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开发人才 增强企业实力
发行时间:1986-06-20
网站编辑:吴启明 黄海
来源:研究所

开发人才  增强企业实力

吴启明  黄  海

    我们上海金陵无线电厂现有职工1300人,1979年转产电视机三大件之一——高频头以来,生产发展很快,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较好,在全国调谐器行业厂际竞赛中获得了综合优胜奖。在U HF调谐器全国评比中获得一等奖。我们取得这些成绩,是和尊重知识,发挥知识分子作用分不开的。

    一、企业发展离不开人才

    在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人才开发,就成了决定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可是我厂原来只有一名大学生,有技术职称的一个也没有,人才奇缺,管理基础差,和电视工业迅速发展的状况远远不能适应。不解决人才问题,生产发展和产品质量提高就受到影响。为此,我厂重视引进和培养人才。至今已有大中专毕业生共116人,其中;工程师11人,助理工程师35人,技术员10人,这支队伍和全厂职工结合在一起,挑起了工厂的重担,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1.挑起了发展生产的重担。经济形势要求我们大幅度发展生产,但领导骨干严重不足。我们向上无三十二厂引进了一位有经验的车间主任戚仁钊同志,老戚同志充实到产品车间担任主要领导工作以后,他团结依靠全车间的干部和群众,狠抓生产,产量逐年递增,质量年年提高,为转产后的生产大发展打下了基础。

    2.挑起了提高产品质量的重担。由于长期来技术力量薄弱,设计和工艺上问题比较多,造成了质量不够稳定。1984年下半年,我们安排了一部分知识分子搞全面质量管理,抓设计,管工艺,使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如1983年四季度VHF的主要质量指标现场失效率高达2.5x10+,1984年三季度现场失效率已下降到1.96x10’。质量提高以后,深受整机厂欢迎,销售订货大幅度增加。

    3.挑起了发展新品的重担。发展新品是企业发展的条件,可是过去由于缺少技术人才,新品开发是“想得到,做不到’。后来,我们从引进的技术人员中,抽出一部分抓新晶研制,取得较好成绩。1982年以一个刚引进厂的工程师为主,组建CATV系统设计班于,现在已充实到-20令人,  1985年3月完成了设计定型,并开始小批量生产。企业有了新晶储备,对今后的发展有了更扎实的基础。

    4.挑起了对外引进的重担。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就要有熟悉技术和经营的人才。我们在同日本夏昔公司的引进谈判中,参加谈判的几位主要人员,都是引进的技术人员,他们从参加谈判、笔译,到引进的组织领导工作全部抓起来了,如果没有这些同志,引进淡判将无法进行。

二、要讲究聚才之道

    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企业之间的竞争,表现在产品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重视智力投资,重视人才开发,是工厂建设中的百年大计。所以,我们大力提倡’要爱才如命’;“要讲究爱才、聚才,用才之道’。

    1.聚才的方法

    方法之一,向外引进。我们认为光靠自己培养,速度太慢,所以确定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就是一方面自己培养,另一方面向外引进,并且把引进人才作为我们的基本厂策,重点抓。为此,我们公开发动职工做《三国演义,里走马荐诸葛亮的徐庶,向厂里推荐各种人才,为工厂的发展立功。厂领导坚持礼贤下士的态度,对要求调来我厂工作的技术人员,厂长,书记亲自接待,热情介绍厂的历史和发展前途,听取意见和要求,请他参观工厂。我们的厂长还多次“三顾茅庐’到欲来我厂工作的技术人员家中,登门求贤。厂领导的真诚对待,求贤若渴的态度,获得了不少知识分子的赞赏。几年来共引进近70名人才。

    方法之二,重视智力投资,加速人才培养。

    一是抓在职职工的技术培训工作。采取多种培训方法,捉高职工的科学技术水平。

    二是抓工程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和提高。有步骤地对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补缺”(外语),“补新”(专业基础理论微机应用),“补低”(提高中等技术人员的基础理论水平),有效地促进产品技术的更新和水平的提高。

    三是抓巩固提高的措施。制订并实行奖励制度,从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对职工进行奖励,大大促进了职工学技术,学文化的积极性。

    2.聚才要有计划

    在聚才工作中,我们做到有远见,要配套,有计划地进行,才能为工厂建设充分发挥作用.

