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钢集团企业开发总公司改革创新的启示
周 沫
宝钢集团企业开发总公司已经走过18年的不平凡历程。18年来,开发总公司始终坚持服务宝钢、走向市场的宗旨,经历厂“从风雨飘摇到站稳脚跟的探索过程” 在宝钢的关心、支持下,开发总公司适应了宝钢“精于主体,搞活辅助”的管理思路,构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宝钢厂情的“内协管理”模式.开创了国内特大型企业生活后勤系统与主体分离后生存发展的新路子。
启示一: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从宝钢和总公司的实际出发,不停顿地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实现观念、机制和服务的全面创新,在改革创新中求发展。这是开发总公司跨越式发展的坚实基础。
开发总公司发展走过厂“三部曲”,不断适应改革新形势:
宝钢为了适应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高度集中和专业化分工管理需要而组建的开发总公司,确立了既不同于国外”外协”模式,又有别于国内“直管”方式,而是具有宝钢特色的“内协”管理模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规范,这个管理模式,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专业化管理;第二阶段为费用总承包;第三阶段是开发总公司与宝钢为两个独立法人,相互之间的关系为经济合同关系。1996年,宝钢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开发总公司职工不再具有宝钢职工身份(称为原宝钢职工)。以“服务工作量x单价”的方式同宝钢主体签订服务费用合同,原有的行政隶属关系变为以资产为纽带的母子公司关系,这标志着开发总公司已进入市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在各级党组织的引导下,开发总公司的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市场竞争是无情的,市场不相信眼泪。迈人了市场,就要勇敢地面对市场,无所畏惧地参与市场的竞争。不靠天,不靠地,全靠我们自己用勤劳的双手去开辟新天地。正是因为开发总公司思想观念不断适应了宝钢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才为后来的稳定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宝钢集团企业开发总公司是宝钢管理体制改革——实行主辅分离的产物:开发总公司的主要业务有:为宝钢提供生活后勤服务(如餐饮,厂区绿化、保洁,职工亡下班通勤,物业管理);生产协力(检修)眼务;工业产品包装;废弃资源综合利用;钢材贸易、深加工及物流业;工业卫生、职工体检和院前急救等等,近年来公司参与开发了一些房地产项目。业务范围主要分布在服务性领域。开发总公司从产权结构来看,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资产是集体所有,其资金来源主要有宝钢安置征地劳务工的费用和建设宝钢的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的安置费用,其人员来源主要有征地农民工和宝钢一线生产、技术骨干的家属工;另一部分资产是国有资产,其来源有宝钢对生活后勤项目的投入,也有是为了支持总公司的发展,给予开发新项目的扶持和投人,人员的来源有宝钢派出的管理人员,大部分是宝钢主体要求开发总公司安置的减员分流下来人员-
开发总公司的经营是以全民和集体混合经营的形式存在的:成立上海宝钢经营开发总公司来解决集体资产规范经营问题 从工商、税务角度看,开发总公司是两个法人实体,一个是宅钢集团企业开发总公司(经营的是国有资产这一块),还有一个是-上海宝钢经营开发总公司(经营的是集体资产这一块)。从内部来讲,是以一个公司的模式来管理和经营。
开发总公司从1986年成立初期,可以说是一无所有、举步维艰。18年来,在宝钢主体的大力扶持和社会各方面的帮助支持下,开发总公司紧紧抓住“发展”这一“牛鼻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企业集体、有利于职工个人)为标准.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持在改革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变“依赖”宝钢主体求生存为“依托”宝钢主体谋发展。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通过充分利用国家对于集体经济较为灵活优惠政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总公司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逐年提高;销售收入从1986年成立时的1419万元。