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全国乡镇企业经济运行质量提高
最近,农业部发布2006年全国乡镇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指出,2006年,全国乡镇企业平稳较快发展,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据农业部乡镇企业局调查统计,全年预计完成增加值57500亿元,同比增长13.2%。在各行业中,工业仍占主导地位。全年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40800亿元,同比增长13.4%;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82000亿元,销售产值173600亿元,产销率达95.4%,与上年同期持平,全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45000亿元,同比增长13.2%;利润总额14500亿元,增长13.5%;上交税金6000亿元,增长13.8%。利润和税金等反映经济效益的指标增幅均快于生产指标,表明总体经济运行质量在稳步提高。
农产品加工业成为乡镇企业发展的新亮点。近年来,各地按照农业产业化经营思路,把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调整乡镇企业产业结构的大方向,积极引导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依靠资源优势,突出绿色品牌,建设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带,涌现出一大批带动力和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业总体呈现快速增长的好势头,成为乡镇企业重要的优势和特色产业。预计2006年全国乡镇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完成增加值8300亿元,同比增长16.5%;其中食品工业(包括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和饮料制造业)增加值2400亿元,同比增长16.7%。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达到33.1%,成为乡镇工业的主要行业和重要增长点。
外贸出口保持稳定增长。预计全年全国乡镇企业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24000亿元,同比增长16.2%,增幅与上年基本持平。出口大省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等省的出口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此外,出口量相对较小的重庆、江西、海南等省市今年以来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势头。由于主要出口省份相对比较稳定,从而保持和带动了乡镇企业出口的快速增长。
以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为标志,乡镇企业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今年乡镇企业中的第三产业累计实现增加值12700亿元,同比增长13.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乡镇企业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21.9%上升到22.1%,提高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农村面貌得到很大改观,城市居民利用节假日到郊区及周边地区农村“吃农家饭,住农家院,观自然景,赏民俗情,享田园乐”已成为市民非常喜欢的一种休闲度假方式,也有不少退休的老年人较长时间租住农家院避暑休闲,从而带动了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北京、山东、江西、湖南、重庆、四川、云南、陕西、青海、新疆等省区“农家乐”发展得都很快,并且收益普遍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