    1978年,厂领导就预见到将来现代化管理必然要应用电子计算机,如果投有计算机人才,就会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因此,决定推荐几名素质比较好的高中毕业生去读计算机专业。到1982年原培养的专业人才毕业了,订购的计算机也同时进厂,计算机应用就顺利地搞起来了。现在厂里除四名专业计算机操作人员外,还有22入曾参加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学习,为计算机应用普及形成了一支骨干队伍。

    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一个技术进步、管理现代化的企业,不仅需要大量知识分子,而且还要各类专业知识配套,才能各施其长,形成力量。所以我们逐步确立了要实现两个配套的思想:(1)工程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政工人才要配套,(2)从厂领导,到中层干部要配套,并且订出规划,努力实施。例如;目前送在各大中院校培养的厂级干部、中层干部、其他职工共有80入,其中学习理工科的有25人,学习管理的40人,学习法律的3人,培训改:工干部的12人。对厂中层中青年干部及后备干部,做到按人列表,定向培养。

    3.聚才中要不断解决思想问题

    在培养引进人才的过程中,碰到过不少思想问题,如:(1)对外来知识分子有排外情绪,说“厂领导现在是喜新嫌旧,只重用外来知识分子,不重视原来的厂里的工人”等等。(2)轻视知识的“左’倾思想影响,说什么“没有工程师,我们也能搞出新产品,没有工程师照样提高质量’。(3)对知识分子抱妒忌心理。说,“这些人是领导吹出来的”,对知识分子求全责备,过份苛求,只看缺点,不顺眼,不服气。针对这些思想问题,我们采用各种方法进行宜传教育,为聚才工作创造条件。

    (1)反复宣传知识化的重要意义。近几年,我们通过各种会议、个别谈话等方式,反复宣传企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经济效益的提高,企业素质的好差,都离不开知识分子,要大家清除轻视知识、歧视知识分子的“左”的影响,破除小生产习惯势力的束缚,要大家选拔干部时要讲文化专业知识,要领导干部带头学习文化技术知识。通过宣传和领导干部带动,使职工逐步地对学习文化技术知识的重要性认识提高了.

    (2)用事实进行教育。如一位工程师调进我厂后,仅用半年时间就试制成功新品天线放大器,厂领导肯定了他的成绩。但有的人却说:‘没有工程师,我们也搞得出来”。我们就抓住半年搞成一只新品这件事,在职工中广泛宣传,大家只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企业才能办好。经过不断宣传教育,现在轻视知识分子的官论不大听见了。

    (3)处理好新来的和原有的知识分于之间的关系。我们十分注意做到对新引进的知识分子和原有知识分子三个一视同仁,政治上一祖同仁对待,工作上一视同仁安排,生活上一视同仁关心。在技术工作中把引进的技本人员和原有的技术人员搭配在一起工作,即便于技术上的了解和继承,又便于彼此之间在感情上沟通,使新来的和原有的知识分子较快地融为一体,和睦相处.

    三,如何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爱才、聚才,更重要的是用才。用好人才,才能充分调动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亢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

    1.要用好知识分子,先要了解知识分于:

    我们在长期的实践中观察体会到,知识分子在工作中有三个特点,(1)自尊心强。需要领导和群众对他的尊重、信任和重用。(2)看重自己的知识。认为自己是有知识的,很想运用自己的知识干出成绩来。(3)想干一番事业。绝大多数知识分子是爱党,爱国,愿意为“四化”作贡献的。三个特点中,自尊心是起主导作用的,我们认识了这些特点后,在使用他们时,尽量针对这些特点因势利导,以便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用得好,积极性就高

    (1)提拔重用。近几年,先后从知识分于中提任付厂长二名,厂长助理一名,党总支付书记一名,提任为付科长的三人,车间主任一人,付主任四人。对这些同志提拔任用,让他们有职有权,放手使用,不仅有力地解决了厂里干部缺乏的实际困难,而且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使他们感受到厂里对知识分子是信任、重用的,即使工作辛苦,也乐于努力做好。

    (2)专业对口,量才录用。在安排知识分子工作时,尽量做到先听本人要求,再由组织考虑。我们尽可能做到专业对口,人尽其才,以便发挥知识分子的专长,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全厂116名知识分子,除了进厂不久还在车间劳动的大学生以外,都在技术岗位,经济管理岗位上工作,专业都能对口.这样安排,使知识分子感到不仅对他的知识尊重,面且有用武之地,会心情舒畅地工作。

