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在城市化进程中营造农民富裕幸福的乐园
发行时间:2004-02-20
网站编辑:未知者
来源:研究所

在城市化进程中营造农民富裕幸福的乐园

——虹桥镇村级经济社区改革发展十年纪实上海市郊区经济促进会圃西委员会

虹桥镇位于上海市闵行区东北部,与徐汇、长宁两个中心城区相连接,东靠内环线,西临虹桥国际机场,南北两头毗邻漕河泾高新技术开发区和虹桥经济开发区,境内公路纵横交叉,交通十分便捷,地理位置优越:由于受中心城区和两个开发区的强烈辐射,这里征地面积不断扩大,城市化进程很快:随着改革开放方针的深入贯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虹桥地区的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一批批市区工业扩散来此谋求新的发展,中外客商纷纷来此投资办企业,旧城区改造而动迁的大量市区居民来这里安置,新的工业区、商贸区和居民住宅区象雨后春笋般出现;全镇近万亩土地大部分被征用开发,在总数82个生产队中已有70个生产队被撤销建制;在城市化加快推进的新形势下,迫切需要采取新的举措,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巩固发展集体经济,使农民共同致富,虹桥镇党委和政府经过调查研究和学习兄弟单位的经验,成功地实施了以下三项重大的改革创新工程,营造起了农民共同富裕幸福的乐园;

一、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改制为股份合作公司

虹桥镇党委和政府的领导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村一级的集体经济组织已经办成为农工副三业综合经营的经济实体.积累了相当可观的集体资产,是农民赖以共同致富的物资基础。所以他们决定,在城市化进程中,村队的行政建制可以撤,但村一级的集体经济组织不能撤,而且要改革创新,改制为股份合作制性质的实业公司。这项改制工作从1993年至1997年为第一阶段,全镇10个村的集体经济组织陆续改制为股份合作公司:此后,各股份合作公司又通过增资扩股,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予以完善提高。进入新世纪后,虹五、先锋两个村结合撤销行政村建制,优化股权结构改革,率先将公司的集体股全额量化分配给原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个人,实施股权流动转让,完善法人治理机构,建立起了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成为更能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农村公有制的新的实现形式。它的优越性是:

第一,明晰了农民对集体资产的所有权。农业合作化以来,广大农民几十年辛勤劳动积累起来的集体资产,名义上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人人有份,实际上是人人份额不清。由于集体资产的产权模糊,脱离了与全体集体资产创造者的血肉联系,活力不足。特别是碰到撤村撤队,集体资产也随之被当作“唐僧肉”,各方面都来“平调”宰割,而趋于解体消亡;改制组建为股份合作公司后,通过集体资产量化分配,明确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每个人在集体资产中所占的份额,使集体资产的产权关系由摸糊变为明晰,从而有效维护了农民对集体资产的所有权,防止了“平调”和流失。

第二,兼顾征地外出人员等不同群体的利益共同增收。随着农村城市化的推进和征地面积的扩大,农村中大部分人员成为征地工被安排进市、区单位工作,一部分进镇办企业工作,还有一些退休养老,而继续留在村队集体经济组织的在职人员只有三分之一-由于留在集体经济组织的这部分人员,占有了原集体经济组织积累的集体资产及其经营收益,他们的收入就大大高于征地外出人员和退休人员的收入:对这种集体资产占有不公和经营收益分配不公的状况,住住引发农村中不同群体之间的矛盾:集体经济组织改制为股份合作公司以后,通过集体资产量化分配及募集现金股.使原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在股份合作公司中拥有股份,并享受按股分红的权利,这就兼顾了各方面人员的利益,使外出征地工、镇办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与留在集体经济组织工作的人员一样,在股份合作公司的经济发展中,利益共享,共同增收;据统计,10个股份合作公司改制组建以来,共发放红利11566万元,按10240个股东平均计算,每个股东分得红利11414元,这就有效地克服了过去对集体资产占有和经营收益分配不公的矛盾,促进了团结和社会稳定;

