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
近年来,山西省城联社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为重点,紧密结合全省城联系统和工美行业实际,逐渐实现了由二轻行业管理向集体资产监管运营转型发展;由传统手工业、手工技艺、工艺美术向文化产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两次转型,不断开创了我省城镇集体经济和工艺美术行业发展新局面。尤其是在山西省大力弘扬“三个文化”和“三个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旅游业的大好形势下,省城联社以“在转型和变革的时代引领和塑造行业的未来”为宗旨,积极发挥平台凝聚作用,全力打造手工技艺、工艺美术品牌展会;通过恢复和命名老字号、老品牌、老手艺、老行当、老艺人,抓老创新;紧扣全省文化发展形势,做大做强山西工美集团,扩大山西工美行业影响力,使得山西工美行业蓬勃发展,成为山西文化产业的一支生力军。
在全行业的奋力拼搏下,山西工美取得了明显成效。山西省工艺美术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由“十一五”前的3户增加到47户,从业人员由776人增加到6324人,产值由1.12亿元增加到37亿元,销售收入由8600万元增加到34.09亿元,利税由400万元增加到4071万元,出口交货值由3700万元增加到1.7亿元。工美协会的会员单位,由70多户增加到1020多户。2007-2015年,获国家级“金凤凰”杯和“百花杯”金奖49枚、银奖86枚、铜奖138枚、优秀奖230枚。有34项手工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3项列入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14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杰出手工艺品徽章;宇达青铜工艺品、广灵剪纸、平定刻花瓷、平遥县唐都漆器有限公司、山西本命年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列入了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已有17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同时有2名艺人获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有98名艺人获山西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一、以政策支撑为导向,引领指导工艺美术发展方向
为进一步推动全省工艺美术行业发展,在广泛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一是根据《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0号)、《关于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晋发〔2014〕3号)和《关于印发山西省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行动计划的通知》(晋政发〔2014〕29号)的精神,结合山西省城联系统和工美行业实际,在山西省实施做好“煤”和“非煤”两篇大文章以及振兴文化旅游等七大产业的发展战略中,提出全省城联系统和工美行业八条转型融合发展的路径,草拟了《全省城联系统和工美行业转型发展实施意见(建议稿)》。二是根据省人民政府《山西省支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晋政发〔2014〕30号),草拟了《关于加快山西省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稿)》,为山西省工艺美术行业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以山西工美集团建设为龙头,做大做强山西工美行业
为适应转型发展的需要,引领传统行业跨界融合发展,全面推进山西省工艺美术协会、山西省集体合作经济协会引领行业的各项工作。根据省委省政府组建山西十大文化产业集团的决策部署,2014年—2015年组建注册成立了山西工美集团和四个分公司(山西工美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太行山夕阳红休闲文化度假村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工美工艺美术创作基地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工美木偶皮影演艺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集团公司拥有山西省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六十年和山西省工艺美术协会近三十年公共服务平台服务基础,在全省及全国拥有强大的工艺美术研发及生产企业资源。下设单位包括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劳模创新(荣誉)工作室》、山西省图书馆山西工美少年红非遗传承展示基地、山西工美少年红文工团等,并已注册《晋艺工坊》商标和《乐艺淘》电子商务中心。
2015年以来,山西工美集团各项工作逐渐步入正轨,组织机构和经营平台已初步完善和搭建,利用大集团和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平台优势,进一步整合了山西工艺美术市场,积极组织参加了省内外、国际各类展会,扩大了山西工艺美术的影响力。山西工美集团正在制订连锁专卖网络体系标准、内部规章管理制度和经营体系,山西手工艺品、艺术品连锁专卖及电子商务线上线下相互配合的营销体系,为规模化、专业化经营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以搭建平台为载体,促进工艺美术文化展示交流合作