    (3)尊重他们的意见。厂领导平时做到多和知识分子接触,注煮听取他们的意见。对正确的意见,积极支持、采纳,不正确的意见给以说明,做好工作,还吸收他们参加各种会议,听取他们的意见,知识分子要找领导个别谈话时,我们总是热情接待,尽可能帮助解决。

    3.分配上尽量合理

    从全民单位引进的知识分子,按仪表局规定,向上浮动一级工资,奖金和福利就高不就低,比我厂低的,由我厂补足。对工程师及在技术、管理重要岗位上工作的知识分子,每人按月发给技术业务津贴。并根据他们平时的表现,发给月度奖金和年终奖金。还运用承包的方式,对从事共用天线新品开发的一些知识分子,实行奖励,以鼓励他们又快又好地完成新品试制任务。采取这些措施,使分配尽量合理,有利于调动知识分于的积极性。

    4.生活上关心照顾

    据我们了解,现在知识分子的后顾之忧比较多。我们针对这个情况,制订了“关于落实知讽分子政策的若干规定’二十条意见,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尽量帮助他们解决,使他们能够安心致志地工作。特别是一些突出的困难,帮他们解决以后,感激之情转化为巨大的工作热情,取得了更好的效果。譬如:由行政科负责,为助理工程师及大专以上知识分子供应价廉物美的配莱,以减轻他们的家务负担,使知识分子高兴,感激厂里关心,工作更加起劲。

’  5.政治上关心爱护

    为了进一步提高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在政治上关心他们,党总支每季度研究—次知识分子工作,党支部每月研究分析一次知识分子的思想情况和要求,各级党组织成员同知识分于交朋友,经常谈心,了解他们的工作、思想和生活情况。党组织和各部门每半年召开一次知识分子座谈会,组织他们学习中央和上级有关文件,听取对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工作的意见,并交流工作情况。经常表彰优秀的知识分于,对突出贡献者给予重奖。

    几年来,我们深深体会到:致力于人才开发,确实给企业增强了实力。自1980年以来,电视机调谐器的产量、利润每年翻一番,降低成本占全国同行业之首,产品质量先后被评为上海广播电视工业公司及上海市仪表局优质产品。这些事实充分说明,人才开发是决定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开发人才 增强企业实力
发行时间:1986-06-20
网站编辑:吴启明 黄海
  
来源:研究所

开发人才  增强企业实力

吴启明  黄  海

    我们上海金陵无线电厂现有职工1300人,1979年转产电视机三大件之一——高频头以来,生产发展很快,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较好,在全国调谐器行业厂际竞赛中获得了综合优胜奖。在U HF调谐器全国评比中获得一等奖。我们取得这些成绩,是和尊重知识,发挥知识分子作用分不开的。

    一、企业发展离不开人才

    在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人才开发,就成了决定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可是我厂原来只有一名大学生,有技术职称的一个也没有,人才奇缺,管理基础差,和电视工业迅速发展的状况远远不能适应。不解决人才问题,生产发展和产品质量提高就受到影响。为此,我厂重视引进和培养人才。至今已有大中专毕业生共116人,其中;工程师11人,助理工程师35人,技术员10人,这支队伍和全厂职工结合在一起,挑起了工厂的重担,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1.挑起了发展生产的重担。经济形势要求我们大幅度发展生产,但领导骨干严重不足。我们向上无三十二厂引进了一位有经验的车间主任戚仁钊同志,老戚同志充实到产品车间担任主要领导工作以后,他团结依靠全车间的干部和群众,狠抓生产,产量逐年递增,质量年年提高,为转产后的生产大发展打下了基础。

    2.挑起了提高产品质量的重担。由于长期来技术力量薄弱,设计和工艺上问题比较多,造成了质量不够稳定。1984年下半年,我们安排了一部分知识分子搞全面质量管理,抓设计,管工艺,使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如1983年四季度VHF的主要质量指标现场失效率高达2.5x10+,1984年三季度现场失效率已下降到1.96x10’。质量提高以后,深受整机厂欢迎,销售订货大幅度增加。

    3.挑起了发展新品的重担。发展新品是企业发展的条件,可是过去由于缺少技术人才,新品开发是“想得到,做不到’。后来,我们从引进的技术人员中,抽出一部分抓新晶研制,取得较好成绩。1982年以一个刚引进厂的工程师为主,组建CATV系统设计班于,现在已充实到-20令人,  1985年3月完成了设计定型,并开始小批量生产。企业有了新晶储备,对今后的发展有了更扎实的基础。

