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对城镇集体工业经济特征的再探讨
发行时间:1986-06-20
网站编辑:俞官潮
来源:研究所

对城镇集体工业经济特征的再探讨

俞官潮

    揭示城镇集体工业经济质的规定性,阐明反映其本质的外部特征,是研究城镇集体工业经济的基础和出发点。前几年,经济界对这个问题开展了有益的讨论,认识似乎已经统一了。然而,从近几年对城镇集体工业经济某些理论争论和工作指导上的分歧来看,往往是起因于对城镇集体工业经济特征的认识不清。因此,重新研究城镇集体工业经济的特征,对于推进理论探讨、正确指导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现在人们把集体经济的特征一般都表述为:“自愿组合,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按劳分配。”也有表述为:“自愿组织,自负盈亏,民主管理,按劳分配。”基本上就是那么几句话,分歧不多。我且不说这几句话并不能正确表达集体经济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办好集体企业的几项原则。退一步说,就算是衷达了集体经济的本质特征,那么也只能是城镇集体工业企业的特征,而不是城镇工业经济的特征。当然,城镇集体工业经济是由城镇集体工业企业组合而成的,两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和共性,但是有着本质的差别。现在的突出问题就在于人们没有注意这个质的差别,没有去研究集体经济的本质特征,把企业特征与经济特征混同起来,并以前者代替后者,因而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在理论上的混乱和工作指导上的分歧。为此,我试图对城镇集体工业经济的本质特征作些探讨,谈一点个人的粗浅看法。

    城镇集体工业经济的本质特征,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

    第一个特征,它是部分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这个特征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出了它是部分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合作经济,从而区别于全体劳动人民所有的国;家所有制经济。这种合作经济,生产资料属于部分劳动群众所有,因而只有这一部分劳动群众才拥有对它的支配权,它的劳动产品的分配权也因此只归属于这一部分的劳动群众,任何他人都不得侵犯,否则就是对这部分劳动群众权益的损害,就是违反国家宪法。同时,因为它是部分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台作经济,决定了它同国家的经济关系只是纳税关系。国家只是在政策上对它进行扶持,而不承担经济责任,因而也只能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米指导合作经济的发展,而不能用行政手段对它管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采,党和国家三申五令不准平调集体资财,但时至今日,平调现象仍屡有发生。这个情况表明,除了有些人头脑里根本没有法制观念外,对集体经济特点的认识是非常不足的。最近,国营工业企业实行利改税以后,竟有人提出集体工业企业税负太轻的观点,也是出于上述原因。

    二是肯定了它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形式之一。因为它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所以在国家法律上应该得到保护,政策上应该支持它的发展,一切影响城镇集体工业经济发展的障碍都应该扫除。也因为它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所以在其自身发展的道路上,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经营方向,服从国家的计划指导,遵守国家的政策、法令,绝不允许做那些有损于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事。

    第二个特点,它是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小型企业群。在我国的工业企业中,小型企业占90%以上,其中多数是集体所有制的合作企业。而且分布面广,可以说县县都有几十个,乡乡都有好几个。在不少的县和小城市里,集体企业占据着主要地位,是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山东省的威海市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1982年,威海市集体工业企业的产值已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7%,创造的税利已占全市财政收入的59%。咸海市最好的医院、幼儿/园是集体工业部门开办的,职工平均住房面积已在10平方米以上,二轻集体企业成了该市青年就业的第一志愿.在我国内地的有些省、区,集体工业也具有相当地位,甚至成为该地区实现宏伟目标的战略重点。即使在我国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集体工业经济的发展,对该地区的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当然,从单个企业来说,几百人的一个集体所有制工厂,一年产值几百万元,利润也只有几十万元,同那些产值讲亿、利润上千万的大中型国营企业相比较,集体小厂似乎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它以量多补了自己的型小,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1984年,全国集体所有制工业的职工人数已占工业职工总数的27%,产值已占工业总产值的25%。

    从质的方面来说,星罗棋布的城镇集体工业企业,是我国工业经济中最活跃的细胞,许多小型集体企业直接为大型工业企业提供协作加工的服务,还有许多企业承担着大型国营企业不便生产的产品生产任务。还因为这些企业具有“船小掉头快”的特点,在一定意义上对工业经济的“生态平衡”起着调节的作用。

    从地域上来说,这个庞大的小型企业群,主要分布在我国大、中城市同广大农村的结合部,即县城和县属集镇。随着城市工业改造的进程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小型集体工业企业承担大工业的另部件协作生产任务,使之与大工业构成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经济联系,从而推进这些集体工业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管理现代化。处于结合部的集棒工业企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从整体上来说,也将成为县镇工业崛起的基础和骨干,并对广大农村起幅射作用,推进乡镇工业的发展,从而加速改变我国城乡经济的不平衡状态,逐步地缩小乃至消灭城乡差别,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奠定基础。