省城联社投资2100余万元建设完成了5000余平方米的山西省工艺美术馆和山西黄河美术馆,为全省工艺美术企业和艺人搭建起集中收藏、展示、交易、服务的平台,填补了省内空白,实现了山西工美界多年的夙愿。近年来,充分发挥山西省工艺美术馆、山西黄河美术馆、山西省工艺美术协会的平台凝聚作用,积极组织各类展览活动,加强与兄弟省市工美行业的交流合作、资源共享,推行山西工美“引进来”。
四、以展会效应为抓手,强力彰显和宣传山西工美魅力
紧抓我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旅游业的契机,大力推行山西工艺美术“走出去”行动计划。积极宣传山西特色工艺美术,将山西非物质文化和传统特色和手工技艺带出娘子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参加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中国北京创意产业博览会、全国工艺品交易会、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中国(山西)特色农业产品交易博览会、中国体育文化•体育旅游博览会等省内、国内知名展会的基础上,拓宽对外参展渠道。2015年搭乘“山西品牌中华行”和“山西品牌丝路行”的快车,先后亮相天津、西安、西宁、兰州、乌鲁木齐、长春、哈尔滨;匈牙利、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意大利,广受赞誉。特别是2015年,山西工美集团共组织参加省内外、国外展览46期,其中国外展览6期,省外展览11期,省内展览11期,山西省工艺美术馆和山西黄河美术馆为平台举办展览16期,举办职业技能大赛2次。
五、以主题宣传为手段,整体造势打造山西工美旗舰
以“手艺山西、文化三晋”“指尖上的神奇”“舌尖上的味道”“脚尖上的传奇”“漆彩三晋”“锦绣山西”“三晋窑火”“木本三晋”“青铜时尚”“晋商精神”“关公忠义堂”“家规家训家风”等主题组合宣传,整体造势,将“晋艺晋茶”融入晋酒晋醋晋药晋风晋韵晋味的非遗“晋字”牌中,打造山西工美旗舰。在各类展会中通过展示展销、专家访谈、媒体互动、招商引资、专家座谈、行业对接等活动,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载体,以商务为支撑,以展会为平台,集中推介山西工美品牌,受到了各地群众的广泛赞誉和喜爱,进一步提升了山西工美品牌的内涵和山西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六、以扶持和培养为动力,在保护中引导工艺美术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一是落实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发展资金,对传承和保护工艺美术技艺,扶持、引导工艺美术行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自2008年落实了专项资金以来,截止到2015年,累计争取省财政专项资金3220万元,对225个传统工艺美术保护项目进行了扶持发展。二是搭建参加国家级重大展会由财政资金“以奖代补”平台,对取得全国工艺美术金凤凰奖和百花奖的获奖者给予金奖 5 万元、银奖2万元、铜奖1万元的奖励。三是培养和扶持能够继承传统技术工艺的能工巧匠。与省总工会、省人社厅联合创建了山西省传统工艺(手艺)大师创新工作室。被省总工会命名大师工作室17个,被人社厅命名大师工作室5个,并分别对18个大师工作室给予5万元的补助经费。
七、以科研开发能力为核心,探索实践自主创新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不断加强科研开发能力培养,探索实践自主创新。从2014年开始,与平遥唐都推光漆器有限公司共同开发创作了婚庆家具系列,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时代元素,集实用、艺术、文化价值为一体,一经展出,反响热烈;2015年精选60余件工艺精品参评“第十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暨国际艺术精品展”全国工艺美术最高奖“百花杯”评奖,其中部分作品来自山西工美集团设计研发。其中根据省委王儒林书记提出的大力弘扬山西“三个文化”和“三个一”,创作的“一缕曙光”和“一座都城”为主题的《世纪曙猿》和《陶寺蟠龙》中条山石雕作品获得行业最高奖项“百花杯”铜奖和优秀奖。
八、以素养提升为基础,增强工美从业人员的创造力和核心竞争力
一是通过举办人才研修班和政策解读班,提升工美从业人员的素养和内涵。先后在清华美院举办清华美院的首期和第二期地方工艺美术高级人才研修班;在北京大学同省妇联联合举办了全省妇女干部培训班、山西省工艺美术高管人才培训班;在苏州美院举办山西工美设计研发培训班;在太原举办全省城联系统工美行业小微企业扶持政策解读培训班;配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在文化部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举办了中国工艺美术高级研修班,进一步开阔大家视野,提升素养,更新理念。二是搭建舞台组织竞赛。与省妇联联合举办了首届剪纸、刺绣职业技能大赛和第一届、第二届“三晋巧姐”剪纸艺术作品评选活动;与省人社厅、省总工会、省文化厅、省城联社、省中小企业局联合举办了2015年中国技能大赛——山西省工艺美术第三届“平定刻花瓷奖•神工杯”陶瓷职业技能大赛和山西省工艺美术第二届和第三届“唐都奖·神工杯”漆器职业技能大赛。通过竞赛、创意和设计,为加快我省工美行业人才培养营造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