提高到2003年的118.8亿元,增长了837.2倍;实现利润从成立时的469万元,提高到2003年底的3.3亿元,增长了70.4倍;总公司的总资产达到76.1亿元.净资产23.4亿元,其中国有和集体净资产的比重分别占44%和56%。公司的服务能力、市场竞争能力、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提高,这为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开发总公司发展壮大的实践证明:第一;国有特大型企业内部的集体企业有必要存在,而且能够存在。第二.国有特大型企业内部的集体企业要发展,而且能够发展;第三.集体企业的存在与发展,不但不会影响主体、拖垮主体,相反,能够和主体做到互相支持、互相促进、互相发展,实现双赢:开发总公司——方面为主体承担生活服务、生产眼务业务,使主体大大减轻企业办社会的压力;另一方面为主体源源不断地承接和安置大量的征地农民工和减员分流的富余人员(分别为5825人和5774人),使主体减员分流不推向社会,轻装上阵,集中精力抓主业,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在主辅分离、不断承接富余人员的过程中,艰苦创业,不断开拓新项目,扩大新业务,拓展新市场,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不断增强企业经济实力和经济效益。开发总公司现有职工13576人。其中全民职工5926人,占44%:集体职工7650人,占56%。
启示二:开发总公司取得较大较快的发展,离不开主业支持,但其根本原因是自身把握了客观规律,立足于“三个依靠”,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靠主体支持,处理好依靠与依赖的关系
开发总公司生存发展的全过程,离不开宝钢集团的正确决策,关心和帮助;宝钢对开发总公司确定的任务、方向、定位是准确的,制定的有关原则和政策是明确的,对改革发展的指导是正确的。
比如.宝钢凡能划出开发的项目优先考虑总公司;除了厂区医食住行绿化全部的生活后勤服务之外.还有为主体生产服务的一系列项目:宝钢大院内冷、热、管,产品包装,全厂工业空调、消防器材,路、沟、桥及厂房维修,全厂废旧资源回收、综合利用及深度开发等等。这些劳动密集型的项目及业务,使总公司能够吸纳大量劳动力,既有利于公司职丁队伍的稳定,更有利于宝钢主体的稳定。
又如,宝钢对总公司确定了“二多二少”原则,即多给活,少给钱;多给项目,少给补贴。从1988年起实行“三包二挂”(包服务任务、包质量、包费用,挂工资、挂奖金)。从1997年起,实行“工作量x单价”的结算。对有发展前途的项目给予一定比例的投资,如宝田水渣项目、宝磁项目,这使总公司的实力得以壮大。在市场经济还不完善的情况下,集团公司内部采取“扶上马、送一程”,推行适度的内部保护政策;公司许多简单劳动岗位的工资远远高于社会市场劳动力的价格,如果马上与社会市场价格接轨,不利于职工队伍的稳定,所以适度的内部保护足需要的。适度是在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价格可适当高于外部市场,这种保护是有限的、不可能长久,要早作准备;
依靠主体,不是依赖主体,总公司一直引导广大职工,要正确处理好依靠与依赖的关系:开发总公司是宝钢深化改革的产物,是宝钢整体的组成部分,是宝钢让它诞生,并扶持它成长起来的,所以没有宝钢就没有开发总公司,没有宝钢赋予的生活服务、生产服务的任务和人、财、物的大力支持就没有开发总公司的发展。依靠主体决非依赖主体。如果一味想着自己原来就是宝钢主体的职工,如果一味想着自己是征地工,主体有什么我们也得有什么,主体加多少工资,我们也得加多少;如果一味强调依赖内部保护,什么事情都向集团公司伸手,什么困难都向集团公司推卸,只想躺在宝钢内部保护政策的怀抱,坐等恩赐和照顾的话,总公司早晚要在激烈的市场中被淘汰、被抛弃。开发总公司在发展实践中,认识不断提高,关系处理得越来越好。一个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广大职工能够经得起主体改革的冲击和考验,适应了“分灶吃饭”的环境,懂得了工作讲效率、工资讲效益、分配好坏靠自己的道理,从上到下逐步形成了“主体加工资,我们不眼红,要想待遇好,只有效益好”的观念:
(二)靠主观努力,处理好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如果主体很支持,集体企业不好好干,只想依赖主体,不发挥主观能动性,肯定是死路一条,企业早晚要垮台,职工必定要失业:开发总公司一直引导广大于部职工处理好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把着力点放在内部上,狠抓不停顿的转变观念。狠挖企业的内部潜力,千方百计调动和激励职工的积极性。他们主要抓了四点:
