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撰文表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一个较为复杂的环境和形势下。数据显示,8月份,制造业PMI(采购经理指数)和非制造业PMI指数双双回落。PMI的数据表现,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首先,我国长期向好的经济复苏态势仍然没有改变,虽然PMI指数有所下滑,但对比来看其仍然处于一个扩张的区间,并且这种趋势已经保持了18个月,根据当前情况预计还将继续延续下去。其次,需求端存在着明显的回落,包括疫情的反复以及汛情的影响,都让国内的生产经营秩序受到了一些影响。国内经济恢复不稳固、不平衡的状态还存在,再加上全球疫情的持续变化,也让外部环境蒙上了一层阴影。
盘和林认为,在这样一个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小微企业是外需困局的突破点。当前外部环境随着疫情的反复,不确定性进一步提高,外需明显回落,而小微企业则可以从中寻求到突破口。比如,目前的原材料成本等变化大多体现在大宗商品上,而以“小而美”为特点的中小微企业受影响程度较低。跨境电商、贸易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中小微企业产品和服务走出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点对点的“毛细血管式”服务反而让小微企业具有了外贸中的独特优势。其次,小微企业是进一步扩大内需,发挥国内大循环作用的关键衔接点。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显示,我国中小微企业占据企业总数的99%以上,在社会生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小微企业是社会就业的中坚力量,占全部企业就业人员比重的79.4%;而且,中小微企业还有巨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在信息技术相关的关键产业提供了大量的创新专利供给。因此,畅通国内大循环,就要调动起社会各方的力量,而中小微企业就像是轴承,将社会生产、就业、居民收入与消费等串联起来,为进一步扩大内需,和经济“破局”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小微企业还是促进共同富裕,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提高居民幸福感的关键媒介。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人民幸福,共同富裕也是我国的重要方针之一。为小微企业纾困,解决小微企业遇到的融资问题、经营问题,就是在为广大群众解决生存问题,解决收入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好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才能提升。“钱袋子”鼓了,才能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助力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