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正文
草窝里飞出金凤凰
发行时间:2010-06-20
网站编辑:未知者
来源:研究所

——记上海篷垫厂艰苦创业、走创新之路的历程

上海篷垫厂是1970年从八辆黄包车、占地二亩多、仅有七千多元流动资金基础上起家的弄堂劳动服务企业。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千辛万苦,不断创新,目前已发展成为上海轿车和国际高档轿车生产配套座椅及内饰件的现代化专业厂。2008年完成产量43万套,销售收入23700万元,实现利润1380万元,比创办之初的1970年分别增长近100倍和60倍。该厂生产的产品先后获得市级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成果奖三项,区级一等奖两项。连续四届八年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连续九年进入上海工业销售500强。被业内人士称赞为“草窝里飞出的金凤凰”。

一、艰难创业,技术创新,跻身轿车配套生产企业行列

上海篷垫厂最初的产品是毫无技术含量的汽车用篷、盖布和普通客车的座垫、驾驶员座椅总成等产品。1972年,上海篷垫厂在汽车工程技术人员的悉心指导下,发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大无畏精神,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凭着一股犟劲,终于如愿以偿,为中国第一代国产轿车——上海凤凰牌760型轿车配套生产座椅总成产品。接着又为上海重型汽车厂的32吨载重大卡车配套生产避震性能要求高、耐用性良好的驾驶员座椅总成产品。该产品随整车出口到巴基斯坦等国,受到外商客户的好评。经过十年的努力,该厂1980年产值已达百万元,成为当时国内生产汽车座椅总成产品销售额最高的企业。十年迈出的艰难第一步,也为今后迈上更高级的轿车座椅总成产品打下了基础。

1982年,当他们得知市领导提出“要进一步提高上海与德国合资生产的桑塔纳轿车国产化配套率”的消息后,发扬钉子的钻劲,千方百计、千辛万苦,终于接到为上海桑塔纳轿车配套的订单。为上海桑塔纳轿车配套座椅总成产品,既是一项光荣的使命,更是一场异常艰巨、技术要求极高的攻坚战,具有很大的风险。在当时,如国有企业接到新的生产任务,张口要资金,伸手要设备、要人才,是理所当然。但作为劳动型服务小企业,向上级主管部门要资金没资金,要设备没设备,银行又不予贷款,总之一切困难,要由自己想办法解决。面对技术工艺落后、资金缺乏、设备陈旧等困难,他们特事特办,在厂内推行桑塔纳轿车座椅、面套项目生产特区的管理办法,以精益生产为基础,以国际先进工艺技术、产品质量管理法为指导,对生产现场全要素(人员、机器设备、原材料、环境等)进行优化组合,精心配制,为桑塔纳轿车生产配套产品。经过三个月的日日夜夜奋战,并在生产中不断摸索、不断积累、不断完善、不断总结,终于完成订单的任务,打了一场为国产化配套的漂亮仗。

二、挺进浦东,引进设备,拓展企业发展空间

1992年,篷垫厂已今非昔比。该厂固定资产达五千多万元,生产小批量各种规格的汽车座垫已是“小菜一碟”。

一个有眼光的企业家如无远虑,必有近忧,是沾沾自喜已经取得成绩,固步自封,作茧自缚,还是有鸿鹄之志,腾起高飞?篷垫厂领导班子经过认真分析,深思熟虑,大胆提出工厂今后的发展目标:以适应上海桑车和国际高档轿车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发展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为动力,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宗旨,进行脱胎换骨的变革。肇嘉浜路二亩多地草窝已容纳不下即将腾飞的金凤凰,阔步挺进浦东,在浦东这片热土上把文章做大。