一是树立强烈的市场意识;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总公司党委提出了“转变观念换脑子,解放思想壮胆子,敢想敢闯探路子,团结一致抓票子(票子指经济效益)”的口号,1992年到1995年,总公司一下子新办厂92家新公司、新企业,多是集体企业,也有联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这些新公司、新企业,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多数生存下来,并在竞争中发展壮大。重要的是,开发总公司培育和锻炼出一批有市场意识、敢竞争拼搏、能创效益的经营者和“冒险家”。
二是树立牢固的服务观念。开发总公司是一个服务型企业:开发总公司成立之初,确立“服务第一,开发第二”的宗旨。1991年把宗旨改为“服务第一,开发是为了更好地服务”。1993年又改为“服务第一,经营开发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增加了“经营”两字,目的也是为了顺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增强经营意识,增创经济效益,更好地为主体服务。1995年开发总公司党委向全体职工提出了“三个衣食父母”的观念,即:集团公司是开发总公司的衣食父母,用户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基层是机关的衣食父母,要求各级干部、全体职工牢固地树立用户意识、服务观念,真心诚意地为用户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1998年总公司向全体职工发出丁争创宝钢最佳协力单位的号召。2000年党委提出了争创“双佳”的口号,即“争创最佳协力单位、争创最佳服务晶牌”,努力打造宝钢餐饮、宝钢物业、宝钢绿化、宝钢汽修等有宝钢特色的优质服务晶牌。总公司广大干部、职工不断强化服务观念、服务宗旨,涌现了诸如“随叫随到,不叫也到”、“用户只需一个电话,其他的事由我们来干”等热情、主动、超前眼务的先进事例:创造了“特色服务”“现场服务”、“保驾服务”、“星级服务”、“承诺服务”、“一条龙服务”、“全天候、全方位服务”以及“服务热线”等做法和经验,
三是发展定位考虑得比较准:开发总公司除了为主体搞好生活暇务、生产眼务之外,把立足于“积极创业,扩大就业,稳步发展,稳定社会”作为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开发总公司是宝钢主体减员分流的“蓄水池”,每年要接收、安置宝钢主体源源不断的减员分流富余人员,千方百计不断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项目,千方百计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而为稳定队伍,稳定宝钢,稳定社会,提高主体的劳动生产率和竞争力,增强开发总公司的实力做出重大贡献。开发总公司把项目开发的重点放在变废为宝,即宝钢全部的废资源(废油、渣、灰、气等)综合利用开发,以及宝钢部分产品的延伸加工。如过去令宝钢十分头痛的粉煤灰出路问题,经过总公司科技人员长期研究攻关,先后开发成于灰、湿灰、调湿灰、磨细灰、高低钙复合灰等品种,用途广泛,销路不断扩大。总公司建立的废油净化处理系统,不仅能处理液压油、齿轮油、轴承油等废旧油,而且能将废乳化液加工成燃料油。既创造了新的经济效益,又为宝钢环境保护作出了贡献。宝钢水渣磨细项目利用宝钢冷轧副产品氧化铁开发深加工的宝磁公司,不但有很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荣获了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认定证书;
四是内外政策运用得比较好。开发总公司用足用活地方政府对企业改革、减员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政策。用好集体企业三免两减半的政策,用好劳服企业优惠关政策,浦东区对新企业的优惠政策,合资公司和股份公司政策,宝钢集团对开发总公司实行“扶上马、送一程”的扶持和保护政策是开发总公司集体企业能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在总公司内部,鼓励二级公司采用多种形式分离人员、发展经济,给予相应的自主权与经营权;采取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经营承包、责任承包、风险承包、利润承包等)方式和“超利二八分成”等政策,鼓励二级公司多于多得,多得多留,滚动发展。开发总公司制定了劳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的改革政策。政策好,用得活,是宝钢开发总公司的一个活力源。
(三)靠广阔市场,处理好宝钢市场与社会节场的关系
