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集体经济改革与发展
评论员
过去几年,集体经济处境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集体经济呈现萎缩趋势。近些年来,集体企业户数逐年减少,从业职工人数逐年下降,经济效益大幅度滑坡。据国家工商管理总局统计,从1991年到2001年末,全国城镇集体企业户数已从338.2万户降到220.9万户,年均减少10万多户;从业人数从3628万人降到1241万人,年均减少200万人以上;2001年全国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0453元,而集体企业职工工资只有6667元,比平均水平低40%。这些统计资料说明,集体经济已呈现萎缩趋势,处境非常困难,
二、社会舆论对集体经济极为不利。在集体经济处于困境的形势下,在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中间产生了悲观情绪,出现了“三论”:一是集体经济“退出论”;“退出论”者提出“集体经济从竞争性、服务性行业退出”,让私营经济“登堂人室”:大家知道,集体经济主要分布在竞争性、服务性领域,“退出论”者提出“集体经济从竞争性、服务性行业退出”,实质是取消集体经济。二是集体经济“走向崩溃论”。前一段时期,集体经济发展处于低潮,有些人对集体经济前途丧失信心,宣扬集体经济“走向崩溃论”;这种观点不符合当前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的事实。长期以来,集体企业划归各级行政部门管理,他们不顾集体企业的性质和特征,按照管理国有经济的模式管理集体企业:因此,人们把集体企业称为“二国营”:这种“二国营”模式,使集体企业丧失其特征,失去其活力,严重影响集体经济健康发展。近些年来,在党和国家改革方针指引下,集体企业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改革,”二国营”模式逐步破除,新型集体企业不断涌现,集体所有制实现形式出现多样化。新型集体企业的组织形式主要有:(1)为农业服务的专业合作经济;(2)劳动者的劳动联合与劳动者的资本联合相结合的股份合作经济;(3)职工持股的有限责任公司。这些新型的集体经济组织,在一些行业和领域中,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成为公有制经济重要支柱。怎么能说集体经济“走向崩溃”呢?三是“合作经济取代集体经济论”。我国宪法规定,城镇中“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根据宪法的规定,在我国合作经济和集体经济具有“一致性”。但是,有人却把合作经济同集体经济对立起来,认为两者是不同性质的经济,集体经济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已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要由合作经济取代集体经济:这种观点和主张不可取,因为它不符合党和国家有关集体经济的政策。上述“三论”,在集体企业的干部和群众中引起了思想混乱.干扰了集体经济的发展,必须加以破除:
三、国家在政策法规上对集体经济缺乏扶持。集体经济的发展,主要靠集体企业本身在市场经济中奋力拼搏,开拓进取,但也需要国家在政策法规上加以扶持:但是近些年来,集体经济已成为国家有关部门“遗忘的角落”,很少出台扶持集体经济的政策法规,使集体经济改革滞后,发展缓慢,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
在集体经济处境困难的形势下,我们设有悲观失望,没有丧失信心,而是顶着社会压力,高举集体经济这面旗帜,深入探讨集体经济理论,大力宣传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积极推动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坚决捍卫集体企业合法权益.交流和推广集体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经验,推动集体企业深化改革,促进集体经济发展。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以明晰产权为重点深化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决定》为集体经济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产权制度改革和发展多种形式集体经济为重点,加大宣传集体经济的力度,为推动集体经济改革和发展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