第三,开辟了一条筹资创业的新渠道。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虹桥地区的土地,成为投资开发的热土,资金的需要量很大。集体经济组织改制为股份合作公司以后,开辟了一条筹集资金的新渠道,可以将原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闲散资金,通过入股的办法聚集起来,变为生产经营资金。全镇10个股份合作公司原有存量资产24457万元,通过募集新股聚集现金5119.6万元,使资本金总量扩大到29576.6万元,比原来增加21%:资本金的扩大,有力地支持了新项目的开发建设,现代化仓库、标准厂房、农贸市场、商务办公楼、别墅群等陆续兴建,出现了新一轮良好的发展势头:

第四,经营机制搞活,民主监督加强。集体经济组织改制为股份合作公司以后,建立了法人财产制度和法人治理机构,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企业法人,搞活了经营机制,使公司成为更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集体经济新的组织形式:同时,股份合作公司实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把股东的利益与公司的利益紧紧捆在一起,休戚相关,股东的主人翁意识和民主监督意识大大增强:干部的责任心和民主管理意识也大大提高,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按公司章程规定召开,一切重大问题都经董事会、监事会讨论,股东代表大会表决通过,股东的民主权利真正得到落实。

二、制定实施扶持政策,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虹桥镇在城市化进程中,为了支持股份合作公司发展经济,制定实施了两项扶持政策:一是给予每个公司拥有的200亩左右土地,按照城市总体规划自主开发;二是集体经济组织因享受国家税收优惠以及土地非农化等收益的各种非劳动积累,留在股份合作公司用于扩大再生产。实行这两项扶持政策后,各股份合作公司的经济发展如鱼得水,待开发的土地纷纷立项上马,或自己投资开发,或招商合资开发,使公司的产业结构适应城市化的推进而不断得到调整和优化:在单一农业经济向农工副综合经营转变以后,紧接着又实行了“以三产为主、二三产业并举”的方针,工业区、商贸区迅速兴起:最近一段时间,各公司又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根据城市化加快步伐的新形势,实施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是进一步挖掘土地资源的潜能,进行深度开发,向高空拓展延伸,兴建商务办公大楼,从事资产经营服务业,发展楼宇经济。

各公司在兴建商贸办公大楼,发展楼宇经济工作中,都因地制宜、多管齐下:一是利用公司自己的场地、仓库、厂房和动迁过渡房,加以清理或搬迁后拆平翻建大楼;二是对外商和民营企业租用的厂房、仓库、住房,凡租期已到的收回后翻建大楼,对租期未到的则通过协商迁移置换后再翻建大楼;为此,虹桥镇到郊区华漕、塘湾、曹行、九亭等镇,租进土地后设置工业区,并以优惠条件安置从虹桥迁移的企业,获得双赢。三是在一些商业繁华地段和商业街等处,对沿街沿路的小商镐和居民住房,实施动迁后翻建大楼;四是对农民分散居住的旧村宅,动迁后翻建大楼。通过上述多种方式兴建商贸办公大楼发展楼宇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到2002年,全镇10个股份合作公司已建成的面积达56.04万平方米;其中虹欣股份合作公司近几年已先后兴建和正在兴建的八层、十五层、十六层大楼2幢,面积8。2万平方米,仅租金一项年收入3000万元,2004年他们再开工建造1幢十八层的大楼,面积为3.5万平方米:虹霞股份合作公司目前已建和正在兴建的大楼3幢,面积8.9万平方米,其中1幢已经出。租,面积2.8万平方米,年租金990万元,他们近期准备再建造十六层的大楼2幢,面积4.2万平方米。华虹股份合作公司已建成出租的大楼有20万平方米,加上正在建造和近期即将兴建的大楼,总计面积可达30万平方米,全都出租后租金收入预计可以近亿元:其他各股份合作公司在发展楼宇经济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综合经济实力大大增强,股东的权益也由此大幅度飚升。以华虹股份合作公司为例,全公司30万平方米商贸办公大楼,按目前租金收入情况,5年左右可以全部收回投资,到那时这30万平方米的大楼,如以每平方米3500元价格计算,总资产可达10亿多元,全公司近千名股东,平均每个股东就享有100万元的资产。

