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持发展主旋律谱写工合新篇章
——在“振兴工合”研讨会上发言摘要
上海市工业合作协会理事长 王志宽
一、上海工合发展回顾
上海工合紧随中国工合恢复活动而牛、1983年11月正式建立了中国工业合作协会上海市分会:19Q3年7月按民政部规定改为上海市工业合作协会:整整20个春秋,我们走过了一条很不平坦的发展之路:
80年代,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精神的指引下,全党全国从极”左”桎梏中逐步解放出来,政通人和,经济复苏,应运而生的上海工合也曾一度繁荣。那时公有制十分吃香。许多集体企业纷纷加入工合组织,新办的私人企业也争相加入,都要戴顶“红帽子”;进入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少企业陷入困境直至消亡;许多企业纷纷离散,两级工合企业从400多户减至不足200户:从大起到大落,工合经济严重萎缩;面对着如此严峻的形势,工合企业和工合组织怎样生存下去?这成了上海工合工作者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如春雷震撼大地:我们上海工合和全国各条战线一样明确了方向,鼓舞了斗志,充满了希望。以康裕敏同志为代表的青浦工合率先冲破思想禁锢,大胆地把民营企业吸收到工合队伍里来,找到了一支具有活力的“同盟军”,使青浦工合的实力有了明显的壮大。
我们当时就意识到,青浦工合的做法是解放思想,真正贯彻小平同志“发展是硬道理”的重大举措,它对工合事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突破性的示范作用,必须予以支持。
1998年春,市工合在沙家浜召开了换届之后的第一次常务理事扩大会,就工合事业何去何从展开热烈的讨论,统一了思想,肯定了青浦工合的发展思路,提出了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探索,敢于与非公企业联手,发展各种类型的混合经济,不断壮大工合实力的指导思想。五年来,不论从党的方针、政策的发展来看,还是从上海市工合系统的变化看,这次沙家浜会议在上海工合的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年来,上海工合坚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改革创新,坚持调查研究,不断促进上海工合经济和工合组织的发展。在相关区委、区府的大力支持下,出现了青浦工合这样思想活跃、大胆创新、勇于开拓,生产力迅速壮大的典型,成为上海工合系统的领头羊;还出现了以王文奎同志为代表的闵行工合这样心系全社会,为国企改革服务、吸收下岗职工、组织起各类新企业、不断扩充工合队伍的榜样。其他六个区县的工合协会也都学先进、见行动,因地制宜、各自努力,创造了不同的业绩:到目前为止,上海市工合系统共有各类企业、学校等200多家单位,有八个区的两级协会,工合就业人员约6000余名: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全市工合系统完成产销13.7亿元,纳税3045万元,创利3808万元,分别比1998年增长5倍\1.7倍和2.9倍;五年累计实现产销额33.2亿元,上交税金9123万元,创造利润9424万元;
二、关于市级工合协会的工作与价值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作为社会中介组织的各种专业协会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乃至全社会的重视,这种大环境理应对我们市工合协会的建设与发展是很有利的,但是,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只要认真分析一下就会发现,我们的工业合作协会既不是带有专业色彩指导职能的行业协会,又不是一个具有投资能力的实体性的经济组织,它虽然历史悠久并具有光荣传统,但却一穷二白而又鲜为人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市级工业合作协会该如何开展工作,如何发挥它的作用?这又是我们一直苦苦思索的一个现实问题。这些年来,我们紧紧围绕着工合协会章程所规定的“指导、维护、协调、服务”等四项职能,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在工作中,我们体会最深的,就是要不断强化办好工合事业的信念。工合协会提出的“团结、合作、一起干!”的口号完全符合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的基本精神,工合协会所倡导的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精神,完全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与社会价值取向,我们没有丝毫理由怀疑和否定工合组织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越是困难的时候工合协会越要坚持活动,越是困难的时候工合协会越是要发出声音。