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经营者持大股不如让职工持大股
——中国海派经济论坛第17次研讨会在沪召开
由上海财经大学海派经济学研究中心等主办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批评西方新自由主义--中国海派经济论坛第17次研讨会”日前在上海召开,中国社科院项启源、北京大学刘方械、上海财大程恩富等知名教授以及全国高校和社科院40多位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与会学者针对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对产权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理论方面的创新发展,提出应当以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产权学说为指导,有扬有弃地吸收西方产权思想的合理成分,积极构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产权理论;应当认真审视各国产权制度演化及其实践效果的经验与教训,其中包括新加坡科学管理国有资产而达到高效率的优良体制和机制,德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与职工民主管理的制度优势,日本的法人企业相互持股结构的正负效应,美国扶植职工收购本企业股份的股份合作制成功经验与现行产权结构易出会计丑闻的弊端,俄罗斯和东殴国家没有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而导致经济严重衰退的教训,以及拉美国家推行西方新自由主义产权制度的不良后果,等等。
许多学者分析,要巩固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混合经济,一方面应继续发展和引导各类中外非公有制经济,但难点和关键还在于设计和操作好各种实现形式的公有制经济,要在“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上下真功夫,尤其是要强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包括经营预算和绩效考核在内的营运机制,调整和健全合乎国际上合作企业制度规范的合作制或股份合作制。一些学者主张,与其让大量的原公有制企业的经营者持大股而逐渐转化为多种形式私有制,还不如让广大职工持大股而转制为多种形式的集体所有制,这更能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的青年学者还从数学模型和实证分析上系统比较了公有制与私有制的效率,得出若公有制及其实现形式操作得当,其效率不会低于私有制,从而奠定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