创“鲁班”楼盘项目,在餐饮业中争创特色餐饮名菜、名店,到目前为止,全镇有6家餐饮企业评为苏州市特色餐饮名店,有10只名菜被评为金奖,今年还将争创江苏省特色餐饮名店3家。近年来,浏河镇荣获了“全国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镇”及“江苏省餐饮卫生示范镇”、“苏州市食品安全示范镇”的称号。

浏河镇在发展镇域经济中,把握时代脉博,因地制宜,在发扬传统服务业优势上进行质的提升和再创新,做大做强服务业,形成特色,是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也是发展镇域经济的长久之计,在调研结束时,该镇党委书记钱文辉意味深长地讲,浏河镇不仅要进一步做大做强传统服务业,而且要通过外引内联做好现代物流业、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使服务业之花在浏河开得更加夺目灿烂。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做大做强服务产业
发行时间:2009-10-20
网站编辑:张觉良 季载国 王旭
  
来源:研究所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做大做强服务产业

——对浏河镇服务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

张觉良 季载国 王 旭

强镇、壮村、富良,是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浏河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沿江、沿沪区位优势,因镇制宜,大力发展特色服务业,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佳绩。

(一)

浏河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该镇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着力推进城镇化、工业化的同时做大做强三产服务业,呈现出总量大、有特色、创名牌、提品质、强后劲的态势。三产服务业已成为该镇的重要经济支撑。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391500万元中第三产业增加值161053万元,占比为4114%,今年上半年,该镇完成三产增加值96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23%,该镇服务业税收占地税份额为596%。

近年来浏河镇不断提升三产服务业水平,创名牌,提高竞争力,增强知名度,扩大影响力。一是做好以“江海河三鲜”为特色的餐饮服务业。目前全镇共有各类饭店117家,其中三星级宾馆1家,再建1家四星级宾馆,同时在已经形成餐饮一条街的基础上,整合资源再创特色餐饮一条街。今年已利用特色餐饮文化资源,成功承办了“2009中国太仓江海河三鲜美食节”,在为期一个月时间内,接待各方游客10万人次,餐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近30%,有效扩大了浏河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尤其是吸引了众多的上海人到浏河来旅游消费。二是做强房地产业。通过招商推介并参加上海房交会等措施,引进房地产业的大公司到浏河来开发建设,目前全镇共有29家房地产开发公司,近三年来开发了24个楼盘,建筑面积达到170万平方米。今年还将投资2445亿元,建筑面积达83万平方米。上海假日三期、远洋广场、中宝置业、御景苑等房地产项目已开工建设,建成后浏河镇高楼大厦林立,将成为市镇的又一闪亮名片,房地产业红红火火,今年上半年已销售各类商品房350套。三是做大仓储物流业。充分发挥原有的海水产品仓储物流的优势,进一步扩大规模延伸产业链。目前全镇共有大小冷库60多个,仅海水产品库储能力达6万吨。全镇现有物流企业15家,2008年营业额为11133万元,今年还将建造两大仓储物流项目,一个占地60多亩,投资18亿元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东仓物流中心将于今年10月竣工,将会带来一年近2000万元的收入;一个是占地160亩投资36亿元华东水产品交易市场,将建30万吨仓储能力的冷库一座,2010年底竣工投营后,将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海水产品储运交易中心。将使浏河镇仓储物流传统行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四是做美旅游业。浏河镇先后投入11600万元资金开发建设了15个旅游景点,其中政府投入资金4600万元,民间资本投入7000万元。镇政府通过承办各种推荐活动为载体,吸引各地宾客来浏河旅游、观光、休闲。园花园“江南牡丹”、“千猴雕”、“江海河三鲜”等深受游客青睐。近三年来共吸引游客675万人次,旅游经营额高达20250万元,旅游业已成为浏河三产服务业中一个新兴产业。