三、把旧村宅改建为花园公寓式的农民新村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一些中外企业家和民营企业主及其家属居住的花园别墅、高层住宅和中高档公寓以及市区动迁居民住宅区拔地而起,展现出一道亮丽的都市风景线:但夹杂其中的是70多个农民的旧村宅,居住着6000多户农民,脏乱差的环境与周围都市化的住宅建筑很不协调:虹桥镇党委和政府决定,在农村集体经济改制为股份合作公司的同时,对散乱的旧村宅进行彻底改造,创建花园公寓式的农民新村、他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出规划并认真实施,全镇兴建占地800亩的12个花园公寓式农民新村,总投资8.4亿元,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建设的资金和今后管理的费用,都依靠股份合作公司经济上的支撑:花园公寓式农民新村里,一般是同一个股份合作公司的农户居住在一起,以有利于参与股份合作公司的民主管理等活动:建设坚持高标准,与原来的旧村宅相比,不但占地面积可以节省很多,而且居住环境大大改善;它的显著特点是:

第一,住房宽敞。花园公寓式农民新村,分别设计了三房一厅、二房一厅、一房一厅大中小三种房型,三口之家住一中一小两套,四口之家住两个中套,五口之家住一中一大套,平均每人住房面积36平方米:此外,每套住房另加厨房和卫生间辅助面积10.3平方米;所以农户的住房大大优于市政动迁房居住面积:为此,许多农户分到房子后还有多余房子出租:

第二,环境优美。花园公寓式农民新村绿化面积占新村总面积45%,遍植树木花卉草皮,一年四季空气清新,树木葱郁,鲜花烂漫,令人赏心悦目:在绿树鲜花丛中,还建有长廓、亭子和石凳,供人歇息-

第三,设施齐全。在花园公寓式农民新村里,停车库、图书室、医务室、老年活动室、乒乓房、跳舞场、小商店等一应俱全,热情为新村里的住户服务。还有350—550平方米的宴会厅,供住户举办婚丧喜庆宴请宾客时使用:有的地方还办起了托儿所、幼儿园,村内住户的幼儿,都能就近入托入园,家长无后顾之忧,

第四,管理周到。新村里建立了治安管理、卫生保洁、绿化养护、车辆管理四支专业管理队伍,安排新衬里的待岗和退休人员担任,做好安全值班巡逻、环境整洁美化、方便车辆寄取等工作;

特别是花园公寓式农民新村的精神文明搞得好。居住在这里的村民,爱绿护绿的自觉性大大提高,热心公益事业、助人为乐蔚然成风,尊老爱幼、邻里互助、扶贫帮困深人人心,社会主义的好风尚大发扬.人人享受着美好的人居环境,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总之,虹桥镇10个村的经济社会通过10年改革发展,发生了显著变化:2002年,10个股份合作公司拥有的净资产达60165万元,净收入19000万元,人均分配收入1.6万元。并且实现了农民家家持股份,户户有物业,人人住公寓的喜人局面:在股份合作公司经济迅速发展的推动下,教育卫生社会保障事业也获得大发展。各股份合作公司普遍实行了助学补贴,高中每学期补贴600元,目前全镇已基本上普及了高中教育:全体农民全部参加了市社保、医保,农村征地养老人员每人每月除了领取全市统一规定的408元养老金外,各股份合作公司又另加42元,达到450元:对农村历任生产队长以上各级干部,还按职务高低每月发给补助费。对因病因残而经济困难的弱势群体,也拨出专款予以救助:10个股份合作公司近年来还积极安置农民征地下岗人员就业,仅2003年就已安置948人-全镇到处呈现出一派祥和欢乐的景象。