近几年来,上海市工合协会坚持每年召开至少两次的常务理事会,进行形势学习、工作交流与问题研讨。每年都要召开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总结部署全年工作。每年都要提出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切实可行的工作要点。比如:1999年提出“三抓”思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完善机构,推动发展;加强服务,促进发展)o2000年提出“一二三四”方针,即坚持一条真理(发展是硬道理);发扬两种精神(团结互助、艰苦奋斗的传统精神和面向市场、敢于创新的改革精神);注重三个结合(巩固与提高相结合,改革发展与稳定相结合,自身努力与争取外部支持相结合);更好地履行四项职能(指导、维护、协调、服务)。2001年提出了“六个把”,即认请形势,把学习作为思想动力;抓住机遇,把发展作为永恒主题;大胆创新,把机制作为有力保证;争取支持,把政策作为激励杠杆;内合外联,把结盟作为重要手段;提高素质,把服务作为根本宗旨。2002年提出了“五抓”,一抓学习,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整体素质;二抓稳定,切实解决景泰公司问题和其他难点;三抓发展,大力加快经济增长和企业改制;四抓服务,充分发挥工合优势和有利条件;五抓自身,努力加强组织建设和协会功能:2003年提出了“六个以”,以认真学习十六大精神为主线,促进思想继续解放,激发工合组织的改革动力;以精心总结两种模式为抓手,推动工合经济发展,壮大工合系统的综合实力;以切实解决景泰公司改制为重点,确保工合队伍稳定,培育工合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以简朴纪念市工合成立20周年为契机,扩大工合社会影响,体现工合组织的生命力;以平稳实现市工合换届为载体,加强工合自身建设,提高工合团体的战斗力;以努力贯彻“八字方针”为宗旨,改善工合服务功能,增强工合体系的凝聚力。市工合协会领导班子每年都要坚持调查研究,走访区级协会,走访工合企业,了解情况,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发现好的经验,及时总结,树立先进典型,在全系统进行推广。青浦工合和闵行工合的发展,被市工合肯定并概括为上海工合发展的两种模式在全系统树立了学习榜样。通过这一系列的宏观导向和有组织有实效的活动,我们把八个区的工合协会以及2佃多家工合企业逐步凝聚起来,使大家有了整体感,有了归属感,有了光荣感,也有了一个共同交流的平台。我们的工作也因此得到了区级工合协会和工合企业的支持和欢迎。他们说,近几年来市工合的工作确实带有前瞻性和指导性,每次会议都有新的收获,对各区工合以及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几点探索性认识
1.努力把握解放思想与生存发展的关系
我们所制订的一系列指导思想,所做的各项工作,都是从贯彻党的十四、十五、十六大精神出发,从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出发,通过持之以恒,反复认真的学习讨论,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不断解放思想,坚持发展硬道理,大胆探索尝试,敢于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才能求得生存发展,做到与时俱进。我们认为,只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变,在五星红旗下,凡是符合“三个有利于”的都可以尝试,都可以去做:为了尽快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党和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冲破一切条条框框和思想禁区,引导、鼓励全国人民放手搞经济、大胆谋发展。这已成为势不可挡的时代洪流。我们工合也必须乘势而上敢想敢为,顺应时代洪流。正是基于这种认识,针对前些年有的工合协会逐渐萎缩,难以为继,有的虽勉强支撑,但举步艰难的状况,我们提出首先要想方没法,求得生存,不厌其小,不厌其烦,不拘泥于一种模式。
只有千方百计把工合这个具有光荣历史的组织维持下去,求得生存,才能在生存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壮大,在壮大中求规范,在规范中求完善。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青浦工合以高瞻远瞩的眼光和敢为人先的气魄,率先吸收非公企业加盟工合队伍,引导它们更健康地发展,安置更多的就业岗位,为国家增创更多的财税。闵行工合瞄准社会热点,主动与国有控投集团公司(原市工业局)联系,热情为国企改制重组,实行一条龙服务,使大批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这一利国利民利工合的善举,受到地方政府高度赞扬和积极支持。从而使工合力量增强了,社会地位提高了,形成了可喜的良性循环。青浦和闵行的两种模式虽有所不同,但千方百计求发展的宗旨是一致的。他们身体力行创造的两种模式,正是解放思想,与时俱时的典型。
