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加强联社机构建设
1.省联社机构现状。吉林省手工业合作联社(下称省联社)成立于1956年1月,现为公益一类正厅级事业单位,内设一个办公室,编制11人,实有11人。省联社设立党委,财务、人事相对独立。历史上,省联社先后同政府专业经济主管部门的省手管局、二轻局、二轻厅、轻工业厅、轻工行办合署办公。2004年,政府专业经济主管部门撤销,省联社挂靠省经委,省联社主任由省经委主任兼任,另设1名副主任(副厅长级)负责省联社日常工作。2009年以后,省联社挂靠省工信厅,省联社主任由省工信厅厅长兼任,其他不变。省联社处级领导干部由党委推荐,报省工信厅党组按照规定程序考核任命。
2.市县联社机构情况。截至2000年,经过历次机构改革、职能调整,全省60个县(市、区)仅有23个县(市、区)保留了联社机构。2000年以后,按照“高举旗帜,守住阵地,健全体系,扩大影响”的要求,省联社经积极争取,大力协调沟通,基本保持了全省市县联社机构的相对稳定。目前,全省行政区划内的9个市(州),有7个市(州)联社机构存在;保留下来的23个县(市、区)联社,未再发生颠覆性变化。全省市县联社机构现有五种存在形式,分别是挂靠、合署办公、独立存在、职能融入、只有印鉴。挂靠工信局、发改局的有13个;与有关部门合署办公的有6个;独立存在的有2个;职能融入到相关部门的有6个;只有印鉴的有4个。
3.及时召开换届大会。按照省联社章程规定,理事会每届任期5年。及时换届,对于推动联社事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吉林省联社自1956年1月成立至2017年8月,共召开了9次代表大会。2000年是联社机构变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当年,省联社纳入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此后,省联社召开了3次代表大会。这3次大会,都有全国总社、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到会作重要讲话,为与会代表和各级联社鼓舞了士气、提振了精神、坚定了信心。第九次代表大会于
二、强化资产运营措施
1.实行“三个分开”。2001年,省联社纳入财政全额拨款,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对于如何核算国有资金及联社集体资产一度产生困惑,实践使我们感到,二者混为一谈既不符合规定,又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经过反复研究论证,省联社做出了实行“三个分开”的重大决定,即:国有资产核算与集体资产核算分开,国有资产管理与集体资产管理分开,社务工作与联社资产运营分开。2004年,省联社请求省财政厅对联社纳入财政全额拨款以前形成的资产性质进行界定,明确了这部分资产为集体资产。2005年,经省经委批准,省联社将历史上积累下来的集体资产(存量部分)移交(划拨)给省联社直属的吉林省联源轻工有限责任公司,由该公司负责运营。省联社保留划拨部分资产的终级所有权,并行使监管职责。
2.促进保值增值。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省联社积累的资产总值已超亿元。如何搞好省联社集体资产市场化运营是一篇大文章,既不能等、又不能急,必须稳妥审慎操作,本着“市场调研、筛选项目、反复论证、风险可控”的原则,稳健推进资产运营,确保资产保值增值。近些年来,省联社集体资产运营主要采取3种方式。一是投资理财。2011年-2018年,省联源公司每年都投入3000多万元资金用于投资理财,收益稳步增长。二是收取税后利润。将省联源公司金海湾分公司(金海湾酒店)承包给个人经营,经营者按合同规定每年向联源公司上缴税后利润,收入比较稳定。三是投资入股成立新公司。2011年,联源公司与个人共同出资注册成立了饮食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其中,联源公司以固定资产出资,占股51%;个人以货币出资,占股49%。公司实行责任经营管理方式,收益能够得到保证。
3.加强监督管理。联社集体资产,是联社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管住看好集体资产方面,省联社下足了功夫。省联社按照物权法和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的规定,坚决抵制各种形式的平调、侵占、挪用、私分联社资产的行为。不断强化对直属公司的经营指导,加强管理,开拓路数,稳健经营,确保资产保值增值,增强了联社的经济实力。同时,完善直属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省联社选派资产代表参与公司班子决策议事。采取随机抽查、重点督查、审计检查、实地调查的措施,进一步加强对直属公司的监督管理,推动公司经营管理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迈进。在工作中,省联社还指导有资产的市县联社,维护合法权益,保持联社集体资产独立和完整。
三、推进“匠心艺彩”活动