在城市化进程中营造农民富裕幸福的乐园
发行时间:2004-02-20
网站编辑:未知者
  
来源:研究所

在城市化进程中营造农民富裕幸福的乐园

——虹桥镇村级经济社区改革发展十年纪实上海市郊区经济促进会圃西委员会

虹桥镇位于上海市闵行区东北部,与徐汇、长宁两个中心城区相连接,东靠内环线,西临虹桥国际机场,南北两头毗邻漕河泾高新技术开发区和虹桥经济开发区,境内公路纵横交叉,交通十分便捷,地理位置优越:由于受中心城区和两个开发区的强烈辐射,这里征地面积不断扩大,城市化进程很快:随着改革开放方针的深入贯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虹桥地区的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一批批市区工业扩散来此谋求新的发展,中外客商纷纷来此投资办企业,旧城区改造而动迁的大量市区居民来这里安置,新的工业区、商贸区和居民住宅区象雨后春笋般出现;全镇近万亩土地大部分被征用开发,在总数82个生产队中已有70个生产队被撤销建制;在城市化加快推进的新形势下,迫切需要采取新的举措,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巩固发展集体经济,使农民共同致富,虹桥镇党委和政府经过调查研究和学习兄弟单位的经验,成功地实施了以下三项重大的改革创新工程,营造起了农民共同富裕幸福的乐园;

一、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改制为股份合作公司

虹桥镇党委和政府的领导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村一级的集体经济组织已经办成为农工副三业综合经营的经济实体.积累了相当可观的集体资产,是农民赖以共同致富的物资基础。所以他们决定,在城市化进程中,村队的行政建制可以撤,但村一级的集体经济组织不能撤,而且要改革创新,改制为股份合作制性质的实业公司。这项改制工作从1993年至1997年为第一阶段,全镇10个村的集体经济组织陆续改制为股份合作公司:此后,各股份合作公司又通过增资扩股,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予以完善提高。进入新世纪后,虹五、先锋两个村结合撤销行政村建制,优化股权结构改革,率先将公司的集体股全额量化分配给原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个人,实施股权流动转让,完善法人治理机构,建立起了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成为更能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农村公有制的新的实现形式。它的优越性是:

第一,明晰了农民对集体资产的所有权。农业合作化以来,广大农民几十年辛勤劳动积累起来的集体资产,名义上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人人有份,实际上是人人份额不清。由于集体资产的产权模糊,脱离了与全体集体资产创造者的血肉联系,活力不足。特别是碰到撤村撤队,集体资产也随之被当作“唐僧肉”,各方面都来“平调”宰割,而趋于解体消亡;改制组建为股份合作公司后,通过集体资产量化分配,明确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每个人在集体资产中所占的份额,使集体资产的产权关系由摸糊变为明晰,从而有效维护了农民对集体资产的所有权,防止了“平调”和流失。

第二,兼顾征地外出人员等不同群体的利益共同增收。随着农村城市化的推进和征地面积的扩大,农村中大部分人员成为征地工被安排进市、区单位工作,一部分进镇办企业工作,还有一些退休养老,而继续留在村队集体经济组织的在职人员只有三分之一-由于留在集体经济组织的这部分人员,占有了原集体经济组织积累的集体资产及其经营收益,他们的收入就大大高于征地外出人员和退休人员的收入:对这种集体资产占有不公和经营收益分配不公的状况,住住引发农村中不同群体之间的矛盾:集体经济组织改制为股份合作公司以后,通过集体资产量化分配及募集现金股.使原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在股份合作公司中拥有股份,并享受按股分红的权利,这就兼顾了各方面人员的利益,使外出征地工、镇办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与留在集体经济组织工作的人员一样,在股份合作公司的经济发展中,利益共享,共同增收;据统计,10个股份合作公司改制组建以来,共发放红利11566万元,按10240个股东平均计算,每个股东分得红利11414元,这就有效地克服了过去对集体资产占有和经营收益分配不公的矛盾,促进了团结和社会稳定;

