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在山东省淄博市举行的“庆祝建党100周年——新时代党建引领赋能乡村全面振兴淄博实践现场会”演讲时表示,深化农村改革的第二篇大文章,就是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是要构造一个边界清晰、权责完整、保护严格、运转流畅的产权制度。目前,我国农村的耕地、林地、水面、草地等资源性资产达到66.5亿亩,还有6.5万亿账面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
张红宇提出,做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需要牢牢把握三个方面。第一,要把产权制度改革、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脱贫攻坚是2020年之前党领导我们干出的一件得民心、惠民生的重大事件。怎么让脱贫攻坚后形成的集体资产在脱贫地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包括更广大的农村地区发挥作用,必须把两个方面的工作结合好,就是要续接好延续好脱贫攻坚的政策和乡村振兴的政策。把脱贫攻坚的阶段性政策和区域性政策转变为乡村振兴的长期性政策、普惠性政策,在此基础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这是防止规模性返贫的重大选择。第二,通过各种各样乡村产业的发展,使集体经济有一个基本盘。近几年的调研发现,在北京、上海、广州、浙江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郊区,拥有非常丰富的经营性资产,如上海、浙江的很多村庄,农民20%的收入是来源于集体经济的收入。但是西南地区、西北地区,以及山东等普通的农村地区靠什么?是靠资源性资产的改革,靠资源性资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所形成的新业态,比如农村搞养老中心、旅游合作社,最近去重庆永川区调研发现,那里搞了一个养老合作社,每年的收益有20000元。从这个角度来讲,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对新产业新业态的适应意义非常重大。第三,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要靠乡村治理,靠自治、法治、德治,完善乡村的治理结构才能真正实现。比如浙江宁波,通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在乡村治理构造中发挥作用非常好;象山、临海等村里的事务权力阳光操作,农民各种各样的分配和福利都是来自于集体经济积累。怎样让老百姓知党恩、感党情、跟党走,跟完善治理结构高度相关,因此怎样在党的领导之下强化党对基层工作的领导,在这个基础之上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怎样共同发挥作用,意义也非常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