同时,该镇也建成了较为繁荣的商贸业,到目前为止达一定规模的商贸企业有69家,2008年营业额达9600万元。加大力度搞好市场建设,投入7600万元,建设农贸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设置了800多个摊位,2008年度市场交易次数达320万次,交易额达到9600万元,已成为三产服务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产业。

(二)

发展服务产业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要求,也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浏河镇的实践,已经彰显了服务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一是有利于提升城镇形象,改善投资环境。由于餐饮业发达,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大大带动和促进了城镇的建设,老镇换了新貌,镇建成区面积也不断扩大,从原来的35平方公里拓展到12平方公里,先后对镇区的7条主干道进行提档改造,投入500多万元对古镇街坊进行了保护性修缮,投入2000万元新建了全市一流的5万平方米的市民广场,成为百姓休闲、娱乐、锻炼身体的舒心场地。城镇面貌日新月异,使城镇的形象和品位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大大改善了投资环境,各路客商纷至踏来,仅今年上半年新增内外资项目35只。

二是有利于发挥区位优势,无缝接轨上海。浏河镇三产服务业的迅猛发展,大大提高了浏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快了实施接轨上海战略的速度。浏河的海水产品和绿色食品深受上海人青睐,成为餐桌上的佳品;浏河的特色餐饮,上海人成为座上宾;浏河的旅游景点,成为上海人观光、休闲的好去处;浏河的房地产已经成功融入上海市场;浏河优越的软硬环境,成为上海人投资的乐园。仅今年上半年就成功引进9家沪上企业,注册资本1.6亿元,占全镇同期引进的内资企业注册资本总量的842%。到目前为止,已有40多家规模型沪上企业落户浏河。

三是有利于扩大就业规模,增加居民收入。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百姓勤劳致富的根本途径,浏河镇三产服务业兴旺发达,为城乡居民提供了较多的就业岗位。目前全镇不但没有零就业家庭,而且全镇城乡居民愿意就业的基本上都能就业,据2008年底统计,全镇第三产业吸纳就业人员达12479人。就农村而言,全镇农村劳动力19691人,其中在一产务农的为5726人,在二产务工的为9842人,在三产就业的为4123人,没有闲置劳动力,农民的充分就业增加了收入,2008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752元。

四是有利于满足群众需求,提高生活质量。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生活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而发展三产服务业,就能适应城乡居民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不断满足人们饮食注重营养、穿着喜欢漂亮、住房要求宽敞、生活讲究舒畅、休闲倡导时尚的要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生活质量。尤其是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越来越强烈,市民广场已成为农民求乐、求美、求参与、求健康场所,年年举行万人健步行,月月开展爱国歌曲演唱会,周周进行广场文艺活动。早上,拳操晨炼整齐划一,傍晚,歌舞晚会人山人海,连周边镇村农民开了汽车、摩托车参加市民广场健身娱乐活动。各种活动,多姿多彩、健身强体、愉悦身心、陶冶情操。

五是有利于聚集人气,促进各项事业发展。浏河镇服务产业的发展,有效地带动了人员的流动,商贾、旅游者、食客者、购房者、投资人络绎不绝,有力促进了镇域内人气的旺盛,包括上海市民在内的到浏河购房定居的8000多外地人就购房2200余套,镇域范围内现有居住人口达88312人,其中外籍人口高达38000人。人气旺,百业兴,促进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近二年来,先后成功举办了“江海河三鲜美食节”、“中国江南牡丹文化节”、“首届中国农民文艺汇演走进乡镇”演出会,不仅扩大了浏河的知名度,而且有力推动了浏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

浏河镇在又好又快发展镇域经济中,成功发挥优势,攻坚克难,奋力拼博发展服务业,积累了可贵的经验。

一、解放思想,创新观念。浏河镇地处江海交汇处,是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人称“六国码头”,历来交通运输业、商贸业较为发达,由于一度时期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随着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浏河镇党委、政府践行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从重点抓二产转变为二、三产业并举,猛攻服务业,把发展服务业作为繁荣浏河经济的引擎。想办法,出实招,攻难点,千方百计做大做强服务业,实现了一、二、三产业同步发展,开创了浏河经济社会建设的新局面。

