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正文
上海新工联集团举办纪念建司20周年论坛
发布时间:2012-10-08
来源:原创
调整字号:

    上海市工业合作联社直接投资企业上海新工联集团9月20日下午在上海市社联大楼6楼群言厅,以“跨越”为主题,举办纪念公司成立20周年论坛。本次活动特邀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所长张晖明教授,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新工联战略研究中心特邀顾问潘名山研究员,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协调办公室主任吴文,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综合规划处副处长徐华,上海财经大学副教授、海派经济学研究中心秘书长叶正茂博士,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研究所陶友之研究员和《上海经济年鉴》编辑王安康等嘉宾出席。新工联集团公司董事长严镇博、名誉董事长范大政、总裁吴建初等市联社和新工联集团领导以及各部门、各子公司代表约70人出席论坛。论坛由集团公司董事长严镇博主持。

    范大政名誉董事长热情洋溢的致辞为论坛拉开了帷幕。他首先对纪念新工联成立20周年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参加论坛的各位嘉宾和同志表示欢迎与感谢。他回顾新工联集团的创建历史和发展历程指出,20年来新工联从一个机关作风痕迹明显、市场竞争能力薄弱、盈利能力不强、员工收入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企业,转变成为以现代服务业为引领、能够参与市场竞争、职工持股、多元投资的,具有新型集体经济特征的现代企业集团,走上了良性、持续、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他强调,新工联的成功来之不易,这些辉煌的业绩应归功于一起共同奋斗的全体新工联人;应归功于曾经支持帮助我们改革、发展、创业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他指出,实现传统集体企业的体制创新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工联新型集体经济的发展道路仍不会平坦,面临的宏观形势和外部的经济环境依然十分严峻。因此,对于新工联人来说,要再次取得改革和发展的新成就,任重道远。他希望与会的各位专家、同仁,一起为新工联的未来出谋划策,提出具有战略性、方向性的真知灼见,通过论坛智慧火花的迸发、真知理念的探索,为推动新工联进一步的改革发展,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提供可贵的指导和引领。

    吴建初总裁在论坛上作了《新工联未来发展蓝图及产业转型发展的思考》主题演讲。他指出,新工联“十二五”发展的蓝图,就是建设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让全体员工自豪与幸福的新型集体经济企业集团。吴总裁对新工联转型发展提出五点具体的构想:一是房产板块必须适应房产开发模式转变,积极稳妥、把好节奏、有保有舍地操作好现有的几个开发项目;同时应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二是不动产物业板块加大调整力度,提高物业利用效益。三是酒店投资板块通过合作突破瓶颈,努力形成酒店投资经营的规模。四是商贸板块通过资源整合、商贸联动,提高产业能级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五是发展资本经营与金融服务,加强风险控制,探索新的经营领域。

    党委书记金剑铭、常务副总裁范杰和副总裁张志远分别就《职工持股会的现状、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探索》、《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对新工联集团影响和展望》和《未来新工联发展推动力模式的改变,将促进新工联经济发展市场化》作了演讲。

   张晖明教授在《从体制改革走向制度规范——创新驱动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生命力的探讨》的演讲中,肯定了新工联20年的历程,是从集体所有制的股份合作改造的“破冰之旅”,走到了一个比较成熟的制度规范的“港湾”,走到了一个产权关系新的归宿。新工联在上海、在全国有很强的代表性,有很多东西可以总结。张晖明教授在演讲中也指出,新工联未来的发展要思考制度发展的空间。把制度的法律法规、体制政策和工作方式等三个层面的问题,放到新工联发展与运行当中来分解,找到在法律意义上、体制意义上的制度依据,找到在机制意义上、工作方法上的依据。他进一步指出,摆在新工联面前的一个改革的关键问题是,在新阶段如何突破瓶颈,再发生一次蜕变,逐步走向现代产权制度,形成新型的开放式资产关系和劳动关系。

    叶正茂博士作了题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若干问题探讨及对新工联的建议》的演讲,市府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潘名山研究员作了题为《关于新工联未来战略发展的若干思考和难题破解以及几点建议》的演讲。

    严镇博董事长在最后总结时对新工联集团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在跨越中,要进一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善企业体制机制,深化产权制度改革,规范和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坚持集体决策,加强科学管理和民主管理,为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有力保障。二是在跨越中,要进一步调整企业的产业结构和资产结构,在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继续有所作为,充分利用公司成立20年所积累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其他各种社会资源,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三是在跨越中,要进一步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工作的配套政策、措施,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加强对年轻干部、员工的培养和锻炼,积极稳妥地实现企业决策团队和其他重要岗位干部的新老交接。四是在跨越中,要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分配水平,在提高效益的基础上,提高员工的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逐步解决企业改革发展中的历史遗留问题,进一步关心离退休员工和协保员工的生活,完善帮困保障机制,使各类员工均能分享企业改革和发展所带来的成果。他号召全体新工联人要总结经验、扬长避短,跨越过去、坚持改革,携手并进、共创未来,努力实现新工联集团的可持续发展,为上海集体经济发展、为新工联美好明天继续拼搏。

