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供销社在全国首家实行社企分开
浙江供销社创造了一个“第一”——全国第一家实行省级供销社社企分开。全国供销总社前不久提出的“四项改造”——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改造基层供销社;以实行产权多元化改造社属企业;以实现社企分开、开放办社改造联合社;以发展现代经营方式改造经营网络、提升整体实力等,其中就“拷贝”了浙江的一些经验。今天,有人把供销社形象地比作“四不像”:一方面,供销社是政府的职能管理部门,另一方面,它又是生产经营性企业。社企合一的经济部门、模糊的职能定位,导致的结果是其在市场经济下黯然失色。社企分开,这是改革路上必走的一步棋。浙江供销社破釜沉舟,终于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从3月底始,省社70名工作人员站在十字路口——留供销社或是去企业。结果平分秋色:一半人坚守原岗,享受事业编制;另一半人跨进企业,闯荡市场。省供销社与企业“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历史,从此一去不复返。与此同时,浙江供销社对下属的10个省级公司进行调整,将物业管理公司、土产副食品公司等5家企业的控股权让出,只控股农资集团有限公司、特产集团有限公司等。
没有了企业,供销社是否有职能真空化的危险?“并不排除这种可能”,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黄祖辉教授说,“所以国家应多给优惠政策,使供销社向着行业协会方向发展。”作为国内最大的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供销社将逐渐改头换面,承担起制订行业规则、规划农副产品生产规模等任务。浙江供销社目前已完成了第一步改革,但从计划经济走过来的供销社,还存有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其一,烙有浓厚的政府色彩,无论总社、省社或县社都吃着“皇粮”;其二,联社与基层社之间的关系脱离了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浙江供销社已开始直面问题,酝酿着新一轮的改革。在浙政办(2002)30号文件上,已有了相关阐述:不论是以何种形式兴办的专业合作社,都可以成为基层社的成员或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