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社会主要群体出现弱势化倾向是十分危险的征兆
中央党校吴忠民教授日前在《中国经济时报》发表文章指出,弱势群体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当中一个日益凸显的重要问题,这是不争的事实。在一个正常的社会,一般都会存在着弱势群体,其成员一般多为老弱病残等丧失劳动能力者。中国社会弱势群体问题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国不仅仅存在着一般意义上的大量的弱势群体成员,而且更为严重的是,中国社会的一些主要群体如工人阶层(包括身份依然是“农民”的工人)和农民阶层呈现出一种明显的弱势化趋向。
从人数上来看,中国主要社会群体的弱势化成员在迅速增加。失业及下岗工人已达1400万人,而且失业一年以上、下岗三年以上者的比例高达50%以上;农村有1.5亿人左右的富余劳动力,其中包括4000万人以上的缺乏最起码生存保障的失地农民。从其基本的生活状况来看,工人阶层尤其是农民阶层的收入增长极为缓慢,像东南沿海地区“农民工”的月收入十几年来长期维持在500元左右,而在比较落后的地区如张家口的“农民工”月收入只有150元左右。这种情形同中国经济发展的幅度是极不相称的。从基本权利的维护来看,为数庞大的农民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待遇,缺乏起码的表意渠道。工人则不但要面临着“减员增效”所带来的压力,而且还要面对“换员增效”的压力,即用廉价的、不需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的“农民工”来替换成本相对过高的现有工人的压力。
文章说,对于一个社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来说,中国社会主要群体的弱势化是一个十分危险的征兆,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这一现象在很大的程度上会抵消发展的成果,使发展的本义亦即人人共享、普遍受益的目的难以实现,使大多数社会成员无法有效地享受到发展的成果,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惠及十几亿人口”的目标难以实现。当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隔阂和抵触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必定会进一步引发社会的不安甚至是社会的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