开发总公司较早确立了“依托宝钢市场、开拓国内市场、进军国际市场”的三个市场的服务经营战略。首先是对全体职工,尤其是各级领导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教育,要求大家树立强烈的市场意识、服务意识和竞争意识,并明确提出:对宝钢厂内服务市场,要不断延伸服务项目和内容,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向深度进军;对宝钢厂外市场,要以晶牌取胜,不断开拓,扩大阵地,向广度进军。总公司全体职工十分明白,宝钢市场是我们的主战场,是我们的生存之根、发展之基。要始终不渝地为宝钢市场所有的用户服务好,要充分发挥宝钢的优势和自身的优势,也要敢于搏击社会市场,抢占社会市场份额。这样做,既能扩大宝钢分流富余人员的就业岗位,又能提高我们自身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比如,宝田水渣微粉以及宝磁磁性材料,原料虽是宝钢的副产品,但产品都是面向社会市场,其中宝磁产品已出口韩国、德国、台湾等地。饮食公司在宝钢厂区共有47所食堂,在搞好主体服务的前提下,不断减员分流,延伸服务,扩大服务,拓展业务和服务功能。开辟了宝山社区服务网15个,向广大职工及居民推出早点、炒菜服务项目,并以此进一步派生出家政服务,受到了社区职工居民的好评。积极打造“宝钢餐饮”品牌,先后中标承接了二军大、长征医院、南京空政院、行知中学、冠达尔等20多家单位食堂及外送快餐业务。社会就餐量每天达1,6万人次。“宝钢物业”的品牌,参与宝山城区宝宸花园物业管理的竞争,一举中标,以新的承诺、新的管理模式、优质的服务赢得了业主的赞誉。
启示三:企业开发总公司实施三个市场的发展战略,其成功的秘诀是服务创新。而服务创新的切入点是推进“两个创佳”。
服务创新的切入点是推进“两个创佳”,服务创新是适应市场,实现效益最大化的必由之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果不在服务观念、服务手段、服务方式上有所创新,必将被市场所淘汰,开发总公司服务创新,立足于“两个创佳”,即争创宝钢最佳协力单位,争创最佳服务品牌。
(一)争创宝钢最佳协力单位
宝钢集团跨世纪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宝钢的市场很大,竞争日趋激烈,迫使总公司作出巩固、拓展宝钢市场的战略性选择。总公司把“争创最佳”作为提高生存发展能力的有力抓手。“争创最佳”活动的主体是广大职工群众。必须把“争创最佳”变为群众的行动。必须让广大职工进一步认清面临的严峻形势和任务,明确总公司在宝钢跨世纪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争创最佳”的自觉性。
各单位把“争创最佳”作为年度工作的主旋律,有布置,有措施,有检查,有考核。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针对存在问题及薄弱环节,及时加以解决,并纳入各级经营管理者的责任制,细化措施,严格考核。工会组织发动职工献计献策,提合理化建议,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操作比赛和自主管理活动,团组织把“争创最佳”纳入团的“协约制度”。
培育弘扬三种精神,第一,发扬“钉子”精神。紧跟宝钢主体的发展脉搏,做到相适应,相一致.相配套,紧紧粘牢主体,努力成为主体离不开的协力企业。第二,发扬苛求精神:宝钢是总公司的衣食父母。要时刻准备接受用户的检验,努力做到“服务在用户开口之前”,第三,发扬“一盘棋”精神,要服从宝钢整体利益,顾全大局,宝钢的发展是开发总公司赖以生存的基础,在本企业效益与宝钢主体需要发生矛盾时,首先服从宝钢主体的利益。
(二)争创最佳服务品牌
开发总公司把创建五大服务品牌作为生存之基,立足之本,发展之源:创建品牌,有宝钢汽车服务品牌:主要包括汽车销售、汽车维修美容、汽配件销售、信息反馈等。有宝钢物业管理品牌:主要包括物业管理、房屋置换,以及职工单宿、办公用房管理等。有宝钢快餐品牌:主要包括快餐制作,销售、速成食品、食物半成品等。有宝钢绿化养植品牌:主要包括绿化设计、绿化种植、养护、花卉经营等。有宝钢医疗卫生品牌:主要包括医疗保健、院前抢救、职工体检、老龄事业等。
归纳起来是不断以更好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措施、服务手段,去占领和巩固宝钢市场,拓展社会市场。为了使具有宝钢特色的服务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总公司不断丰富服务品牌的内涵,即一个宗旨,确立满足用户各种需求的服务宗旨;两个观念,解除用户烦恼,留给用户欢乐;四个建立.建立一支适应市场、能打硬仗的队伍,建立一套适应现代化管理的服务模式,建立一套标准化操作规范,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服务评价体系和服务跟踪体系。
宝钢企业开发总公司仍有许多绕不开、躲不过的政策性体制性障碍,他们也面临着进一步明晰产权,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的重大课题,改革创新的路还很长。发展是永恒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