第三,开辟了一条筹资创业的新渠道。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虹桥地区的土地,成为投资开发的热土,资金的需要量很大。集体经济组织改制为股份合作公司以后,开辟了一条筹集资金的新渠道,可以将原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闲散资金,通过入股的办法聚集起来,变为生产经营资金。全镇10个股份合作公司原有存量资产24457万元,通过募集新股聚集现金5119.6万元,使资本金总量扩大到29576.6万元,比原来增加21%:资本金的扩大,有力地支持了新项目的开发建设,现代化仓库、标准厂房、农贸市场、商务办公楼、别墅群等陆续兴建,出现了新一轮良好的发展势头:

第四,经营机制搞活,民主监督加强。集体经济组织改制为股份合作公司以后,建立了法人财产制度和法人治理机构,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企业法人,搞活了经营机制,使公司成为更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集体经济新的组织形式:同时,股份合作公司实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把股东的利益与公司的利益紧紧捆在一起,休戚相关,股东的主人翁意识和民主监督意识大大增强:干部的责任心和民主管理意识也大大提高,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按公司章程规定召开,一切重大问题都经董事会、监事会讨论,股东代表大会表决通过,股东的民主权利真正得到落实。

二、制定实施扶持政策,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虹桥镇在城市化进程中,为了支持股份合作公司发展经济,制定实施了两项扶持政策:一是给予每个公司拥有的200亩左右土地,按照城市总体规划自主开发;二是集体经济组织因享受国家税收优惠以及土地非农化等收益的各种非劳动积累,留在股份合作公司用于扩大再生产。实行这两项扶持政策后,各股份合作公司的经济发展如鱼得水,待开发的土地纷纷立项上马,或自己投资开发,或招商合资开发,使公司的产业结构适应城市化的推进而不断得到调整和优化:在单一农业经济向农工副综合经营转变以后,紧接着又实行了“以三产为主、二三产业并举”的方针,工业区、商贸区迅速兴起:最近一段时间,各公司又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根据城市化加快步伐的新形势,实施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是进一步挖掘土地资源的潜能,进行深度开发,向高空拓展延伸,兴建商务办公大楼,从事资产经营服务业,发展楼宇经济。

各公司在兴建商贸办公大楼,发展楼宇经济工作中,都因地制宜、多管齐下:一是利用公司自己的场地、仓库、厂房和动迁过渡房,加以清理或搬迁后拆平翻建大楼;二是对外商和民营企业租用的厂房、仓库、住房,凡租期已到的收回后翻建大楼,对租期未到的则通过协商迁移置换后再翻建大楼;为此,虹桥镇到郊区华漕、塘湾、曹行、九亭等镇,租进土地后设置工业区,并以优惠条件安置从虹桥迁移的企业,获得双赢。三是在一些商业繁华地段和商业街等处,对沿街沿路的小商镐和居民住房,实施动迁后翻建大楼;四是对农民分散居住的旧村宅,动迁后翻建大楼。通过上述多种方式兴建商贸办公大楼发展楼宇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到2002年,全镇10个股份合作公司已建成的面积达56.04万平方米;其中虹欣股份合作公司近几年已先后兴建和正在兴建的八层、十五层、十六层大楼2幢,面积8。2万平方米,仅租金一项年收入3000万元,2004年他们再开工建造1幢十八层的大楼,面积为3.5万平方米:虹霞股份合作公司目前已建和正在兴建的大楼3幢,面积8.9万平方米,其中1幢已经出。租,面积2.8万平方米,年租金990万元,他们近期准备再建造十六层的大楼2幢,面积4.2万平方米。华虹股份合作公司已建成出租的大楼有20万平方米,加上正在建造和近期即将兴建的大楼,总计面积可达30万平方米,全都出租后租金收入预计可以近亿元:其他各股份合作公司在发展楼宇经济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综合经济实力大大增强,股东的权益也由此大幅度飚升。以华虹股份合作公司为例,全公司30万平方米商贸办公大楼,按目前租金收入情况,5年左右可以全部收回投资,到那时这30万平方米的大楼,如以每平方米3500元价格计算,总资产可达10亿多元,全公司近千名股东,平均每个股东就享有100万元的资产。

