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镇企业的步子为啥慢了下来
——关于乡镇企业深化改革的几个问题中共辽宁省委办公厅 张正华
乡镇企业对农村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多年实践证明,解决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最终要靠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
“九五”以来,乡镇企业出现了速度放慢、出口增幅下降、安排劳动力减缓等新问题:“九五”与“八五”相比,乡镇企业增加值由年均增长42.5%下降到13.1%;出口交货值由年均增长63.5%下降为10.3%;吸纳农业富余劳动力由年均增719.2万人下降为年均减少30万人。
一向发展迅猛且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乡镇企业为什么步子放慢了呢?如何进一步深化乡镇企业改革,使其发展得更快呢?
一、根本点——领导重视是发展乡镇企业的关键
江泽民同志曾多次强调,在我们这样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搞现代化,发展乡镇企业是一项重大战略,是一个长期的根本方针,各级领导同志对此一定要有战略眼光。朱镕基同志也多次强调了发展乡镇企业的重要性,全国人大常委会还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中央领导非常重视发展乡镇企业。但是,目前不少地方的干部对乡镇企业的性质、地位、作用认识不全面,随着乡镇企业改制、转制和产权投资多元化,出现了“不想管”、“不敢管”、“不会管”的局面;有的干部则认为乡镇企业寿终正寝,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有的则认为乡镇企业人员素质低、产品质量差,成不了大气候,不如抓国有企业和合资企业实惠,能出成绩等,不少地方出现了对乡镇企业“宣传舆论淡化,政策扶持弱化,企业负担强化,管理服务退化,投资环境恶化”等现象。做为领导干部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发展乡镇企业是事关长远发展的全局性大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基本方针。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发展乡镇企业不动摇、不争论、不松劲;要始终抓住乡镇企业不放,使乡镇企业在新的世纪有新的开始。
目前广大的中国人民还不富裕,有的连温饱都没有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不解决,实现现代化是不可能的。而农业和农村不实现现代化,整个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要想实现现代化,没有乡镇企业,能行吗?农村繁荣、农村发展,农村、农业、农民的问题,要靠乡镇企业的发展才能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对发展乡镇企业工作的领导,强化政策和服务措施,优化乡镇企业发展环境,促进乡镇企业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二、落脚点——深化乡镇企业改革,坚持”三个有利干”
乡镇企业的发展历经艰难曲折,但它在经济发展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以辽宁为例,2000年全省乡镇企业增加值完成1350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出口交货值完成336亿元,比上年增长7.6%;实缴税金完成64.4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利润总额完成472亿元,比上年增长10.4%。乡级财政收入的90%来自乡镇企业,由此可见,乡镇企业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辽宁省的乡镇企业改革,不论从产权制度改革,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和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等等都紧紧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衡量乡镇企业的好坏,主要是看其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当地的经济实力,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对待乡镇企业的改革不能指手划脚,应该多帮助,多出谋划策。总之,在深化乡镇企业改革中始终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用它来判断乡镇企业改革的成败。
三、切入点——搞好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企业
面临内外部的压力和挑战,乡镇企业能否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把经营机制搞活,是关系到乡镇企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前几年,我国乡镇企业经济运行平稳,速度和效益适度增长,企业改革有序推进。据有关资料表明,全国仅乡村集体企业实现股份合作制就达20多万家,占乡村集体企业总数的15%,股份合作制企业人均增加值比一般企业高出20个百分点,这说明乡镇企业试行股份合作制,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活力,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应该积极推行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使其成为乡镇企业改革的切人点。在实行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时,必须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采取改组、联合、兼并、拍卖、先售后股、股份合作制、租赁、风险抵押、承包等多种形式。从辽宁省和全国的实践看,这两种组织形式实现了农村集体经济与农民个人财产的密切结合,增强了农民主人翁责任感;改善了激励和约束机制,有利于改进企业管理、挖掘企业潜能,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走向共同富裕,代表农村改革的方向,是农村发展集体经济的必然选择。在工作中,一定要因企而定,不能搞一刀切,不能压指标和赶进度,要防止一哄而起的拍卖为主和以经营者控股为主的倾向。乡镇企业改革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中心,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优化重组企业产权,创新企业组织形式,而不是搞私有化。对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企业登记为个体私营企业的错误做法应予坚决纠正。新建的乡镇企业包括农民自己联办的,农民与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资企业合作办的等都可以实行股份合作制。个体、私营、合伙企业转化为股份合作制应予鼓励、引导。乡村集体企业改组股份合作制企业采取增量扩股的做法,有利于增加企业资本金,应予提倡;把集体资产无偿量化给个人所有是不允许的,应当禁止。已经这样搞的,要做好工作,予以纠正。要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加以规范和完善,搞好资产评估,防止集体资产流失,以适应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的新形势要求。
四、着眼点——集中精力抓好大中型乡镇企业
目前全国已有4500多家乡镇企业进入我国大中型企业行列。雅戈尔、科龙、森达、红豆、万向、美的、格兰仕等,虽仅占乡镇企业总数万分之几,但固定资产多,销售收入和出口交货值占全国乡镇企业的很大比例。大中型企业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市场占有力强,产销率和优质产品率均达90%以上,一批优质产品驰名国内外市场;二是技术含量高于一般企业,初步实现了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三是外向型较大,多数与外资企业进行合资合作;四是自我发展能力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乡镇企业要通过自己的积累和合作、联合,逐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壮大自己实力,根据市场的需要,采取股份制等形式组建企业集团,或按生产纵向链条来组织,或按横向关系来组织,或按资本的联系(投资、参股、兼并等)来组织,既有同行业的集团,也有跨行业、跨地区的集团,促使参加企业互相协助、互相互补、增强实力,缓冲风险。以扩大企业规模组建企业集团来改变乡镇企业细小、分散的状态,使之组成一支紧密的坚强的队伍。四川的希望集团、河南的双汇集团,利用农村丰富的原材料发展食品工业,并使之成为支柱产业,在市场竞争中,以此带动实现农业现代化。辽宁省的64家鸡肉加工企业,多数各自为战,并竟相压价,对外没有形成整体优势,借用一位肉鸡加工厂厂长的话说“山东是握紧拳头打日本,我们是张开拳头让人打”。全球最大的鸡肉供应商——美国泰森食品公司,仅购并IBP公司,就注入资金28亿美元,其鸡、牛肉占美国市场的30%以上,出口量雄居全球第一位。所以,把龙头做大已成为当务之急。
五、牵动点——乡镇企业必须坚定不移的向“五高迈步”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提出:“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目前,辽宁省有上万家乡镇企业,大部分企业设备与技术老化,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产品科技含量低,在市场竞争中缺乏竞争力,还有一部分企业仍处于繁重的手工劳动。乡镇企业要想摆脱困境,拓展新的空间,必须抓住科技进步这一关键问题,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用先进的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增加品种,改进质量,提高效益。即要向“五高”迈进:高起点、高科技含量、高集约、高素质、高外汇。只有这样,才能改变乡镇企业发展速度慢的状况。辽宁省的农副产品深加工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农副产品产值是农业产值的3倍,而我们仅80%左右;发展国家的深加工程度90%,我们只是20-30%。美国、新西兰、日本等发达国家水果的产品商品化处理几乎达到100%。因此,我们一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断进取,敢为人先,敢冒风险,敢创一流,才能强化科技创新的意识,进一步增强新形势下促进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的紧迫感,各级领导干部应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切实把促进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否则,发展的步子将会更慢。