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届三中全会给中国带来什么?
纵观中共党史,历届党代表大会之后的三中全会往往留有特殊意义,一些具有重大转折性的决策,多是在三中全会上做出。
●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22日)
全面拨乱反正——随着揭批林彪、“四人帮”斗争取得伟大的胜利,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全党全国工作的着重点,应该从1979年起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我国革命道路上又一个历史性的转变。
● 十二届三中全会(1984年10月20日)
经济体制改革——坚决地系统地进行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是当前我国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这次会议标志着改革由农村走向城市和整个经济领域的新局面。
文件:《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 十三届三中全会(1988年9月26~30日)
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十三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要求把明后两年改革和建设的重点,突出地放到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上来。
文件:1、《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
● 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11月11~14日)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要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文件: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l 十五届三中全会(1998年10月12日~14日)
建设新农村——全会提出了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的方针。全会强调,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以劳动所得为主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必须长期坚持。
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l 十六届三中全会(2003年10月11日~14日)
新任务新起点——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讨论研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和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等问题。
文件:1、《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2、《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