1.顺应“双创”潮流。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推动落实“双创”工作,要有一定载体和平台。2016年,经省联社倡议设计,省工信厅、省人社厅、省总工会、共青团吉林省委、省妇联、省手工业联社、吉林电视台七家单位,联合发起全省民间开展“匠心艺彩”活动。活动的目的就是充分发挥民间匠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的引领带动作用,通过薪火相传,让更多的人实现靠手艺自立、创业、就业;用好匠人所承载的生产和文化资源,使匠人的精湛手艺和匠心追求转变成产业实践和产业活动,并逐渐扩大发展规模,尽快融入到产业转型中去;积极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新动能;尊重匠人的劳动价值,提高匠人的社会待遇,提升匠人的社会地位,在全省营造匠艺精进、匠艺出彩的浓厚氛围。
2.通过研究推动。自开展“匠心艺彩”活动以来,省联社积极参与,持续推动,主动作为,三次深入实地开展专题调查研究。撰写了题为《关于全省民间匠人创业创新情况的调查报告》、《互联网条件下全省手工业个性化定制化生产情况调研报告》和《吉林省农民画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的3个调研报告。第一个报告全面概括了吉林省民间匠人的门类及分布情况,准确找出了民间匠人创业创新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民间匠人创业创新的思考和建议;第二个报告为吉林省手工业生产企业和手工艺人在互联网条件下,开展个性化定制化生产指明了方向;第三个报告为吉林省农民画产业化发展方向定位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其中,《互联网条件下全省手工业个性化定制化生产情况调研报告》还被《上海集体经济》杂志2018年第2期转载。
3.开展特色活动。省联社是“匠心艺彩”活动发起单位之一,推动活动深入开展是省联社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扩大声势,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在省联社的指导下,有的地方联社结合当地实际,举办富有特色、卓有成效的活动,推动“匠心艺彩“深入开展。长春市工信局、联社等部门找准契合点,开展了“弘扬工匠精神、助力创业创新”活动;公主岭市工信局、联社紧盯增长点,推动民间匠人创业创新项目产业化。有的市(县、区)开展了民间匠人技术大赛、技能比武、产品展示系列活动,为推动匠人创业创新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按照省工信厅的要求,省联社指导协调各市县工信局、联社,认真做好民间匠人创业创新项目调查摸底工作,经过考核筛选,确立了39个项目,为落实用财政资金以“因素法”的形式支持“匠心艺彩”项目做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四、拓展联社服务功能
1.借助组织优势强化服务。联社系统行会意识浓厚,感情积淀较深,联系比较紧密。省联社指导各级联社发挥传统组织优势,积极探索和不断完善适应新形势的工作方式,建立健全以服务为核心的工作机制,使联社成为成员企业改革发展的指导和组织者、集体资产的管理和维护者、集体合作经济政策制定的建议和协调者、中小企业合作互助的组织和参与者、手工艺人和民间匠人创业创新的倡导和推动者。在工作中,注重从细节入手,从小处着眼,为成员企业提供看得见、摸得着、能得到实惠的服务。
2.借助平台载体细化服务。全省各级联社按照“借助外力,注重效果,推动发展,扩大影响”的要求,在职能上延伸手臂,在布局中找准位置,在工作中积极作为,借助省工信厅行政资源及挂靠工信局的优势,借助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借助各行业协会,认真为企业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在生产组织、要素供给、环保评估、信息咨询、人员培训、技术支持、创业辅导、市场开拓、管理诊断、融资担保、法律维权、电子商务、商务代理等方面,细化服务、深化服务。积极投身于工业“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活动,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
3.借助调度服务体系深化服务。为提高服务质量、深化细化服务内容、拓展服务范围,省联社制定了关于建立完善全省手工业调度服务体系的具体意见。全省各地联社或工信部门按照该意见要求,明确手工业调度服务的分管领导、承办部门和具体工作人员。努力推动联社机构存在的市县联社“主动对接融入,积极发挥作用”,在工作中参与进去,在成果中体现出来;对没有联社机构的市县,本着“共建共进共享”的原则,省联社加强与各地工信局沟通,与当地负责手工业发展的具体工作人员协同,形成了全省手工业“上下成线,左右成网”的调度服务体系,为推动联社经济、手工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本文为2019年联社系统干部理论培训与工作座谈会交流材料。本文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