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杜传忠在《人民论坛网》撰文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成长潜力巨大的产业。这类产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既代表着科技创新方向,又代表着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向,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和产业带动能力。近年来,以大数据、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我国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稳定经济运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发展新兴产业既是形势所需,也是大势所趋。近段时间,多地密集出台规划,围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进一步落子布局。在新兴产业方面,我国新动能继续成长壮大,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移动通信基站设备等重点高技术产品产量增长迅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韧性彰显,成为中国经济恢复增长主要动力之一。
如何进一步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杜传忠提出,应着力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一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趋势,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谋划发展一批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未来产业。通过推动对前沿科技的深入探索和交叉融合创新,特别是加快对颠覆性技术的创新突破,促进未来产业快速发展。二是进一步巩固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在关系安全发展的领域要加快补齐短板,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三是要充分发挥我国产业规模、产业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先发优势,加紧打造新兴产业链,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在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过程中,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提升我国产业体系整体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