    第三个特点,它是一个以日用工业晶为主体的生产力群体。我国人民日常生活中的每个环节,几乎都少不了集体工业企业生产的日用消费品。“吃”少不了刀,碗、锅、筷;“穿”不外乎衣,帽、鞋,“用”要有椅、桌、床、灯。有人说,一个家庭里,80%以上的日用工业晶是由集体工业企业生产的。这个比例我没有考证过,但多数是集体工业企业生产的,则是可以肯定的。因此,集体工业企业作为日用工业晶生卢的主体是亳无疑问的。

    作为日用消费品,还因为人们的爱好各不相同,而且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变化的。因此产品种类繁多,品种、花色更是琳琅满目。稍不注意,就会在市场上缺这少那,给人民生活带来不便。加上又大多是属于“小商品”,产值低,利润少,在现行价格体制下,客观上存在着企业对“小商品”生产的离心力,容易“脱轨转向”。

    日羽工业品的上述两个特点,给城镇集体工业这个生产群体带来了二重性,即一方面是千分必要,不可缺少,另一方面又容易被人忽视,出现“脱轨转向”。工作在这条战线上的同

志有个说法:国家经济形势一好,“小商品”就没有人抓了,一搞国民经济调整,集体工业的‘黄金时代”到了。这个说法大概是从集体工业的几起几落的教训中引出来的,不是没有一点道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集体工业得到迅速发展,现在整个国民经济出现了建国以来少有的好形势,市场上的“小商品’供应又‘吃紧’了。当然,正常豹情况下,今后一般再不会出现六十年代初那种万人大厂搞煤炉,簸箕的情况,但也要防止‘小商品’又成为被遗忘的角落。特别是“七五’期间把消费品生产的重点放在食品工业,服装工业和耐用消费品后,尤其不能忘记“小宇辈”。计划部门要排上队,经济扛杆的作用要发挥好,生产部门更不能丢。大家都要好好学习马克思关于两大部类生产的原理,正确处理好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生产的比例关系,紧紧掌握随着生产的发展,人们对消费资料的需求规律。不然的话,又要受到规律的惩罚。

对城镇集体工业经济特征的再探讨
发行时间:1986-06-20
网站编辑:俞官潮
  
来源:研究所

对城镇集体工业经济特征的再探讨

俞官潮

    揭示城镇集体工业经济质的规定性,阐明反映其本质的外部特征,是研究城镇集体工业经济的基础和出发点。前几年,经济界对这个问题开展了有益的讨论,认识似乎已经统一了。然而,从近几年对城镇集体工业经济某些理论争论和工作指导上的分歧来看,往往是起因于对城镇集体工业经济特征的认识不清。因此,重新研究城镇集体工业经济的特征,对于推进理论探讨、正确指导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现在人们把集体经济的特征一般都表述为:“自愿组合,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按劳分配。”也有表述为:“自愿组织,自负盈亏,民主管理,按劳分配。”基本上就是那么几句话,分歧不多。我且不说这几句话并不能正确表达集体经济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办好集体企业的几项原则。退一步说,就算是衷达了集体经济的本质特征,那么也只能是城镇集体工业企业的特征,而不是城镇工业经济的特征。当然,城镇集体工业经济是由城镇集体工业企业组合而成的,两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和共性,但是有着本质的差别。现在的突出问题就在于人们没有注意这个质的差别,没有去研究集体经济的本质特征,把企业特征与经济特征混同起来,并以前者代替后者,因而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在理论上的混乱和工作指导上的分歧。为此,我试图对城镇集体工业经济的本质特征作些探讨,谈一点个人的粗浅看法。

    城镇集体工业经济的本质特征,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

    第一个特征,它是部分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这个特征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出了它是部分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合作经济,从而区别于全体劳动人民所有的国;家所有制经济。这种合作经济,生产资料属于部分劳动群众所有,因而只有这一部分劳动群众才拥有对它的支配权,它的劳动产品的分配权也因此只归属于这一部分的劳动群众,任何他人都不得侵犯,否则就是对这部分劳动群众权益的损害,就是违反国家宪法。同时,因为它是部分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台作经济,决定了它同国家的经济关系只是纳税关系。国家只是在政策上对它进行扶持,而不承担经济责任,因而也只能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米指导合作经济的发展,而不能用行政手段对它管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采,党和国家三申五令不准平调集体资财,但时至今日,平调现象仍屡有发生。这个情况表明,除了有些人头脑里根本没有法制观念外,对集体经济特点的认识是非常不足的。最近,国营工业企业实行利改税以后,竟有人提出集体工业企业税负太轻的观点,也是出于上述原因。