199210月,篷垫厂大胆向银行贷款7000万元,加上自有的1000万元积累,在浦东新区金桥开发区征地123亩,新建厂房5万平方米,分两期购置新设备和进行技术改造。199310月一期工程引进国外先进的计算机排料系统,电脑自动化裁剪料生产线,各种缝纫专用设备和全套蒙面检测设备,该期工程完成后,形成单班年产30万套桑车座椅蒙面总成。199410月二期工程引进德国巴顿公司聚胺酯发泡生产线,电脑注塑机等设备,该期工程完成后,形成年产20万套2000型桑车车前后座椅头枕总成项目。两个项目均于19957月全部竣工,投入生产,使篷垫厂一跃成为国内设备最先进、劳动生产率最高、生产成本最低、产量最大、质量最可靠的专业轿车蒙面生产厂,也使篷垫厂成为上海汽车行业的“小巨人”。

三、外合内联,安置就业,凤凰腾飞服务社会

篷垫厂遵循挺进浦东时确定的大目标,决心“不学燕雀低空飞,愿做大鹏远翱翔”,要攀登轿车座椅面套的新高峰。

厂领导以搞大企业的决心和魄力,眼光瞄准国际市场,加强了同国外同行业间的联系与交流,积极引进外资,抓住机遇进入国际市场。花两年多时间对日本、美国、德国、韩国等国家的汽车座椅公司进行了实地考察、分析比较后,于19952月与具有世界先进技术、日本最大的汽车座椅生产公司——日本国泰极株式会社共同投资3500万美元(其中篷垫厂投资1.6亿元人民币)成立上海泰晔汽车座椅有限公司,公司占地面积33095平方米,建造厂房25000平方米,引进国外关键设备和技术,建立从弯管、焊接、冲压、油漆、调角器、滑槽、PU发泡、蒙面、总装全套座椅总成生产线,年产90万只中、高档豪华型各种汽车驾驶员座椅、乘客座椅。合资企业于1995年底竣工投产,成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内一流的大型汽车座椅专业生产企业。为使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在多品种、多样化思想指导下,又积极开拓新的业务,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经过考察与了解,199710月,又与美国最大的生产汽车零部件公司李尔公司合资成立了上海李尔汽车内饰件公司,为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的别克轿车配套生产汽车门板和仪表板饰件,使企业的产品在广度上又得到了新的发展。为了紧跟市场需求及汽车内饰产品发展时尚,篷垫厂这时的工作重点迎合国际潮流发展和适合我国国情的汽车座椅面套国产化配套工作。先后对上海大众的帕萨特、波罗、途安、斯科达系列和上海通用汽车的别克、君威、凯越、赛欧、雪佛兰、凯迪拉克系列等车型全部采用国产纺织面料配套生产座椅面套。

在与外商合资的同时,他们还在轿车内饰件相关产品上注重与市内企业联合,2000年篷垫厂将一无厂房、二无产品的上海多灵公司下岗、协保职工组织起来,利用篷垫厂在肇嘉浜路二亩多闲置老厂房,与上海经纬集团合作成立上海亨利尔汽配有限公司,开发中高档轿车踏垫、挡泥板、出口到北美的汽车工具袋。后又开发出别克轿车的脚踏地毯。由于新成立的企业有产品,有市场,当年就收回投资。2001年篷垫厂又与上海经纬集团、上海针织厂三方合作,成立上海蒙地利汽车饰件公司。2002年篷垫厂与上海申佳复合布厂合作,成立上海火焰复合布有限公司。

凤凰腾飞了。在发展自己的同时,也服务了社会。几年来,篷垫厂通过内联,安置兄弟单位的下岗协保职工,先后提供就业岗位两百多个,安置下岗、协保职工两百六十多名,招用劳工八百多人,为社会稳定,建设和谐作出了贡献。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篷垫厂经过近四十年的艰苦奋斗,不断发展,丑小鸭变成正在腾飞的金凤凰,真是天翻地覆慨而慷。现在他们正在对企业的经营机制、劳动用工、内部管理等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以适应现代化企业生产的节拍,使已经腾飞的金凤凰翱翔在祖国的蓝天。

