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报》最近刊登沈玉良的文章说,上海的一项调查表明:中小企业在不同行业的经营业绩差异很大,资产利润率最高的行业达11.29%,最低的仅1.65%。这表明,中小企业在创业和转业时应特别注意产业选择。
中小企业在产业选择中应走出以下误区:一是盲目选择高利行业。实际上,高利产业带有一定垄断性,其产品要求、售后服务、广告宣传等中小企业很难做到,因而一进入这些行业,往往“套牢”。二是选择微利行业。这种行业因为进入壁垒低,许多中小企业纷纷进入,因而造成了过度竞争的现象。三是选择目前上海正在衰退的产业。衰退行业生产能力明显过剩,收益率很低,在衰退时再进入,其收益率不可能很高。四是选择与大企业生产同一品种的产业。中小企业在劳动力、资金、技术和原材料等诸方面均处劣势,会面临“原材料贵、成品贱”的局面。
就目前而言,中小企业可有以下几种选择:一是避开同大企业竞争的产业。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开发与大企业不相竞争的产品。现实中,由于大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会出现许多大企业暂时还没有占领的“真空地带”,在这些领域捷足先登,那么,好企业就可能有生机。二是适应消费结构变化需要,独立型中小企业的产品结构应从“重、厚、长、大、多”的结构转向“轻、薄、短、小、少”的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二是选择具有发展前景的配套型产业。
三是选择为大企业,为上海城市功能服务的产业。市场深化和新技术革命,使上海的产业结构向深加工度化和服务化方向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一些大企业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诸如信息、修理、软件开发、程序编制等专业性业务全包下来,而中小企业在信息服务、事务用机械租赁业、大楼管理服务业、广告业、设计业等行业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四是选择为城市居民服务的产业。
五是选择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高科技产业。
(苏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