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企业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转型升级、健康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对于城镇集体合作企业而言,企业文化建设同样是保持创造性和活力的核心,是继续生存和发展壮大的保证。纵观近年来一些发展得比较好的集体合作企业,都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如从集体企业发展成上市公司的海尔公司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创新的价值观,孚日公司的企业文化以“三诚”、“三领”和“三谋”为核心理念,北大方正公司以“方方正正做人、实实在在做事”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准则等。新形势下,城镇集体合作企业如何建设好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成为在市场竞争中能否脱颖而出的最重要的软实力之一。
集体合作经济文化创新的基本走向
古往今来,人们在追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创造了文化,文化又反哺于追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实践。文化对于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兴衰存亡,对于一项事业的振兴发展,对一个组织的成长发展,是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价值观念及行为规范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企业团结一心、通力合作,朝共同使命和目标不懈奋斗的精神力量,是一种凝聚力、战斗力,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是员工的精神家园,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党的十八大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关键在于真抓实干,执行有力。近十年来,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已趟出一条路,已涌现了一批典型,内涵、方向、目标基本明晰,发展走向基本清晰。当然也有诸多误区。其一,在口头上重视,在行动上不落实。这是企业文化建设中最主要的瓶颈制约。其二,有“形式化”“表层化”倾向。“内聚人心”不足,企业精神立不起来。其三,模仿有余,消化、吸收和创新不足,缺乏个性特色。其四,与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相脱节。其五,强调制度建设忽视人性化管理。其六,重时效、缺过程,忽视企业文化创新与提升。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应该是以人为本、创新驱动、追求文明、和谐奋进。“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领是:坚持人民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力量,坚持人民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人民的美好愿望,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创新驱动”就是以创新驱动企业文化建设,打破静态的和动态的不利于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本着日新月异、越变越好的精神,使企业文化真正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追求文明”就是尊重科学所揭示的客观规律,实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注重生态文明。追求精神文明不能忽视物质激励作用,培育精神力量不能忽视管理模式与管理制度建设。“和谐奋进”就是培育团队精神,打造品质优、素质高、能力强的员工队伍,形成团结一心、通力合作,朝共同的使命和目标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
集体合作经济文化创新的基本走向如下:
一、构建集体特性突出的企业文化
集体合作经济组织的文化到底应突出什么特点呢?决定特性的是企业人员组成的主体(农民与城市居民不同,科技人员与普通劳动者不同,下岗职工与转岗职工不同)、企业制度(国有与民营不同,私营与多元持股企业不同,外资与合资不同,雇佣劳动与员工持股不同)、行业特点(经营方式与盈利方式不同、市场与客户不同)、区域特点(农村与城市、先发达与后发展不同)、员工素质(员工素质是可变的)等等。不具有企业特色的文化,与企业实际相脱离的文化不仅无益于企业成长,还会阻碍企业发展。集体合作经济组织的文化,必须突出:树立集体主义精神、主人翁精神、团结互助精神,树立为国家与为集体、为人民与为自己和谐统一精神,提倡利他哲学。
二、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企业文化
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从现实出发,要努力了解世界经济环境的新变化,对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形势要心中有数,把自己融入中国经济大调整、大变革、大发展之中,明确产业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明晰国内外结构调整优化的走向,不管过去发展是否科学?是否和谐?是否可持续?但今后必须适应新时代的新需求,为员工着想,激发员工的活力和潜力,建立和谐共融的人际关系;贴近客户,为客户着想,建立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
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百难兴邦的精神支撑。中华儿女的英勇奋斗精神、勤劳节俭精神、谦虚好学精神、和谐共长精神、止于至善精神、创新求实精神,为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调整,为封建社会经济基础的持续生存发展注入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如松下文化得益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著名企业家王永庆、李嘉诚的成功都是因为他们传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王永庆说:“什么时候,企业经营偏离了民族信仰和文化,什么时候我们在竞争对手面前就彻底忘记了自己是谁。”就是丢掉了自己的“根”。所有想发展、想成长的企业,要努力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打造以人为本、崇尚科学、追求文明、和谐奋进的先进文化。
四、构建阶段性特色明显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的发展阶段是相适应、相融合的。初创期的文化强调艰苦奋斗,突出“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提倡团结协作等特色;在成长阶段,企业文化的创新应突出科学发展和时代特色;成熟阶段的企业文化则突出持续竞争力、持续转型、持续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是不断创新的过程,不同阶段的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要与时俱进。如联想公司初创阶段的企业文化是创业文化、客户文化。联想进入成长期后,联想的企业文化走向了规则导向,联想人必须“严格、认真、主动、高效”,形成了严格精准文化。当联想发展得越来越大、部门越来越多的时候,单纯强调严格文化不利于公司内部协作,联想讲得更多的是团队意识,倡导平等、信任、欣赏、亲情的亲情文化,这让联想人在一个更为宽松的氛围下,激发活力,培育创造力。
五、制定操作性强的企业文化
如果企业行为与员工行为相脱节,文化变成“装饰品”的企业是不会永续发展的。要防止理念与制度、理念与环境、理念与执行脱节的文化,员工易于认同、认可、乐于执行的东西,一定是操作性强的文化,服务文化、执行文化务必让员工一看就懂,执行中不至于走偏。如华为公司的奋斗文化为广大员工所认可,华为的服务文化为华为赢得了更多的客户,华为的诚信文化是华为进行质量竞争的底蕴,华为的危机文化为华为抵御风险、抓抢机遇提供了思想舆论支持。
六、制定群体性强的企业文化
老板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作用、锻造、提升、维护等方面的理解越深刻,越有利于推进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创新。老板把握企业发展的方向,必然会对企业的文化理念、品牌形象、服务理念、远景规划等进行充分思考、酝酿,并把其想法灌输给企业和其他管理者,最终形成具有老板个性延伸的企业文化。任正非反复向员工宣传华为的价值观念,“华为公司不单需要有高层次、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同时还必须有一个能被这些人才认同的价值体系,这就是说要建立一个共同拥有的企业文化。华为公司的企业文化粘合全体员工团结合作,走群体奋斗的道路。
七、经营管理与文化建设融为一体
企业文化建设要塑造企业精神,形成一股精神力量,但它必须渗透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形成动力、活力、凝聚力、支撑力。企业经营理念和价值观是贯穿在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中的,并与企业环境变化相适应的。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不能脱离企业管理,打造企业精神与企业经营活动不能脱节。海尔、华为、白沙集团等企业都把握了企业发展的共同规律,使经营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融为一体。
八、修炼提升与文化建设互为促进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修炼提升的长期过程,不是一朝一夕或突击一段时间就能解决的问题。一个好的企业文化树立起来了,如何传承是更大问题。沃尔玛企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全世界最好的。日本电器巨头们走下坡路,与企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有直接关系。中国优秀企业都有优秀企业文化作支撑,他们正在接受企业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大考。古往今来,凡成大事业者,都有大彻大悟的修炼。未来中国企业的崛起,就是靠人的品质、素质和能力的修炼提升。在修炼提升中,要让经营者的思想和行为模式更优秀;要建设一个过硬的管理团队,培育一支优秀的员工队伍,让训练有素的人以训练有素的思想做出训练有素的行为。
二十一世纪最有竞争力的企业必定是拥有先进文化的企业,属于品质、素质和能力不断修炼提升的企业。
(选自天津集体经济创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