网站首页 >> 正文
草窝里飞出金凤凰
发行时间:2010-06-20
网站编辑:未知者
  
来源:研究所

——记上海篷垫厂艰苦创业、走创新之路的历程

上海篷垫厂是1970年从八辆黄包车、占地二亩多、仅有七千多元流动资金基础上起家的弄堂劳动服务企业。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千辛万苦,不断创新,目前已发展成为上海轿车和国际高档轿车生产配套座椅及内饰件的现代化专业厂。2008年完成产量43万套,销售收入23700万元,实现利润1380万元,比创办之初的1970年分别增长近100倍和60倍。该厂生产的产品先后获得市级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成果奖三项,区级一等奖两项。连续四届八年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连续九年进入上海工业销售500强。被业内人士称赞为“草窝里飞出的金凤凰”。

一、艰难创业,技术创新,跻身轿车配套生产企业行列

上海篷垫厂最初的产品是毫无技术含量的汽车用篷、盖布和普通客车的座垫、驾驶员座椅总成等产品。1972年,上海篷垫厂在汽车工程技术人员的悉心指导下,发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大无畏精神,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凭着一股犟劲,终于如愿以偿,为中国第一代国产轿车——上海凤凰牌760型轿车配套生产座椅总成产品。接着又为上海重型汽车厂的32吨载重大卡车配套生产避震性能要求高、耐用性良好的驾驶员座椅总成产品。该产品随整车出口到巴基斯坦等国,受到外商客户的好评。经过十年的努力,该厂1980年产值已达百万元,成为当时国内生产汽车座椅总成产品销售额最高的企业。十年迈出的艰难第一步,也为今后迈上更高级的轿车座椅总成产品打下了基础。

1982年,当他们得知市领导提出“要进一步提高上海与德国合资生产的桑塔纳轿车国产化配套率”的消息后,发扬钉子的钻劲,千方百计、千辛万苦,终于接到为上海桑塔纳轿车配套的订单。为上海桑塔纳轿车配套座椅总成产品,既是一项光荣的使命,更是一场异常艰巨、技术要求极高的攻坚战,具有很大的风险。在当时,如国有企业接到新的生产任务,张口要资金,伸手要设备、要人才,是理所当然。但作为劳动型服务小企业,向上级主管部门要资金没资金,要设备没设备,银行又不予贷款,总之一切困难,要由自己想办法解决。面对技术工艺落后、资金缺乏、设备陈旧等困难,他们特事特办,在厂内推行桑塔纳轿车座椅、面套项目生产特区的管理办法,以精益生产为基础,以国际先进工艺技术、产品质量管理法为指导,对生产现场全要素(人员、机器设备、原材料、环境等)进行优化组合,精心配制,为桑塔纳轿车生产配套产品。经过三个月的日日夜夜奋战,并在生产中不断摸索、不断积累、不断完善、不断总结,终于完成订单的任务,打了一场为国产化配套的漂亮仗。

二、挺进浦东,引进设备,拓展企业发展空间

1992年,篷垫厂已今非昔比。该厂固定资产达五千多万元,生产小批量各种规格的汽车座垫已是“小菜一碟”。

一个有眼光的企业家如无远虑,必有近忧,是沾沾自喜已经取得成绩,固步自封,作茧自缚,还是有鸿鹄之志,腾起高飞?篷垫厂领导班子经过认真分析,深思熟虑,大胆提出工厂今后的发展目标:以适应上海桑车和国际高档轿车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发展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为动力,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宗旨,进行脱胎换骨的变革。肇嘉浜路二亩多地草窝已容纳不下即将腾飞的金凤凰,阔步挺进浦东,在浦东这片热土上把文章做大。