    4.挑起了对外引进的重担。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就要有熟悉技术和经营的人才。我们在同日本夏昔公司的引进谈判中,参加谈判的几位主要人员,都是引进的技术人员,他们从参加谈判、笔译,到引进的组织领导工作全部抓起来了,如果没有这些同志,引进淡判将无法进行。

二、要讲究聚才之道

    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企业之间的竞争,表现在产品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重视智力投资,重视人才开发,是工厂建设中的百年大计。所以,我们大力提倡’要爱才如命’;“要讲究爱才、聚才,用才之道’。

    1.聚才的方法

    方法之一,向外引进。我们认为光靠自己培养,速度太慢,所以确定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就是一方面自己培养,另一方面向外引进,并且把引进人才作为我们的基本厂策,重点抓。为此,我们公开发动职工做《三国演义,里走马荐诸葛亮的徐庶,向厂里推荐各种人才,为工厂的发展立功。厂领导坚持礼贤下士的态度,对要求调来我厂工作的技术人员,厂长,书记亲自接待,热情介绍厂的历史和发展前途,听取意见和要求,请他参观工厂。我们的厂长还多次“三顾茅庐’到欲来我厂工作的技术人员家中,登门求贤。厂领导的真诚对待,求贤若渴的态度,获得了不少知识分子的赞赏。几年来共引进近70名人才。

    方法之二,重视智力投资,加速人才培养。

    一是抓在职职工的技术培训工作。采取多种培训方法,捉高职工的科学技术水平。

    二是抓工程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和提高。有步骤地对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补缺”(外语),“补新”(专业基础理论微机应用),“补低”(提高中等技术人员的基础理论水平),有效地促进产品技术的更新和水平的提高。

    三是抓巩固提高的措施。制订并实行奖励制度,从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对职工进行奖励,大大促进了职工学技术,学文化的积极性。

    2.聚才要有计划

    在聚才工作中,我们做到有远见,要配套,有计划地进行,才能为工厂建设充分发挥作用.

    1978年,厂领导就预见到将来现代化管理必然要应用电子计算机,如果投有计算机人才,就会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因此,决定推荐几名素质比较好的高中毕业生去读计算机专业。到1982年原培养的专业人才毕业了,订购的计算机也同时进厂,计算机应用就顺利地搞起来了。现在厂里除四名专业计算机操作人员外,还有22入曾参加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学习,为计算机应用普及形成了一支骨干队伍。

    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一个技术进步、管理现代化的企业,不仅需要大量知识分子,而且还要各类专业知识配套,才能各施其长,形成力量。所以我们逐步确立了要实现两个配套的思想:(1)工程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政工人才要配套,(2)从厂领导,到中层干部要配套,并且订出规划,努力实施。例如;目前送在各大中院校培养的厂级干部、中层干部、其他职工共有80入,其中学习理工科的有25人,学习管理的40人,学习法律的3人,培训改:工干部的12人。对厂中层中青年干部及后备干部,做到按人列表,定向培养。

    3.聚才中要不断解决思想问题

    在培养引进人才的过程中,碰到过不少思想问题,如:(1)对外来知识分子有排外情绪,说“厂领导现在是喜新嫌旧,只重用外来知识分子,不重视原来的厂里的工人”等等。(2)轻视知识的“左’倾思想影响,说什么“没有工程师,我们也能搞出新产品,没有工程师照样提高质量’。(3)对知识分子抱妒忌心理。说,“这些人是领导吹出来的”,对知识分子求全责备,过份苛求,只看缺点,不顺眼,不服气。针对这些思想问题,我们采用各种方法进行宜传教育,为聚才工作创造条件。

    (1)反复宣传知识化的重要意义。近几年,我们通过各种会议、个别谈话等方式,反复宣传企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经济效益的提高,企业素质的好差,都离不开知识分子,要大家清除轻视知识、歧视知识分子的“左”的影响,破除小生产习惯势力的束缚,要大家选拔干部时要讲文化专业知识,要领导干部带头学习文化技术知识。通过宣传和领导干部带动,使职工逐步地对学习文化技术知识的重要性认识提高了.