三、把旧村宅改建为花园公寓式的农民新村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一些中外企业家和民营企业主及其家属居住的花园别墅、高层住宅和中高档公寓以及市区动迁居民住宅区拔地而起,展现出一道亮丽的都市风景线:但夹杂其中的是70多个农民的旧村宅,居住着6000多户农民,脏乱差的环境与周围都市化的住宅建筑很不协调:虹桥镇党委和政府决定,在农村集体经济改制为股份合作公司的同时,对散乱的旧村宅进行彻底改造,创建花园公寓式的农民新村、他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出规划并认真实施,全镇兴建占地800亩的12个花园公寓式农民新村,总投资8.4亿元,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建设的资金和今后管理的费用,都依靠股份合作公司经济上的支撑:花园公寓式农民新村里,一般是同一个股份合作公司的农户居住在一起,以有利于参与股份合作公司的民主管理等活动:建设坚持高标准,与原来的旧村宅相比,不但占地面积可以节省很多,而且居住环境大大改善;它的显著特点是:

第一,住房宽敞。花园公寓式农民新村,分别设计了三房一厅、二房一厅、一房一厅大中小三种房型,三口之家住一中一小两套,四口之家住两个中套,五口之家住一中一大套,平均每人住房面积36平方米:此外,每套住房另加厨房和卫生间辅助面积10.3平方米;所以农户的住房大大优于市政动迁房居住面积:为此,许多农户分到房子后还有多余房子出租:

第二,环境优美。花园公寓式农民新村绿化面积占新村总面积45%,遍植树木花卉草皮,一年四季空气清新,树木葱郁,鲜花烂漫,令人赏心悦目:在绿树鲜花丛中,还建有长廓、亭子和石凳,供人歇息-

第三,设施齐全。在花园公寓式农民新村里,停车库、图书室、医务室、老年活动室、乒乓房、跳舞场、小商店等一应俱全,热情为新村里的住户服务。还有350—550平方米的宴会厅,供住户举办婚丧喜庆宴请宾客时使用:有的地方还办起了托儿所、幼儿园,村内住户的幼儿,都能就近入托入园,家长无后顾之忧,

第四,管理周到。新村里建立了治安管理、卫生保洁、绿化养护、车辆管理四支专业管理队伍,安排新衬里的待岗和退休人员担任,做好安全值班巡逻、环境整洁美化、方便车辆寄取等工作;

特别是花园公寓式农民新村的精神文明搞得好。居住在这里的村民,爱绿护绿的自觉性大大提高,热心公益事业、助人为乐蔚然成风,尊老爱幼、邻里互助、扶贫帮困深人人心,社会主义的好风尚大发扬.人人享受着美好的人居环境,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总之,虹桥镇10个村的经济社会通过10年改革发展,发生了显著变化:2002年,10个股份合作公司拥有的净资产达60165万元,净收入19000万元,人均分配收入1.6万元。并且实现了农民家家持股份,户户有物业,人人住公寓的喜人局面:在股份合作公司经济迅速发展的推动下,教育卫生社会保障事业也获得大发展。各股份合作公司普遍实行了助学补贴,高中每学期补贴600元,目前全镇已基本上普及了高中教育:全体农民全部参加了市社保、医保,农村征地养老人员每人每月除了领取全市统一规定的408元养老金外,各股份合作公司又另加42元,达到450元:对农村历任生产队长以上各级干部,还按职务高低每月发给补助费。对因病因残而经济困难的弱势群体,也拨出专款予以救助:10个股份合作公司近年来还积极安置农民征地下岗人员就业,仅2003年就已安置948人-全镇到处呈现出一派祥和欢乐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