二、科学规划,引领发展。规划是行动的纲领,浏河镇及时完善了2005~2020年全镇总体规划,调整修编了产业布局规划,编制了沿江地段详细规划,按照“一城三轴五区”的功能定位,在服务产业上实施了“北上东进”的行动计划。“北上”就是加快实施西大门改造,在服从整体规划的前提下实施“退二进三”,改变区域形态,郑和路以北全面推进房地产开发建设;“东进”就是郑和路直达长江边,建设商业一条街;东海路直通长江边,加快建设海水产品及特色餐饮业一条街。目前“北上东进”行动计划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

三、机制激励,政策推动。服务业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人气,市场竞争较为激烈,投资风险较大,为了吸引更多的客商来浏河投资服务业,浏河镇先后制订有关优惠政策,出台《关于加快浏河镇区内工业企业退二进三政策措施》,在土地资源比较紧缺的情况下,积极整合土地资源,对能耗高、污染重、效益差的工业企业退出来,发展服务业,目前已有4家企业240亩面积实施了“退二进三”。并且正在酝酿制定出台《“扶持三产服务业的若干政策措施”》,在政策层面上鼓励现有服务企业做大做强,并吸引有一定规模的服务企业入驻浏河,促进服务业再上一个新水平。

四、多措并举,强化宣传。加大宣传浏河服务业的力度是提高知名度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浏河镇多措并举,强化对服务业的宣传,一是通过报纸、电视、电台等大众传媒工具全方位宣传浏河服务业;二是在重要路口上制作大型广告牌,在主要街道制作灯箱广告,广泛开展宣传;三是通过举办房交会、美食节、牡丹节等活动,寓宣传浏河特色服务业于活动之中。近几年来,镇政府每年在宣传服务业上投入上百万元,千方百计全力宣传浏河服务业,打造强烈的舆论氛围,扩大知名度,提高影响力。

五、加强管理,提升品位。服务业面向广大群众,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消费者都能乐意接受服务,满意消费,关键在于加强企业管理,提升服务企业的素质。为此,浏河镇十分注重提高企业档次:一是成立行业协会,实施行业管理。已经组建水产品行业协会,将水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企业集聚起来形成产业链,海丰、海江两个公司的水产品进行深度开发,目前产品全部出口,进入日本、美国市场。并正在酝酿年内将组建房地产业协会和餐饮行业分会。强化行业管理,整体提升行业形象。二是组织培训,提高企业职工素质。通过行业协会组织行业特殊岗位职工培训,先后对餐饮企业服务员、厨师进行培训,请健雄学院专业老师和旅游局干部进行授课,并开展了技能比赛,大大提高了技能,使多数厨师都有上岗等级证书,其中特级厨师一名,一级厨师三名。三是争创品牌,提升形象。该镇在房地产行业中开展争创“鲁班”楼盘项目,在餐饮业中争创特色餐饮名菜、名店,到目前为止,全镇有6家餐饮企业评为苏州市特色餐饮名店,有10只名菜被评为金奖,今年还将争创江苏省特色餐饮名店3家。近年来,浏河镇荣获了“全国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镇”及“江苏省餐饮卫生示范镇”、“苏州市食品安全示范镇”的称号。

浏河镇在发展镇域经济中,把握时代脉博,因地制宜,在发扬传统服务业优势上进行质的提升和再创新,做大做强服务业,形成特色,是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也是发展镇域经济的长久之计,在调研结束时,该镇党委书记钱文辉意味深长地讲,浏河镇不仅要进一步做大做强传统服务业,而且要通过外引内联做好现代物流业、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使服务业之花在浏河开得更加夺目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