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上海近日召开的“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现场会”消息,近年上海市郊镇村集体资产增长迅猛,截至去年底,镇、村、组三级集体经济组织净资产达718亿元,近三年年均增幅达12%。“十二五”期间,全市具备条件的镇村将全部实施集体资产改制,把资产权益量化到每一位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目前,上海正推动农村资产、资金、资源管理实现“五个转变”—从原有单一的经营性资产增值向资产、资源共同增值转变;集体资产运营从原来主要依靠企业经营向资产经营、资本经营转变;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方式从传统的管理方式向制度化、规范化、电算化、网络化方式转变;管理主体从原有的主要由村干部管理向成员民主管理转变;监管机制从相对单一的农业或集资部门向纪监、民政、财政等多部门合作、指导、监督、服务转变。
沪郊农村“三资”管理,已形成一些亮点。在村级产权制度改革方面,目前全市共有4个区的29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了24个股份制公司或社区股份合作社,股民4.7万人,共量化资产23.7亿元;资产从改革前的46.2亿元,增加到现在的90亿元;2009年分红1.3亿元,人均分红2766元。在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管理方面,各村级组织普遍建立了民主决策制度、财务收支预决算等一系列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平均每村建立了20多项制度。村级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执行率达90%。所有村都建立了民主理财小组,实施财务公开,其中规范财务公开的村达到91%。
据透露,上海市将用2年左右时间实行“农村‘三资’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对集体“三资”运行情况的实时查询、实时分析和实时监管。同时,用3—5年时间推进城市(镇)化进程较快地区的村开展改制,集体净资产达到1000万元以上且有一定规模的经营性资产、收益相对稳定,或者各区县认为条件比较成熟、群众有意愿的村,都要建立社区股份合作社;暂不具备改制条件的村,做好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和以农龄为基础的统计核实公示等工作。同时,积极探索实行镇级产权制度改革,将资产量化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