2.正确看待国际合作原则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辩证关系
我们也曾研究过蒙德拉贡和加拿大等国家的合作社经验,也学习过罗虚戴尔原则。这些无疑都是正确的,也是国际合作运动创造的宝贵财富,理应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珍惜和重视,而且要在实践中学习和借鉴;但一切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世界在前进,中国形势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认为,今天,如果再不看外界客观形势、不顾职工主观愿望,一味死抱住合作原则一字不能改,非要办纯而又纯的合作社,既难办成,更难持久。本市和各地的无数残酷事实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为此,我们一直在注意如何既坚持合作社原则中最根本、最核心的精髓,又结合中国当今国情创造性地应用,把两者辩证地统一起来。我们在大力号召解放思想、勇于开拓的同时,仍然强调工合的好传统,合作社的好机制不能丢,仍然讲“32字”原则,尤其提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员工人股、民主管理、按劳分配、注重积累、共同致富等传统精神,同时又结合时代发展,倡导股份合作制,把股份制的积极因素融入到合作企业中去,在一人一票与一股一票等管理体制方面寻求最佳结合点。我们的做法是,企业先开办起来,等成长发展条件成熟了,再按合作社基本原则逐步规范。而不是机械地照搬、死扣,先把自己框死。另外我们在发展中,不断拓展合作社的内涵与外延。对私有、民营经济,党的政策已从允许、保护到鼓励、支持。青浦工合早已走在前头,联合非公企业携手并肩共同前进。这就是广义合作的体现。闵行等工合也异军突起,大家踊跃仿效,争相出击。有人说,工合应该保持队伍的纯洁性,不要弄成“杂牌军”。我们认为,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今天,再这样闭关自守、孤芳自赏,等于自我孤立、自我灭亡。工合应该有大无畏的气魄和海纳百川的胸怀,融各家之精华,借各家之实力,为我所用。我们不少工合干部正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其可贵之处,不仅是一般生意场上的联合,只图赚钱,而且是吸收加盟并用工合精神和科学管理进行领引和指导,还对有条件的企业按现代企业制度和产权制度帮助改制重组,以求互利双赢,发展壮大。与此同时,我们要把几个人的小合作社从低级的小圈子放大到世界范围内去实行多方位、广渠道的联合。只有这样,工合的实力、作用、地位才能与日俱增。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着重提出要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并允许非公有资本进人绝大多数的国资行业领域。对照党中央这一精神,说明我们以前的探索之路是对的,也为我们指明了今后的前进方向。据说国际合作联盟现在对合作社的基本原则也有新的诠释,允许吸收外来股,搞混合经济。学习了十六届三中全会文件,了解到国际国内的有关信息,我们更充满信心,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朝着这方面去努力执行、认真实施,寻求合作制的多种实现形式,用混合经济改造现有企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工合经济的主要形式。
3.正确认识自力更生与政策支持的关系
应该说,青浦、闵行包括其他有些区由于工合自身的努力,争取到各区政府程度不同的优惠政策,这是工合经济得以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如果没有以康裕敏、王文奎同志为代表的工合干部致力改革的决心、关爱社会的热心、振兴工合的雄心并以高度的责任心,先干出一番成绩来,恐怕政府也很难想到主动将扶持政策送到工合门上来,即使送到手,没有主观能动性也等于一纸空文。外因再好,毕竟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另外,从根本上说,为吸引招商、投资,区财政割出一块让给企业,不过是输血式的权宜之计,从长远来看,还是要在输血的基础上尽快地使肌体强健起来,具备造血功能。这就要十分注重企业的自我积累,加强管理,反对吃光用光。谁积累多,谁就有投资能力,谁实力就强。青浦、闵行的几家后劲足的企业和象大智集团、东韵钢琴公司等颇具规模的大公司就是这样发展壮大起来的。
我们一定要借这次全国性工合大会的东风,学各地之长,补自己之短,继续努力,与时俱进,坚持发展主旋律,谱写工合新篇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