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竞争环境新变化
有关经济专家最近撰文提出要关注竞争环境新变化,主要内容如下:
一、国内企业竞争环境四大变化
变化一:国内外市场逐步统一。中国市场的全方位开放,必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市场激烈竞争:
变化二:市场竞争规则逐步统一;第一.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差别待遇将取消;第二,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的差别待遇将取消;第三,不同地区企业的差别待遇将被取消。市场规则的统一过程,就是国内原有竞争规则与国际通行规则并轨的过程,也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走向完善和成熟的重要标志:
变化三:跨国公司向中国转移。据联合国贸发组织《2001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目前全世界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约有400家来华投资了2000多个项目:至2002年底,我国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424196个,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502.64亿美元,其中2002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高达527亿美元,首次位居世界第一位;目前,跨国公司向中国的转移不仅是数量上的增加,而且转移的系统性和关联性也大大增强:现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跨国公司在海外的业务和链条关系将会大举进入中国,构成跨国公司“中国群居链”;
变化四:中国企业涉足国际市场;截至2002年底,中国在境外设立中资企业总数已达7000余家,协议投资总额137.8亿美元,实际投资额近100亿美元,境外投资区域遍布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外投资的快速增长,投资规模和领域迅速扩大,使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二、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五大转变
转变一:经营战略向核心竞争力转变:根据《财富》杂志的统计,在世界500强企业中,单项产品销售额占企业销售总额比重95%以上的有140家,占500强总数的28%;主导产品销售额占销售总额70%--95%的有194家,占38.8嚼;相关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70%的有146家,占29.2%,而无关联多元化的企业则风毛麟角,这说明世界500强企业普遍立足主业.发展核心专长。
转变二:投资战略向并购重组转变。跨国公司通过并购来吸收原有企业的存量资产,实现企业的“低成本扩张”。所以,跨国公司热衷于跨国并购重组,主要目的,一是可以迅速“吃掉”国际竞争对手,并转化为自己的竞争力量,使全球过剩的生产能力得以重新组合;二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竞争中,以较大的企业规模增强抗击单一区域或国家市场波动的能力;三是使企业更加适应技术发展迅速、研究成本高昂的知识经济的挑战,并有可能抓住新兴产业崛起的商机;四是通过跨国并购从资产价值低估中获得好处。
转变三:外经贸战略向本土化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提出并实施“本土化”战略;“本土化”战略最关键的因素有三:一是中高级经理人员的“本土化”;二是研究与开发的“本土化”;三是公司风格“本土化”。随着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在中国的渗透,今后中国企业同国外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的竞争,将集中体现在各类人才的争夺上。
转变四:管理向扁平化和网络化转变。为适宜市场竞争的需要,跨国公司从20世纪90年代起普遍加强了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也被称之为“企业再造”;跨国公司“企业再造”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企业组织结构“变扁”、“变瘦”。在成本控制方面,宽跨度的组织效率更高,能够使各个公司降低成本,削减企业一般管理费用,加速决策过程,增强灵活性,缩短与顾客的距离,由于经济全球化和网络经济的发展,市场的快速变化导致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时间和反应速度已经取代成本、质量而成为第一竞争要素,企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竞争的时代,因此,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开始重新审视已有的传统管理模式,不断拓展“企业再造”的广度和深度,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寻求企业外部效率和内部效率的结合上。
转变五:企业竞争向战略联盟转变。合资、合营、特许经营、战略联盟、战略外包越来越受到跨国公司的青睐:1992年,美国公司的CEO中只有20%用肯定的态度看待战略联盟,到1997年已有60%赞成首先考虑这种扩张方法;因为在全球性市场中“完全损人利己的竞争时代已经结束”,为了竞争必须合作,只有通过合作才能获得更大的优势:联盟的各方不拘地理限制,不受市场地位约束,竞争对手、多国巨头、发达国家企业与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均可为了市场利益而战略性地结盟,跨国并购、跨国战略性协作日益成为跨国公司国际扩张的主导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