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城镇合作经济信息 >> 正文
“十一五”,五大体系助动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
发行时间:2010-12-15
网站编辑:未知者
来源:研究所

   “十一五”期间,农民专业合作社总量迅速增长,业务领域不断拓展,日益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成为现代农业发展新亮点。目前,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超过35万家,实有入社农户约2800万,约占全国农户总数的10%

    农民专业合作社广泛分布在种植、畜牧、农机、渔业、林业、民间传统手工编织等各个产业,服务内容逐步向共同从事农业生产资料购买、农产品销售、储藏、加工等方面拓展。在产业合作的基础上,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开展信用、保险等方面的互助合作。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在成为率先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的重要力量。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2.4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了农产品“三品一标”质量认证,2.56万家合作社拥有注册商标。极大地推进了农业生产标准化和农产品品牌化。

   “十一五”期间打造五大体系是:一、推动地方立法,着力打造法律法规框架体系。2007《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与法律相配套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等法规相继出台实施,“一法一条例一章程一制度”的法律制度框架体系基本确立。二、推动落实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打造政策扶持体系。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有28个省(区、市)出台了促进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专门政策文件。三、加大扶持力度,着力打造项目支持体系。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合作社专项资金超过13亿元。2007年到2009年,全国省级财政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资金累计已达16.15亿元。四、强化示范引导和人才培训,打造工作指导体系。启动了示范社建设行动,以示范促规范,抓规范促发展。全国现有县级以上示范社将达6家左右。“十一五”期间各类合作社人才培训将超过100万人次。五、开展信息宣传和各项对接,着力打造服务体系。创办完善“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网”,建立健全合作社信息统计系统,总结推广安徽等省实施合作社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经验。启动“农超对接”,推动“农校对接”,探索 “农企对接”新机制。

“十一五”,五大体系助动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
发行时间:2010-12-15
网站编辑:未知者
  
来源:研究所

   “十一五”期间,农民专业合作社总量迅速增长,业务领域不断拓展,日益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成为现代农业发展新亮点。目前,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超过35万家,实有入社农户约2800万,约占全国农户总数的10%

    农民专业合作社广泛分布在种植、畜牧、农机、渔业、林业、民间传统手工编织等各个产业,服务内容逐步向共同从事农业生产资料购买、农产品销售、储藏、加工等方面拓展。在产业合作的基础上,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开展信用、保险等方面的互助合作。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在成为率先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的重要力量。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2.4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了农产品“三品一标”质量认证,2.56万家合作社拥有注册商标。极大地推进了农业生产标准化和农产品品牌化。

   “十一五”期间打造五大体系是:一、推动地方立法,着力打造法律法规框架体系。2007《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与法律相配套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等法规相继出台实施,“一法一条例一章程一制度”的法律制度框架体系基本确立。二、推动落实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打造政策扶持体系。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有28个省(区、市)出台了促进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专门政策文件。三、加大扶持力度,着力打造项目支持体系。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合作社专项资金超过13亿元。2007年到2009年,全国省级财政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资金累计已达16.15亿元。四、强化示范引导和人才培训,打造工作指导体系。启动了示范社建设行动,以示范促规范,抓规范促发展。全国现有县级以上示范社将达6家左右。“十一五”期间各类合作社人才培训将超过100万人次。五、开展信息宣传和各项对接,着力打造服务体系。创办完善“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网”,建立健全合作社信息统计系统,总结推广安徽等省实施合作社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经验。启动“农超对接”,推动“农校对接”,探索 “农企对接”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