    (2)用事实进行教育。如一位工程师调进我厂后,仅用半年时间就试制成功新品天线放大器,厂领导肯定了他的成绩。但有的人却说:‘没有工程师,我们也搞得出来”。我们就抓住半年搞成一只新品这件事,在职工中广泛宣传,大家只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企业才能办好。经过不断宣传教育,现在轻视知识分子的官论不大听见了。

    (3)处理好新来的和原有的知识分于之间的关系。我们十分注意做到对新引进的知识分子和原有知识分子三个一视同仁,政治上一祖同仁对待,工作上一视同仁安排,生活上一视同仁关心。在技术工作中把引进的技本人员和原有的技术人员搭配在一起工作,即便于技术上的了解和继承,又便于彼此之间在感情上沟通,使新来的和原有的知识分子较快地融为一体,和睦相处.

    三,如何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爱才、聚才,更重要的是用才。用好人才,才能充分调动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亢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

    1.要用好知识分子,先要了解知识分于:

    我们在长期的实践中观察体会到,知识分子在工作中有三个特点,(1)自尊心强。需要领导和群众对他的尊重、信任和重用。(2)看重自己的知识。认为自己是有知识的,很想运用自己的知识干出成绩来。(3)想干一番事业。绝大多数知识分子是爱党,爱国,愿意为“四化”作贡献的。三个特点中,自尊心是起主导作用的,我们认识了这些特点后,在使用他们时,尽量针对这些特点因势利导,以便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用得好,积极性就高

    (1)提拔重用。近几年,先后从知识分于中提任付厂长二名,厂长助理一名,党总支付书记一名,提任为付科长的三人,车间主任一人,付主任四人。对这些同志提拔任用,让他们有职有权,放手使用,不仅有力地解决了厂里干部缺乏的实际困难,而且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使他们感受到厂里对知识分子是信任、重用的,即使工作辛苦,也乐于努力做好。

    (2)专业对口,量才录用。在安排知识分子工作时,尽量做到先听本人要求,再由组织考虑。我们尽可能做到专业对口,人尽其才,以便发挥知识分子的专长,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全厂116名知识分子,除了进厂不久还在车间劳动的大学生以外,都在技术岗位,经济管理岗位上工作,专业都能对口.这样安排,使知识分子感到不仅对他的知识尊重,面且有用武之地,会心情舒畅地工作。

    (3)尊重他们的意见。厂领导平时做到多和知识分子接触,注煮听取他们的意见。对正确的意见,积极支持、采纳,不正确的意见给以说明,做好工作,还吸收他们参加各种会议,听取他们的意见,知识分子要找领导个别谈话时,我们总是热情接待,尽可能帮助解决。

    3.分配上尽量合理

    从全民单位引进的知识分子,按仪表局规定,向上浮动一级工资,奖金和福利就高不就低,比我厂低的,由我厂补足。对工程师及在技术、管理重要岗位上工作的知识分子,每人按月发给技术业务津贴。并根据他们平时的表现,发给月度奖金和年终奖金。还运用承包的方式,对从事共用天线新品开发的一些知识分子,实行奖励,以鼓励他们又快又好地完成新品试制任务。采取这些措施,使分配尽量合理,有利于调动知识分于的积极性。

    4.生活上关心照顾

    据我们了解,现在知识分子的后顾之忧比较多。我们针对这个情况,制订了“关于落实知讽分子政策的若干规定’二十条意见,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尽量帮助他们解决,使他们能够安心致志地工作。特别是一些突出的困难,帮他们解决以后,感激之情转化为巨大的工作热情,取得了更好的效果。譬如:由行政科负责,为助理工程师及大专以上知识分子供应价廉物美的配莱,以减轻他们的家务负担,使知识分子高兴,感激厂里关心,工作更加起劲。

’  5.政治上关心爱护

    为了进一步提高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在政治上关心他们,党总支每季度研究—次知识分子工作,党支部每月研究分析一次知识分子的思想情况和要求,各级党组织成员同知识分于交朋友,经常谈心,了解他们的工作、思想和生活情况。党组织和各部门每半年召开一次知识分子座谈会,组织他们学习中央和上级有关文件,听取对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工作的意见,并交流工作情况。经常表彰优秀的知识分于,对突出贡献者给予重奖。

    几年来,我们深深体会到:致力于人才开发,确实给企业增强了实力。自1980年以来,电视机调谐器的产量、利润每年翻一番,降低成本占全国同行业之首,产品质量先后被评为上海广播电视工业公司及上海市仪表局优质产品。这些事实充分说明,人才开发是决定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