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发行时间:2005-04-20
网站编辑:李连仲
来源:研究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  李连仲

党的十六届四小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实现四位一体的飞跃。最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践充分证明,科学发展观是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是全面建没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来,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一重要论断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我国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的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

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过程: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马克思曾设想厂“自由人联合体”的未来的和谐社会模式,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关于“自由人联合体”和“入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表述,都是指未来高级的和谐社会的目标模式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杜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把马克思的科学论述逐步变成现实,它完全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要求,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甲推进伟大事业的又一个重大理论创新—

构建社会土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完全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要保持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努力实现人民群众期盼社会稳定、和谐的愿望。这样,我们党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社会主义才能充满活力:

现在,我国的改革与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改革在广度上已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所有领域,在深度上已触及人们具体的经济利益-发展方面已由单纯追求GDP上升到追求人文GDP、绿色GDP、环保GDP,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统筹协调发展。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进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候,该国家则进入了矛盾凸显期,由于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加剧,处理得好,能够顺利发展,经济发展能够很快上一个新台阶;处理不好,经济将停滞不前或倒退回来。目前我们已进入人均GDPl000美元阶段,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经济社会问题,巩固改革发展的成果,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应积极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重构社会结构,完善社会组织,调整社会关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各组织的创造活力,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社会形成合力,努力实现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它完全符合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因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必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的过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发行时间:2005-04-20
网站编辑:李连仲
  
来源:研究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  李连仲

党的十六届四小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实现四位一体的飞跃。最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践充分证明,科学发展观是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是全面建没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来,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一重要论断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我国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的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

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过程: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马克思曾设想厂“自由人联合体”的未来的和谐社会模式,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关于“自由人联合体”和“入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表述,都是指未来高级的和谐社会的目标模式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杜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把马克思的科学论述逐步变成现实,它完全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要求,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甲推进伟大事业的又一个重大理论创新—

构建社会土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完全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要保持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努力实现人民群众期盼社会稳定、和谐的愿望。这样,我们党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社会主义才能充满活力:

现在,我国的改革与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改革在广度上已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所有领域,在深度上已触及人们具体的经济利益-发展方面已由单纯追求GDP上升到追求人文GDP、绿色GDP、环保GDP,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统筹协调发展。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进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候,该国家则进入了矛盾凸显期,由于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加剧,处理得好,能够顺利发展,经济发展能够很快上一个新台阶;处理不好,经济将停滞不前或倒退回来。目前我们已进入人均GDPl000美元阶段,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经济社会问题,巩固改革发展的成果,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应积极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重构社会结构,完善社会组织,调整社会关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各组织的创造活力,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社会形成合力,努力实现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它完全符合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因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必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