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澄清国企改革的七种错误认识
发行时间:2005-04-20
网站编辑:郎志正
来源:研究所

澄清国企改革的七种错误认识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郎志正

对于国企改革,人们往往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笔者认为,有7种错误观念,尤其值得澄清。

一、“国有经济都要从竞争行业中退出。”所谓竞争行业是什么,现在看来没有多少行业不是竞争行业。包括我们那些所谓垄断性的民航、铁道、通信,实际上慢慢也要引进竞争机制。也就说,国有企业就要从所有的行业,除了军工以外都要退出来,那我们还有没有国有企业?所以,这隐含着没有说出来的话,就是只有私有制才能发展,这是有失偏颇的。

二、“国有企业改革是‘国退民进’。”这个观点就是说,国有企业改革在本质上就是退。这个观点不相信国有企业能站得住脚、我认为这就是不相信国有企业可以巩固,可以发展:但事实上,国有企业也能通过自己的改造、改制,通过自己各方面努力巩固发展下来。

三、“国企改革等于产权改革。”产权改革只是国企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说政府应该退出市场,而不是国有企业退出市场,这我同意。但同时,国企改革也不等于私有化;所以国有企业改革的出路应该是:(一)搞股份制或者公司制;(二)要有一个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三)要选派能够胜任的职业经理人;(四)从国家来看,要有很好的监督管理机制,主要是监督。

要通过改革来让国企自我完善。国企改革应该是通过这一条路,通过体制和制度的创新,实现政企分开,政府不要管市场,市场让企业去参与。在这样的情况下,国企改革不是国退民进,而是有退有进,退而有序,进而有为,有为就是要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的巩固和发展之路—事实证明.并不是所有的囤企都搞得不好,有一些国企通过制度的改革、机制的转化,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四点,照样搞得很好,

四、“国企没有竞争力,民企就一定有竞争力。”现在大家看国企总没有希望,国企为什么不行?那是因为那个董事会是空的,经理人又没得到他应有的权力和应有的待遇,而政府还在不断地干预,政企分不开。

五、“国有企业优惠条件太多。”现在外资、:三资企业税收才20%,国企33%。这个国民待遇是怎么来的?私企甚至用一些不受限的手段来搞一些东西,国企不行,关键就在这里,国企和民企应是各具优势,要平等竞争,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六、“政府只管好收税就行了,国企最好都卖给私人。”中国特色的国企应是什么样子?并不是把国有资产全推出去:国企也有管得很好的,只要是好的国企.我们就要发展.假如觉得不行,没有前途的国企,才把它卖掉,而不是搞一刀切,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政府的责任是什么,应该要清晰,国有资本要具有控制力.在一些发展比较好的企业,应该具有控制力,而不是把控制力让出去,不管好坏一律卖,这也是国有资产流失;

七、“企业改革需要付出成本——国有资产流失。”国有资产流失不是国企改革的主流,但应当在国企改革中引起关注,特别是国企管理部门和政府。只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停止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

澄清国企改革的七种错误认识
发行时间:2005-04-20
网站编辑:郎志正
  
来源:研究所

澄清国企改革的七种错误认识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郎志正

对于国企改革,人们往往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笔者认为,有7种错误观念,尤其值得澄清。

一、“国有经济都要从竞争行业中退出。”所谓竞争行业是什么,现在看来没有多少行业不是竞争行业。包括我们那些所谓垄断性的民航、铁道、通信,实际上慢慢也要引进竞争机制。也就说,国有企业就要从所有的行业,除了军工以外都要退出来,那我们还有没有国有企业?所以,这隐含着没有说出来的话,就是只有私有制才能发展,这是有失偏颇的。

二、“国有企业改革是‘国退民进’。”这个观点就是说,国有企业改革在本质上就是退。这个观点不相信国有企业能站得住脚、我认为这就是不相信国有企业可以巩固,可以发展:但事实上,国有企业也能通过自己的改造、改制,通过自己各方面努力巩固发展下来。

三、“国企改革等于产权改革。”产权改革只是国企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说政府应该退出市场,而不是国有企业退出市场,这我同意。但同时,国企改革也不等于私有化;所以国有企业改革的出路应该是:(一)搞股份制或者公司制;(二)要有一个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三)要选派能够胜任的职业经理人;(四)从国家来看,要有很好的监督管理机制,主要是监督。

要通过改革来让国企自我完善。国企改革应该是通过这一条路,通过体制和制度的创新,实现政企分开,政府不要管市场,市场让企业去参与。在这样的情况下,国企改革不是国退民进,而是有退有进,退而有序,进而有为,有为就是要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的巩固和发展之路—事实证明.并不是所有的囤企都搞得不好,有一些国企通过制度的改革、机制的转化,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四点,照样搞得很好,

四、“国企没有竞争力,民企就一定有竞争力。”现在大家看国企总没有希望,国企为什么不行?那是因为那个董事会是空的,经理人又没得到他应有的权力和应有的待遇,而政府还在不断地干预,政企分不开。

五、“国有企业优惠条件太多。”现在外资、:三资企业税收才20%,国企33%。这个国民待遇是怎么来的?私企甚至用一些不受限的手段来搞一些东西,国企不行,关键就在这里,国企和民企应是各具优势,要平等竞争,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六、“政府只管好收税就行了,国企最好都卖给私人。”中国特色的国企应是什么样子?并不是把国有资产全推出去:国企也有管得很好的,只要是好的国企.我们就要发展.假如觉得不行,没有前途的国企,才把它卖掉,而不是搞一刀切,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政府的责任是什么,应该要清晰,国有资本要具有控制力.在一些发展比较好的企业,应该具有控制力,而不是把控制力让出去,不管好坏一律卖,这也是国有资产流失;

七、“企业改革需要付出成本——国有资产流失。”国有资产流失不是国企改革的主流,但应当在国企改革中引起关注,特别是国企管理部门和政府。只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停止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