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国企改革全面启动。截至目前,省级层面,北京、上海、广东、安徽、江苏、浙江等多地已经公布国企改革方案;市级层面,包括湖南娄底、江苏盐城、湖北襄阳、江西景德镇等也都在近期公布了国企改革意见。随着国企股权多元化改革进程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已成为深化国企改革的重中之重。
央企层面,7月15日中央国资委推出央企混合所有制试点。国资委组织六家央企进行四个方面的试点,各试点央企在筹划设计自身改革方案,预计未来3-6个月内有望陆续出台;能源、电信、金融等领域的央企改革也在自下而上的推进。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改革方案已获得通过,职务消费等旨在规范国企高管在职消费的尝试也在准备中。
地方层面,已经公布的地方国企改革方案基本都包括六大方面的内容:国企改革总目标、引入非公经济、企业治理结构提升、监管方式转变、区分不同国企功能、经营收益上缴等,但各个省份在具体实施目标和方法上有所区别。基于国企质量、市场化意识的深入程度和改革意愿等角度,目前上海、北京、广东、安徽、江苏和浙江的国企改革进程相对更快。
行业层面,从国资委监管企业的行业分布来看,分布的领域九成以上是竞争性行业,其中垄断程度较高的是电力、石油、公用事业、军工等领域;还有部分属于消费行业,属于完全竞争性行业,如食品、商业、医药、纺织服装等。此轮国企改革可能将会按照先易后难、先竞争后垄断的顺序推行,竞争性行业将是未来国企改革的先行部分。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国资改革的机会仅仅限定在实体行业。国企改革的最终目标之一,就是使得无论是非金融国企还是金融国企,均面临经营的“硬约束”,使得其行为逐步市场化。
值得注意的是,与以往改革有所不同,无论是引入战略投资者、管理层激励,还是董事会改革,此轮改革的核心目标直指“提效”。按照三中全会精神,当前国企改革的目标已经清晰:首先是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监管体制;其次是建设国有资本投资和运营两类公司;再就是发展混合所有制,包括职业经理人,员工持股、激励机制等改革。有专家认为,推动国企国资改革能盘活经济要素,释放经济动力,促进经济增长。改革力度越大,行情越好。一旦国资改革全面铺开,所带来的市场机遇还将进一步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