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观抵制新自由主义市场观
郭志琦
在我国市场取向改革的过程中,一直存在着社会主义市场观同新自由主义市场观的分歧与争论。其主要表现在我国市场取向改革的方向上,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定位,市场经济的分配制度以及市场取向改革的指导思想等方面。为了确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和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必须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市场观,抵制和批判新自由主义市场观、持社会主义市场观的人明确主张,中国市场取向的改革要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所搞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不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是建正在以社会主义公有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基础止的市场经济,是在分配制度上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它分配方式为补充,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市场经济。它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而绝不是要改掉社会主义基础,只要市场经济,而不要社会主义;持新自由主义市场观的人则恰恰相反,他们主张在中国搞全盘西化的市场取向改革,即搞资本主义化的市场取向改革—通过这种市场化改革,改掉社会主义基础,搞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表面看,他们似乎不左不右,中庸得很,说什么市场经济就是市场经济,没有什么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Ui没有什么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认为提出搞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就是纠缠“姓资姓社”,就是保守,就是“左”,认为“只要老百姓能富起来,不管走哪条道路都行。”表面看,他们也似乎最热心改革,最积极改革,说什么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个保守的口号,是束缚改革开放的口号,因此,“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几个字应该删掉.但实际—卜.他们并不中庸.他们所关注的改革不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性质的改革,而是全盘西化式的改革,他们主张在中国所摘的市场经济恰恰就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只要看一看他们在市场经济的所有制基础即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表演,就会一目了然。为了在中国实现全盘西化的市场取向改革,新自由主义者极力反对公有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主体地位,主张通过改革实现私有化,使私有经济主体化:为了推行私有化.他们极力贬低或否定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提出诸如什么“效率低下论”(认为“公有制天生效率低、效益低”);“民不聊生论”(认为公有制把我国搞得民不聊生);“权贵私有论”(认为公有制经济实际—仁是少数权贵的私有制);“滋生腐败论”(认为公有制经济必然产生腐败);“病人膏肓论” (认为国有经济已走到尽头,病人膏肓);“不能兼容论”(认为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不能兼容,矛盾不可调和,应让私有经济取而代之);“必然死亡论”(认为“国有经济要搞市场经济将不得不走向私有化,必然死亡”);“美丽谎言论”(认为全民所有制产权虚置,全民所有是美丽的谎言);等等:为了推行私有化,他们又百般宣扬私有优越论,用人间最华丽的词语来夸耀私有经济,提出诸如什么“社会稳定论”(认为“私有财产制度是治乱的制度……因此社会能长治久安”);“挽救中国论”(认为私营经济是振兴中国经济的希望所在,非国有经济挽救了我国的国民经济);“与党最密论”(认为非公有经济与共产党关系最密切);“民族骄傲论”(认为私营企业主是“民族的骄傲,是社会主义的骄傲,是马克思主义的骄傲”);“先进生产力论”(认为私营企业代表先进的生产力);等等。为了推行私有化,他们又提出了许多实施私有化的政策主张,诸如:“以卖为主论”;“靓女先嫁论”;“细分到人论”;“退出竞争行业、退出营利行业论”。他们“鼓动腐败论”,认为腐败“是改革过程得以顺利进行的润滑剂”,“腐败能够瓦解一个旧制度”,腐败“出一套新体制”。因此,“全力肃贪不利经济发展……不能大肆批评贪污的盛行”。上述事实充分说明,在我国20多年市场取向改革中,新自由主义,特别是英美新自由主义对我国市场取向改革的影响已相当严重;因此,为了确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和发展,既搞活搞好公有制经济,又健康有序地发展私有经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顺利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市场观,抵制和批判新自由主义市场观:(摘自《海派经济学》2004年第2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