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城镇合作经济信息 >> 正文
经营者持大股会产生的问题
发行时间:2001-02-28
网站编辑:未知者
来源:研究所

经营者持大股会产生的问题

    《中国国情国力》杂志日前发表署名文章对经营者持大股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文章说,经营者在自我定价、自我实现利益的过程中形成的经营者持大股局面,虽然有效地解决了经营者激励和企业长远发展的动力问题,但同时也导致了对经营者监督不利的问题。经营者持大股的变迁动力源自经营者利益的最大化,不会自动推进监督机制的同步变迁。经营者实际拥有的“内部控制权”,再加上通过扩大持股比例获得的法定控制权,经营者权力大大加强。但由于没有形成相应的制衡力量,经营者权力失去约束,会产生以下3个问题:

    1、经营者固化。经营者持大股,使经营者同时成为企业(最)具有影响力的所有者,不论从法律上还是从事实上都确实地掌握了企业的控制权,形成了经营者固化的趋势。一是企业失去了对经营者的再选择权,企业的命运与固化后的经营者密切地联系在了一起。一旦企业的规模和业务超出了经营者力所能及的范围,或者经营者的健康状况不允许其再参与经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将受到威胁。二是固化了的经营者失去了竞争压力,形成垄断地位。企业难以引入有力的竞争者,丧失了对经营者的替代压力,对企业发展不利。三是经营者的退出成本大大上升。经营者不仅在人力资本方面,而且在物质资本上都形成了强烈的“专用性”,对经营者自身也不利。

    2、可能损害职工利益。经营者权力扩大以后,尽管普通职工也拥有相当的股权,但企业的实际控制权掌握在经营者手中,经营者在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就存在损害职工利益的可能。一个较为突出的体现就是“分红挤压工资”,在利润水平一定的情况下,企业分配向分红倾斜,维持或降低已有的工资水平,可以提高经营者的分配份额。其他,如职工社会保险等方面,也有损害职工利益的现象。更为重要的是在扩大的经营者权力面前,并没有相应生成普通职工进行制衡的制度安排。对职工利益的侵害往往是以合法的股东大会的决议形成的,仿佛是职工自愿认可的。

    3、股份合作制中的合作成分越来越少。股份合作制在我国生成之初,有一人一票制和一股一票制两种形式。随着实际运行的发展,一人一票制逐渐向一股一票制过渡,一股一票制本身逐渐向扩大持股差距发展,以资本联合作为企业基础成为主流。这一趋势的最终结果,是使股份合作制丧失了合作性质,成为单纯的股份制企业,不再体现劳动者之间的联合,企业成员之间更多的将是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经营者持大股会产生的问题
发行时间:2001-02-28
网站编辑:未知者
  
来源:研究所

经营者持大股会产生的问题

    《中国国情国力》杂志日前发表署名文章对经营者持大股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文章说,经营者在自我定价、自我实现利益的过程中形成的经营者持大股局面,虽然有效地解决了经营者激励和企业长远发展的动力问题,但同时也导致了对经营者监督不利的问题。经营者持大股的变迁动力源自经营者利益的最大化,不会自动推进监督机制的同步变迁。经营者实际拥有的“内部控制权”,再加上通过扩大持股比例获得的法定控制权,经营者权力大大加强。但由于没有形成相应的制衡力量,经营者权力失去约束,会产生以下3个问题:

    1、经营者固化。经营者持大股,使经营者同时成为企业(最)具有影响力的所有者,不论从法律上还是从事实上都确实地掌握了企业的控制权,形成了经营者固化的趋势。一是企业失去了对经营者的再选择权,企业的命运与固化后的经营者密切地联系在了一起。一旦企业的规模和业务超出了经营者力所能及的范围,或者经营者的健康状况不允许其再参与经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将受到威胁。二是固化了的经营者失去了竞争压力,形成垄断地位。企业难以引入有力的竞争者,丧失了对经营者的替代压力,对企业发展不利。三是经营者的退出成本大大上升。经营者不仅在人力资本方面,而且在物质资本上都形成了强烈的“专用性”,对经营者自身也不利。

    2、可能损害职工利益。经营者权力扩大以后,尽管普通职工也拥有相当的股权,但企业的实际控制权掌握在经营者手中,经营者在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就存在损害职工利益的可能。一个较为突出的体现就是“分红挤压工资”,在利润水平一定的情况下,企业分配向分红倾斜,维持或降低已有的工资水平,可以提高经营者的分配份额。其他,如职工社会保险等方面,也有损害职工利益的现象。更为重要的是在扩大的经营者权力面前,并没有相应生成普通职工进行制衡的制度安排。对职工利益的侵害往往是以合法的股东大会的决议形成的,仿佛是职工自愿认可的。

    3、股份合作制中的合作成分越来越少。股份合作制在我国生成之初,有一人一票制和一股一票制两种形式。随着实际运行的发展,一人一票制逐渐向一股一票制过渡,一股一票制本身逐渐向扩大持股差距发展,以资本联合作为企业基础成为主流。这一趋势的最终结果,是使股份合作制丧失了合作性质,成为单纯的股份制企业,不再体现劳动者之间的联合,企业成员之间更多的将是雇佣与被雇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