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正文
田学斌:倡导共享发展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发布时间:2017-03-15
来源:光明日报
调整字号:

    日前,国家水利部副部长田学斌撰文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国发展实际,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这一重大理论问题上认识更加明确和清醒。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着眼点,就是把人民作为生产的目的。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如果社会生产不以人民为目的,不仅是不正义的,更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是不可持续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之所以危机重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把资本的增值和扩张作为生产的根本目的,只见“物”不见“人”,更不见人民,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特别是人民大众异化成了生产剩余价值的工具,甚至在社会中形成了贫富两极的分化对立。新发展理念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鲜明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既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又把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作为发展的强大动力,努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生动局面。新发展理念突出了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核心地位,紧紧围绕发展的根本目的、基本动力、价值尺度,从唯物史观的高度进一步回答了当代中国究竟“为谁发展”“靠谁发展”的问题。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是贯穿新发展理念的红线,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根本要求所在。

    倡导共享发展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享发展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所决定的,是我们党的宗旨所向。从理论上追溯,最早重视分配公平的思想家是马克思。当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预言资本主义制度将被新制度替代,一个重要依据就是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与分配制度不公平,导致了财富积累与贫困积累两极分化。马克思从商品入手,通过对商品中凝聚的剩余价值的分析,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因对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不同而导致的阶级对抗性,这是导致其经济社会发展中顽疾的原因所在。一个不公平的社会制度,必被历史淘汰。共享有利于增进整个社会福利,增进民生福祉。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就是要使全体人民受益,使各阶层、各民族、各地区的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决不让一个人掉队。共享不意味着没有差别,人的智力高低、体力大小、努力程度以及家庭条件的差异是客观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果搞平均主义大锅饭,对于付出更多劳动、更多资本,创造更多价值,拥有更多知识,作出更大贡献的人是不公平的。但是差距不能过大,这样才能调动全体人民共同为发展出力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果人与人享有的差距悬殊,出现两极分化,既不符合社会主义原则,又会带来社会不稳定、经济发展受损失等问题。共享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价值追求和既定目标。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共享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渐进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一蹴而就,我国现在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共享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期望相比差距还比较大,推进共享发展,必须立足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口众多和资源短缺的基本国情,做出理性、有效、可行的政策制度安排。 

网站首页 >> 正文
田学斌:倡导共享发展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发布时间:2017-03-15
来源:光明日报

    日前,国家水利部副部长田学斌撰文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国发展实际,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这一重大理论问题上认识更加明确和清醒。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着眼点,就是把人民作为生产的目的。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如果社会生产不以人民为目的,不仅是不正义的,更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是不可持续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之所以危机重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把资本的增值和扩张作为生产的根本目的,只见“物”不见“人”,更不见人民,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特别是人民大众异化成了生产剩余价值的工具,甚至在社会中形成了贫富两极的分化对立。新发展理念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鲜明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既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又把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作为发展的强大动力,努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生动局面。新发展理念突出了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核心地位,紧紧围绕发展的根本目的、基本动力、价值尺度,从唯物史观的高度进一步回答了当代中国究竟“为谁发展”“靠谁发展”的问题。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是贯穿新发展理念的红线,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根本要求所在。

    倡导共享发展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享发展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所决定的,是我们党的宗旨所向。从理论上追溯,最早重视分配公平的思想家是马克思。当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预言资本主义制度将被新制度替代,一个重要依据就是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与分配制度不公平,导致了财富积累与贫困积累两极分化。马克思从商品入手,通过对商品中凝聚的剩余价值的分析,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因对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不同而导致的阶级对抗性,这是导致其经济社会发展中顽疾的原因所在。一个不公平的社会制度,必被历史淘汰。共享有利于增进整个社会福利,增进民生福祉。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就是要使全体人民受益,使各阶层、各民族、各地区的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决不让一个人掉队。共享不意味着没有差别,人的智力高低、体力大小、努力程度以及家庭条件的差异是客观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果搞平均主义大锅饭,对于付出更多劳动、更多资本,创造更多价值,拥有更多知识,作出更大贡献的人是不公平的。但是差距不能过大,这样才能调动全体人民共同为发展出力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果人与人享有的差距悬殊,出现两极分化,既不符合社会主义原则,又会带来社会不稳定、经济发展受损失等问题。共享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价值追求和既定目标。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共享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渐进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一蹴而就,我国现在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共享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期望相比差距还比较大,推进共享发展,必须立足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口众多和资源短缺的基本国情,做出理性、有效、可行的政策制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