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金融为中国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易纲日前在沪摆出了三个问题,提请专家和金融界考虑。
一是中小企业的贷款担保基金。易纲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尝试,但最难的是信息不对称。好的企业和不太好的企业都在申请贷款,银行要区分清楚很难。另外企业也有道德风险问题,得到了贷款,可能不按贷款用途去用,而搞风险投机,对此银行如何控制?而银行也有道德风险,如果银行认为20%的坏账可由担保基金承担,一旦有损失,财政的钱先赔进去,那银行的严格审查和监管可能会降低,这也是各国都存在的一个问题。
二是支持中小企业还有个利率问题。易纲说,我国现行体制,中央银行对存贷款利率是管制的,贷款利率可以上下浮动10%,这一刀对任何企业都是卡死的。在城市信用社时,可以上浮30%,成为城市合作银行后,只能上浮10%了。对大企业的贷款相当于批发业务,一笔贷款几亿或几千万,而且大企业不会马上“死”掉,也不会跑掉,比较放心。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则相当于零售业,每笔只有几万,几十万,上百万,金额较小,而其担保抵押手续却非常复杂,而利率与大企业的贷款一样,上浮10%到头了,这样银行就缺乏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这是我国银行业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也令货币当局和政府担忧。这一问题从去年到今年,所有的银行,贷款额向大企业收缩,所谓搞双大战略,四重战略,重点都在大型企业。易纲认为,如果银行都向大企业靠拢,中小企业的贷款就越来越难,名义上利息卡死,是为了让中小企业得到一个低息的贷款,实际达不到这个目的。若真想支持,应允许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再往上浮动一点。企业虽然所付利息高一些,但得到了贷款,就是真的支持。这个问题非常急迫。
三是我们现在的投融资体制,与经济发展最有活力的中小企业这部分不匹配。现在投融资的资金来源大致有四块,银行贷款、资本市场、私募和外资。目前现状,是国有大企业容易得到贷款,而中小企业比较难。资本市场基本上不向中小企业开放,剩下的就是私募,很多地方很活跃,比如温州,还有就是外资。中国最有活力,最有创造性的一块,恰恰是中小企业、合资企业和非国营的这一块,这可以从出口增长、今年软着陆后企业遇到的困难和效率的分析就可看出。从容量和效率看,基本上是反过来了,最有创新力的恰恰是那一块,然后是集体和国营那些好企业。我国的投融资体制和我国经济增长不匹配,这是中国金融政策改革的一个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