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乐福与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携手的“故事”
从可收集到的关于“农超对接”的公开信息中看,法国跨国零售商家乐福在“农超对接”上已经先行一步。2007年,家乐福在成都市金堂、龙泉、双流、彭州、崇州等地建立“直采基地”。2008年3月,上海南汇区彤瑶合作社率先进入家乐福设立农产品专柜,供应南汇8424西瓜、特色蔬菜瓜果和畜禽产品。这是家乐福在中国第一次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产地直接采购合同。2008年8月,家乐福广东食品采购中心与贵州省纳雍县长沟蔬菜专业合作社、广东省东莞市润丰蔬菜专业合作社、广西南宁市壮家田园水果专业合作社、广东省廉江市良垌日升荔枝专业合作社代表签订了框架合作协议,在广东启动“农民直供采购模式”。2008年12月底.安徽砀山梨、陕西周至猕猴桃、福建蜜柚、内蒙古的土豆和胡萝卜集中出现在家乐福北京各门店的货架上,通过“农民直供”的模式销售。
家乐福表示,由于减少了中间环节,直接采购的农产品市场售价较之传统模式采购的农产品售价低15%到20%。采用直供方式后,超市方面利润成本维持原样,原先被中间商赚得的利润就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转移”给农民.提高了对他们的产品收购价格;另一部分用来惠及消费者,最终反映为果菜价格。无疑,在“农超对接”的试点上,家乐福早早就展现了自己全球第二大零售商的曼妙舞姿。家乐福特别组成了一个40多人的“直采”小组,他们的任务就是和全国各地那些刚刚“出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打交道,为家乐福提供一份由合作社直接生产和配送的物美价廉的农产品清单。家乐福从中国农村挑选的是那些有一定规模、能生产优质产品的合作社,通过扶植它们,试图与那些还在与批发商打交道的竞争对手逐步拉开距离。
而在这曼妙舞姿背后,体现了跨国零售商整体性的智慧支持和思维变革的实力。对于分散各处的种植户来说,他们习惯和那些找上门来的商贩打交道。这些商贩通常都做了10年以上的批发生意,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在当地娶妻生子。所以,农户们习惯一次性将摘下的果实统统卖给对方,用现款结账。家乐福们逐步意识到,合作社农民最怕麻烦。恰好是自己运营中的“国际化”在妨碍和农民的合作。这一现实问题使得家乐福中国必须为资金匮乏、偏好现款结账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开绿灯。他们改变了对全球供应商统一的60天回款账期。将其缩短到15天,并且同意根据实际情况为合作社预付60%的货款来帮助他们周转。家乐福甚至一改过去对供应商袖手旁观的冷漠,设专人帮助合作社在当地市场寻找物流和包装供应商。
沃尔玛中国公司事务部总裁傅希孟认为,以往,大型零售企业会在众多的零售商中选择最便宜者来实现价格的竞争力。但一个成功的大型零售商不是在选择他的供应商,而是在培养合作伙伴;不是去压低供应商的价格,而是帮助合作伙伴优化流程和供应链管理来减少成本。显然,家乐福与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携手的“故事”,正是这样一种理念的展示。沃尔玛已经开始从新的角度审视业务流程和供应链。它做出承诺,将致力于通过直采农场项目,到2011年使100万中国农民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