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如何进行科学决策
孙 蕾
现代企业普遍具有组织复杂、分工细密、联系广泛的特点,这使得决策在企业中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在目前新经济浪潮席卷全球、势不可挡的形势下,在中国加入珊和西部大开发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情况下,如何进行科学决策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就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坚持正确的决策原则
正确的决策原则是保证决策者决策科学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原则。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决策者应该对新鲜事物敏感,思路开阔,敢于创新,敢于采用科学有效而又经济合理的创新方案,使产品或服务推陈出新。
2.效益原则。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因此制定决策方案时,要考虑用同样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利润。
3.信息原则。信息是决策的基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新材料层出不穷,市场情况变化不定。如果信息不灵、反应迟钝,就难以做出正确决策。与决策有关的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直接影响决策的质量和效率。
4.可行性原则,可行方案拟定是决策的关键。要保证决策可行,就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符合客观实际,使决策方案建立在对资源条件、组织保证和风险程度有充分估计的基础上,全面考察人力、资金、设备、动力、原料、技术、时间、市场、管理等各个因素。
二、运用正确的决策方法
1.确定目标。目标通常是由消费者的需要或企业的发展决定的。目标必须具体,在确保总目标的前提下,要分清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并让次要目标服从主要目标,以确保主要目标的实现。
2.收集信息和预测:制定决策方案必须了解决策事例的未来发展趋势,这就需要收集与决策有关的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进行分析和预测,预测的结果可以作为决策的依据;
3.拟定可行方案:拟定可行方案是一个设想、分析和初选的过程:既要运用各种创新方法.又要大胆地从不同角度多设想几个方案,然后对设想的方案进行筛选,淘汰不适用的方案,保留初步可行方案。
4,评价选定最佳方案,要根据决策目标确定的评价标准和各种指标,衡量经济上是否合算、技术上是否合理、时间上是否合适等等:同时还要审定方案中各项措施将给社会和环境带来什么影响,是否符合现行法律和政策。最后将几个方案列出来比较,决策者再根据个人的经验判断确定最佳实施方案。
5.制定具体措施执行方案。确定了最佳方案后,还必须不失时机地制定具体措施以尽可能快而准确地保证方案落实。
6.跟踪检查,及时反馈和调整。决策方案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客观情况的不断变化,需要不断收集信息数据,一旦发现有偏离目标的苗头,必须及时采取措施纠正或凋整方案。
三、企业应具备良好素质的决策者
企业经营决策者自身的素质对企业经营的科学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领导决策的角度讲,主要是实施决策的能力,这是决策者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实践所获得的德、识、才、体的总和,是决策者在一定职位上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发挥职能作用的基础条件:
1.良好的政治素质。具体体现在:有高度的社会主义觉悟、勇于创新的精神、严肃的科学态度、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高尚的道德品质:具备了这些素质,一方面能使自己的决策不偏离社会主义方向,不违背党的政策和法规;另一方面在实施决策的过程中能够不畏风险、敢于创新、公而忘私、克尽职守:
2.必要的知识素质;主要有文化素养和知识结构两方面。前者最本质的表现是善于把较多的科学文化知识融会贯通,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并在实际决策中发挥作用。后者则包括具有较强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精通本职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其他知识、具备丰富的实践知识等:总之,决策者在知识结构上应当横向宽、纵向专、实践丰富。
3.过硬的能力素质。包括基本能力(体力、认识能力、表达能力),生效能力(决策和决断能力、组织指挥协调能力、政策实施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增效能力(人际关系能力、改革创新能力)。
4.健康的个人心理素质。决策者必须在个性心理素质上具备果断的魄力、坚强的意志、开朗的性格、博大的胸怀。凡有成就的企业家都能在经营上运筹帷幄,在决策上棋高一着,在个性心理素质上胜人一筹:
四、建立相应的决策体制
1.建立决策程序化管理制:决策程序是在决策时必须的工作,体现了决策过程的规律性和逻辑性,是保证决策正确的必由之路和决策科学化的重要条件。在实际决策过程中如果没有一个成型的决策规则,还是采用“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式的应急处理方式,难免分不清轻重,捡厂芝麻、丢了西瓜。
2.建立决策失误追究制。一个出纳员、储蓄员短款一角钱也要自掏腰包予以补齐,可有的决策者由于决策不当造成几十万、数百万的资金投向失误,却什么责任也不被追究;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必须让决策失误追究制真正运行起来。
3.建立健全决策监督机制。传统的观点认为有权就能决策,但不受监督的决策权是产生腐败的温床,也是决策缺乏科学性的主要原因。要建立权威的稽核监督制度,保证决策在程序上合法、合规。稽核不能总当“事后诸葛亮”,也要从幕后走到台前,从决策目标的酝酿制定开始就吸收稽核人员介入和参与,做好事前稽核,否则木已成舟,稽核只是计‘算出损失的数字,实在是人力、物力上不应有的浪费。
4.建立决策人定期培训制。应重视对决策人的定期培训,使其在职位上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学习,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水平,积极稳健地推进企业的改革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