199210月,篷垫厂大胆向银行贷款7000万元,加上自有的1000万元积累,在浦东新区金桥开发区征地123亩,新建厂房5万平方米,分两期购置新设备和进行技术改造。199310月一期工程引进国外先进的计算机排料系统,电脑自动化裁剪料生产线,各种缝纫专用设备和全套蒙面检测设备,该期工程完成后,形成单班年产30万套桑车座椅蒙面总成。199410月二期工程引进德国巴顿公司聚胺酯发泡生产线,电脑注塑机等设备,该期工程完成后,形成年产20万套2000型桑车车前后座椅头枕总成项目。两个项目均于19957月全部竣工,投入生产,使篷垫厂一跃成为国内设备最先进、劳动生产率最高、生产成本最低、产量最大、质量最可靠的专业轿车蒙面生产厂,也使篷垫厂成为上海汽车行业的“小巨人”。

三、外合内联,安置就业,凤凰腾飞服务社会

篷垫厂遵循挺进浦东时确定的大目标,决心“不学燕雀低空飞,愿做大鹏远翱翔”,要攀登轿车座椅面套的新高峰。

厂领导以搞大企业的决心和魄力,眼光瞄准国际市场,加强了同国外同行业间的联系与交流,积极引进外资,抓住机遇进入国际市场。花两年多时间对日本、美国、德国、韩国等国家的汽车座椅公司进行了实地考察、分析比较后,于19952月与具有世界先进技术、日本最大的汽车座椅生产公司——日本国泰极株式会社共同投资3500万美元(其中篷垫厂投资1.6亿元人民币)成立上海泰晔汽车座椅有限公司,公司占地面积33095平方米,建造厂房25000平方米,引进国外关键设备和技术,建立从弯管、焊接、冲压、油漆、调角器、滑槽、PU发泡、蒙面、总装全套座椅总成生产线,年产90万只中、高档豪华型各种汽车驾驶员座椅、乘客座椅。合资企业于1995年底竣工投产,成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内一流的大型汽车座椅专业生产企业。为使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在多品种、多样化思想指导下,又积极开拓新的业务,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经过考察与了解,199710月,又与美国最大的生产汽车零部件公司李尔公司合资成立了上海李尔汽车内饰件公司,为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的别克轿车配套生产汽车门板和仪表板饰件,使企业的产品在广度上又得到了新的发展。为了紧跟市场需求及汽车内饰产品发展时尚,篷垫厂这时的工作重点迎合国际潮流发展和适合我国国情的汽车座椅面套国产化配套工作。先后对上海大众的帕萨特、波罗、途安、斯科达系列和上海通用汽车的别克、君威、凯越、赛欧、雪佛兰、凯迪拉克系列等车型全部采用国产纺织面料配套生产座椅面套。

在与外商合资的同时,他们还在轿车内饰件相关产品上注重与市内企业联合,2000年篷垫厂将一无厂房、二无产品的上海多灵公司下岗、协保职工组织起来,利用篷垫厂在肇嘉浜路二亩多闲置老厂房,与上海经纬集团合作成立上海亨利尔汽配有限公司,开发中高档轿车踏垫、挡泥板、出口到北美的汽车工具袋。后又开发出别克轿车的脚踏地毯。由于新成立的企业有产品,有市场,当年就收回投资。2001年篷垫厂又与上海经纬集团、上海针织厂三方合作,成立上海蒙地利汽车饰件公司。2002年篷垫厂与上海申佳复合布厂合作,成立上海火焰复合布有限公司。

凤凰腾飞了。在发展自己的同时,也服务了社会。几年来,篷垫厂通过内联,安置兄弟单位的下岗协保职工,先后提供就业岗位两百多个,安置下岗、协保职工两百六十多名,招用劳工八百多人,为社会稳定,建设和谐作出了贡献。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篷垫厂经过近四十年的艰苦奋斗,不断发展,丑小鸭变成正在腾飞的金凤凰,真是天翻地覆慨而慷。现在他们正在对企业的经营机制、劳动用工、内部管理等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以适应现代化企业生产的节拍,使已经腾飞的金凤凰翱翔在祖国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