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鞍钢认为:改革的理念应是“以人为本”
我们改革的理念是以人为本还是以物为本,是以劳动为本还是以资本为本?著名经济学家胡鞍钢强调认为,改革的理念应是“以人为本”,改革成功和改革的目标是使人民能从中分享改革的成果,使绝大多数人受益。
中国改革初期的经验是成功的经验,是最宝贵的经验。中国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第一,改革理念是以人为本,人既是改革的目的又是改革的出发点;第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改革,使绝大多数人参与改革,改革才能成功;第三,成功的改革要求分享改革成果,任何改革都有受益者、受损者,扩大受益,减小受损,使受损者得到补偿,才是成功的。
如果我们反思25年来的改革,能否提出社会达成共识的改革观的话,胡鞍钢强认为有以下五个重要的观点:
第一,我们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改革观。改革不是以物为本,特别不是以GDP为本,而是以人为本。就中国而言,是以13亿人口为本的改革观,即改革有助于13亿人民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提高发展能力,享有发展的成果。使13亿人口得到全面发展,既是改革的出发点,又是改革的归宿。
第二,我们需要广泛参与的改革。所有的改革,无论是国企改革,还是社会保障体制改革,都应该让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参与,既参与改革的设计,也参与改革的评估,让他们享有平等的参与权、表达权、讨论权,乃至投票权。参与的过程就是信息披露的过程,也是各种利益表达的过程,更是各方妥协的过程。
第三,我们需要规则的改革。有规则的改革效率高于无规则的改革,有规则的改革公平性高于无规则的改革。有了规则,人们才对改革有了良好的预期,既便于人们遵守游戏规则,也便于人们监督游戏规则。今天的改革,不同于20年前或10年前的改革,我们需要的是规则性的改革,即使规则不对,也需要通过规则来修改规则。
第四,我们需要透明的改革。所有的改革信息要透明,使得各类改革方案在形成、制定、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披露信息,使得利益相关者能够了解信息,也能够形成自己的预期。从这个意义上看,透明是改革的主要原则。
第五,我们需要分享式的改革。我们希望改革能够使所有人受益,这是最优方案。但现实中也很难使所有人受益,所以必须对受损者给予足够的补偿,这是次优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