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力发展新型集体经济,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2005年11月29日,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市集体经济研究会会长范大政在上海集体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上做《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主题发言。
范会长主要谈两点,第一点,集体经济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屡建功勋;第二点,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之路。
范会长以大量数据和事实充分说明,建国以来,集体经济在我国和上海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建立了不可抹杀的功勋。特别是解放初期的三年恢复时期、由大跃进和自然灾害造成的三年严重困难时期、十年动乱及以后拨乱反正时期,集体经济在医治战争创伤、恢复正常经济秩序、解决社会就业、保障供给、繁荣市场、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历史实践证明:哪里有困难,就有集体经济来承担;哪里有挑战,就有集体经济作贡献。同样,从上海看,50多年来,集体经济无论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中都作出重要贡献。
范会长指出,由于种种原因,近一阶段集体经济的改革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传统“二国营”模式的集体企业减少,社会上一时出现“集体经济消亡”,“集体资产退出”等种种议论;多种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形式的出现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深思;集体企业改革缺乏政策法规的支持,举步艰难等。因此,要加快发展集体经济,必须针对集体经济的新变化,从理论上进一步提升,从法规上进一步扶持,这是一项政府和企业都十分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范会长就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之路,作了详细的阐述。他从理论和实践上论述新型集体经济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之后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新型集体经济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特征,与我国的国情、国体和国制相一致,是真正的、公正的、公平的、公道的民本经济,因而更具有宽阔的生存发展空间。事实证明,发展新型集体经济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取向完全一致,所以我们应从维护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战略高度,把发展新型集体经济事业融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业中去。加强对新型集体经济舆论导向上的宣传力度,支持、推动和帮助新型集体经济的发展。
范会长说,发展新型集体经济,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我们必须坚持“四个敢于”,即敢于改革,敢于实践,敢于坚持,敢于深化。一要敢于改革。要把改革作为集体经济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改革越早越好,越早越主动。二要敢于实践。集体经济的改革没有现成的模式,只有不断实践,寻找适合自身特点的改革路子,而且任何改革方案都是有利有弊,关键看是否利大于弊,是否符合小平同志所说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三要敢于坚持。由于人们思想观念和认识的差异,对改革往往会出现一些疑虑、非议,甚至出现一些流言蜚语。在这种情况下,更要敢于坚持改革,特别是改革的带头人,要忍辱负重,甚至为改革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同时要加强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理解,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只要我们的改革方案符合党的方针政策、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改革的效果有利于集体经济的发展,就要坚韧不拔、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坚持把改革不断推向深入。四要敢于深化。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集体经济的改革要不断深化、不断完善,使改革发挥更大的效应。
范会长最后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继续深化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建议》的这一指示,为集体经济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我国传统集体经济呈现萎缩趋势,处境困难。集体经济如何摆脱困难处境,关键在于深化集体企业改革。不进行改革,只能是死路一条。但改革不是把集体经济“改掉”(取消集体经济),也不是使集体经济“改向”(实行私有化),而应该是改革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大力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对坚持科学发展观,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