网站首页 >> 正文
上海新工联集团举办纪念建司20周年论坛
发布时间:2012-10-08
来源:原创

    上海市工业合作联社直接投资企业上海新工联集团9月20日下午在上海市社联大楼6楼群言厅,以“跨越”为主题,举办纪念公司成立20周年论坛。本次活动特邀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所长张晖明教授,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新工联战略研究中心特邀顾问潘名山研究员,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协调办公室主任吴文,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综合规划处副处长徐华,上海财经大学副教授、海派经济学研究中心秘书长叶正茂博士,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研究所陶友之研究员和《上海经济年鉴》编辑王安康等嘉宾出席。新工联集团公司董事长严镇博、名誉董事长范大政、总裁吴建初等市联社和新工联集团领导以及各部门、各子公司代表约70人出席论坛。论坛由集团公司董事长严镇博主持。

    范大政名誉董事长热情洋溢的致辞为论坛拉开了帷幕。他首先对纪念新工联成立20周年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参加论坛的各位嘉宾和同志表示欢迎与感谢。他回顾新工联集团的创建历史和发展历程指出,20年来新工联从一个机关作风痕迹明显、市场竞争能力薄弱、盈利能力不强、员工收入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企业,转变成为以现代服务业为引领、能够参与市场竞争、职工持股、多元投资的,具有新型集体经济特征的现代企业集团,走上了良性、持续、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他强调,新工联的成功来之不易,这些辉煌的业绩应归功于一起共同奋斗的全体新工联人;应归功于曾经支持帮助我们改革、发展、创业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他指出,实现传统集体企业的体制创新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工联新型集体经济的发展道路仍不会平坦,面临的宏观形势和外部的经济环境依然十分严峻。因此,对于新工联人来说,要再次取得改革和发展的新成就,任重道远。他希望与会的各位专家、同仁,一起为新工联的未来出谋划策,提出具有战略性、方向性的真知灼见,通过论坛智慧火花的迸发、真知理念的探索,为推动新工联进一步的改革发展,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提供可贵的指导和引领。

    吴建初总裁在论坛上作了《新工联未来发展蓝图及产业转型发展的思考》主题演讲。他指出,新工联“十二五”发展的蓝图,就是建设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让全体员工自豪与幸福的新型集体经济企业集团。吴总裁对新工联转型发展提出五点具体的构想:一是房产板块必须适应房产开发模式转变,积极稳妥、把好节奏、有保有舍地操作好现有的几个开发项目;同时应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二是不动产物业板块加大调整力度,提高物业利用效益。三是酒店投资板块通过合作突破瓶颈,努力形成酒店投资经营的规模。四是商贸板块通过资源整合、商贸联动,提高产业能级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五是发展资本经营与金融服务,加强风险控制,探索新的经营领域。

    党委书记金剑铭、常务副总裁范杰和副总裁张志远分别就《职工持股会的现状、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探索》、《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对新工联集团影响和展望》和《未来新工联发展推动力模式的改变,将促进新工联经济发展市场化》作了演讲。

   张晖明教授在《从体制改革走向制度规范——创新驱动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生命力的探讨》的演讲中,肯定了新工联20年的历程,是从集体所有制的股份合作改造的“破冰之旅”,走到了一个比较成熟的制度规范的“港湾”,走到了一个产权关系新的归宿。新工联在上海、在全国有很强的代表性,有很多东西可以总结。张晖明教授在演讲中也指出,新工联未来的发展要思考制度发展的空间。把制度的法律法规、体制政策和工作方式等三个层面的问题,放到新工联发展与运行当中来分解,找到在法律意义上、体制意义上的制度依据,找到在机制意义上、工作方法上的依据。他进一步指出,摆在新工联面前的一个改革的关键问题是,在新阶段如何突破瓶颈,再发生一次蜕变,逐步走向现代产权制度,形成新型的开放式资产关系和劳动关系。

    叶正茂博士作了题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若干问题探讨及对新工联的建议》的演讲,市府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潘名山研究员作了题为《关于新工联未来战略发展的若干思考和难题破解以及几点建议》的演讲。

    严镇博董事长在最后总结时对新工联集团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在跨越中,要进一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善企业体制机制,深化产权制度改革,规范和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坚持集体决策,加强科学管理和民主管理,为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有力保障。二是在跨越中,要进一步调整企业的产业结构和资产结构,在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继续有所作为,充分利用公司成立20年所积累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其他各种社会资源,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三是在跨越中,要进一步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工作的配套政策、措施,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加强对年轻干部、员工的培养和锻炼,积极稳妥地实现企业决策团队和其他重要岗位干部的新老交接。四是在跨越中,要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分配水平,在提高效益的基础上,提高员工的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逐步解决企业改革发展中的历史遗留问题,进一步关心离退休员工和协保员工的生活,完善帮困保障机制,使各类员工均能分享企业改革和发展所带来的成果。他号召全体新工联人要总结经验、扬长避短,跨越过去、坚持改革,携手并进、共创未来,努力实现新工联集团的可持续发展,为上海集体经济发展、为新工联美好明天继续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