    二是肯定了它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形式之一。因为它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所以在国家法律上应该得到保护,政策上应该支持它的发展,一切影响城镇集体工业经济发展的障碍都应该扫除。也因为它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所以在其自身发展的道路上,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经营方向,服从国家的计划指导,遵守国家的政策、法令,绝不允许做那些有损于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事。

    第二个特点,它是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小型企业群。在我国的工业企业中,小型企业占90%以上,其中多数是集体所有制的合作企业。而且分布面广,可以说县县都有几十个,乡乡都有好几个。在不少的县和小城市里,集体企业占据着主要地位,是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山东省的威海市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1982年,威海市集体工业企业的产值已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7%,创造的税利已占全市财政收入的59%。咸海市最好的医院、幼儿/园是集体工业部门开办的,职工平均住房面积已在10平方米以上,二轻集体企业成了该市青年就业的第一志愿.在我国内地的有些省、区,集体工业也具有相当地位,甚至成为该地区实现宏伟目标的战略重点。即使在我国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集体工业经济的发展,对该地区的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当然,从单个企业来说,几百人的一个集体所有制工厂,一年产值几百万元,利润也只有几十万元,同那些产值讲亿、利润上千万的大中型国营企业相比较,集体小厂似乎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它以量多补了自己的型小,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1984年,全国集体所有制工业的职工人数已占工业职工总数的27%,产值已占工业总产值的25%。

    从质的方面来说,星罗棋布的城镇集体工业企业,是我国工业经济中最活跃的细胞,许多小型集体企业直接为大型工业企业提供协作加工的服务,还有许多企业承担着大型国营企业不便生产的产品生产任务。还因为这些企业具有“船小掉头快”的特点,在一定意义上对工业经济的“生态平衡”起着调节的作用。

    从地域上来说,这个庞大的小型企业群,主要分布在我国大、中城市同广大农村的结合部,即县城和县属集镇。随着城市工业改造的进程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小型集体工业企业承担大工业的另部件协作生产任务,使之与大工业构成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经济联系,从而推进这些集体工业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管理现代化。处于结合部的集棒工业企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从整体上来说,也将成为县镇工业崛起的基础和骨干,并对广大农村起幅射作用,推进乡镇工业的发展,从而加速改变我国城乡经济的不平衡状态,逐步地缩小乃至消灭城乡差别,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奠定基础。

    第三个特点,它是一个以日用工业晶为主体的生产力群体。我国人民日常生活中的每个环节,几乎都少不了集体工业企业生产的日用消费品。“吃”少不了刀,碗、锅、筷;“穿”不外乎衣,帽、鞋,“用”要有椅、桌、床、灯。有人说,一个家庭里,80%以上的日用工业晶是由集体工业企业生产的。这个比例我没有考证过,但多数是集体工业企业生产的,则是可以肯定的。因此,集体工业企业作为日用工业晶生卢的主体是亳无疑问的。

    作为日用消费品,还因为人们的爱好各不相同,而且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变化的。因此产品种类繁多,品种、花色更是琳琅满目。稍不注意,就会在市场上缺这少那,给人民生活带来不便。加上又大多是属于“小商品”,产值低,利润少,在现行价格体制下,客观上存在着企业对“小商品”生产的离心力,容易“脱轨转向”。

    日羽工业品的上述两个特点,给城镇集体工业这个生产群体带来了二重性,即一方面是千分必要,不可缺少,另一方面又容易被人忽视,出现“脱轨转向”。工作在这条战线上的同

志有个说法:国家经济形势一好,“小商品”就没有人抓了,一搞国民经济调整,集体工业的‘黄金时代”到了。这个说法大概是从集体工业的几起几落的教训中引出来的,不是没有一点道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集体工业得到迅速发展,现在整个国民经济出现了建国以来少有的好形势,市场上的“小商品’供应又‘吃紧’了。当然,正常豹情况下,今后一般再不会出现六十年代初那种万人大厂搞煤炉,簸箕的情况,但也要防止‘小商品’又成为被遗忘的角落。特别是“七五’期间把消费品生产的重点放在食品工业,服装工业和耐用消费品后,尤其不能忘记“小宇辈”。计划部门要排上队,经济扛杆的作用要发挥好,生产部门更不能丢。大家都要好好学习马克思关于两大部类生产的原理,正确处理好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生产的比例关系,紧紧掌握随着生产的发展,人们对消费资料的需求规律。不然的话,又要受到规律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