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城镇合作经济信息 >> 正文
要我入股与我要入股
发行时间:1998-05-15
网站编辑:未知者
来源:研究所

要我入股与我要入股

    近日《劳动报》报道了上海宜川仪表厂集体转制失败和自发转制成功的情况,反映出要我入股与我要入股所造成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报道说:作为市放小企业而划归普陀区宜川街道的上海宜川仪表厂,现有职工217人,其中180人下岗,另有200多名退休职工,已连续4年亏损,负债300余万元。据此,街道党工委及厂部决定将该厂转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尽管厂领导反复宣传,但职工们却心存疑虑,此事最终“搁浅”。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4个月后,由4名职工发起、42名职工响应的股份合作制企业¾¾上海川岭仪器仪表公司在宜川仪表厂内正式挂牌了。其中入股职工占该公司总人数的95.65%,人均入股2000元。为什么职工由不愿入股到自愿入股了呢?

    厂党支部书记说:“通过对党的十五大大力提倡发展股份合作制、推进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宣传,职工们心中有了底。”政策宣传是原因之一。原因之二是出现了一位带头人徐秋良。徐秋良原先在厂下属的华岭经营部当经理,把经营部搞得红红火火,并着手开发了4个新品种系列,产品市场广阔,一经投产即可创利。有了技术上的准备,徐秋良毅然站了出来。

    有了党的政策,有了领头人,职工心中有了希望,很快便集到32.8万元资金,占公司注册资金的65.6%。去年年底,公司开始试运转,仅2个月所创利润即已填补老厂去年全年的亏损;与前年同期相比,产值增加47%,销售额增加23%,产量增加17%,职工收入增加400%。

    这揭示的深层问题是:企业要搞活、发展,必须紧紧依靠广大职工,必须充分尊重职工的意愿。这对目前社会上不少为转制而强迫职工入股,不入股就下岗的企业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要我入股与我要入股
发行时间:1998-05-15
网站编辑:未知者
  
来源:研究所

要我入股与我要入股

    近日《劳动报》报道了上海宜川仪表厂集体转制失败和自发转制成功的情况,反映出要我入股与我要入股所造成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报道说:作为市放小企业而划归普陀区宜川街道的上海宜川仪表厂,现有职工217人,其中180人下岗,另有200多名退休职工,已连续4年亏损,负债300余万元。据此,街道党工委及厂部决定将该厂转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尽管厂领导反复宣传,但职工们却心存疑虑,此事最终“搁浅”。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4个月后,由4名职工发起、42名职工响应的股份合作制企业¾¾上海川岭仪器仪表公司在宜川仪表厂内正式挂牌了。其中入股职工占该公司总人数的95.65%,人均入股2000元。为什么职工由不愿入股到自愿入股了呢?

    厂党支部书记说:“通过对党的十五大大力提倡发展股份合作制、推进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宣传,职工们心中有了底。”政策宣传是原因之一。原因之二是出现了一位带头人徐秋良。徐秋良原先在厂下属的华岭经营部当经理,把经营部搞得红红火火,并着手开发了4个新品种系列,产品市场广阔,一经投产即可创利。有了技术上的准备,徐秋良毅然站了出来。

    有了党的政策,有了领头人,职工心中有了希望,很快便集到32.8万元资金,占公司注册资金的65.6%。去年年底,公司开始试运转,仅2个月所创利润即已填补老厂去年全年的亏损;与前年同期相比,产值增加47%,销售额增加23%,产量增加17%,职工收入增加400%。

    这揭示的深层问题是:企业要搞活、发展,必须紧紧依靠广大职工,必须充分尊重职工的意愿。这对目前社会上不少为转制而强迫职工入股,不入股就下岗的企业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